沈明娟 孔寶煥 黨曙運
(臨夏州人民醫院,甘肅臨夏 731199)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因為機體血糖指標持續異常,導致患者的視網膜周邊大片毛細血管發生閉塞,進而形成大片無灌注區,產生視網膜缺血,同時也是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1]。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水腫的臨床常用治療方法為激光治療,雖然該治療方法有助于緩解視網膜黃斑水腫,但是治療后患者的視力恢復效果并不理想[2]。康柏西普作為新型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類型,目前在臨床上具有改善視網膜黃斑水腫的促進作用。因此,針對康柏西普玻璃體腔注射治療糖尿病性視網膜黃斑水腫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結果如下。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臨夏州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水腫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2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齡20~75 歲,平均年齡(48.50±6.50)歲;最佳矯正視力0.1~0.4,平均矯正視力(0.21±0.08);黃斑中心厚度350~584μm,平均黃斑中心厚度(451.65±84.65)μm。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48.65±6.40)歲;最佳矯正視力0.1~0.4,平均矯正視力(0.23±0.07);黃斑中心厚度350~584μm,平均黃斑中心厚度(451.50±84.75)μm。2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臨夏州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確診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水腫;(2)年齡18周歲以上;(3)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而且自愿參加本研究。
排除標準:(1)排除生活不能自理患者;(2)排除糖尿病合并其他相關嚴重并發癥患者;(3)排除伴有溝通障礙、精神疾病障礙患者。
對照組患者實施激光治療。具體方法:選擇美國I RD-EX 公司的 532 半導體激光治療儀;調整1級光斑,光斑直徑調整為100μm,于黃斑外進行測定閾能量,光凝治療范圍控制為黃斑中心凹1 PD直徑范圍外;在實施治療過程中需注意切勿接觸黃斑視盤,結合患者的視力恢復實況再確定是否再行激光治療。
觀察組患者聯合實施康柏西普玻璃體腔注射治療。具體方法:給予患者玻璃體腔內注射治療康柏西普(藥物來自廠家: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160812;規格:10 mg/mL,0.2 mL/支),囑咐患者調整為仰臥位,使用聚維酮碘液消毒沖洗結膜囊,自與角膜緣后距離約3.5 mm處進針,接著注入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0.05 mL于玻璃體腔內,將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藥物來自廠家: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70320;規格:3 g:9 mg:3 mg)涂抹于結膜囊內,包眼。治療完成后1個月進行第2次注射治療,2個月進行第3次注射治療。
觀察比較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前后視網膜黃斑厚度變化,以及治療前后視力指標變化和并發癥情 況。
采用統計學SPSS 21.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例(%)]
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 d的視網膜黃斑厚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6個月視網膜黃斑厚度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2。
2組患者治療前、治療后1 d視力指標變化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6個月視力指標變化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3。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視網膜黃斑厚度的變化情況比較[(±s),μm]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視網膜黃斑厚度的變化情況比較[(±s),μm]
分組 n 治療前 治療后1 d 治療后3個月 治療后6個月觀察組 50 286.50±34.50 286.05±34.50 202.50±26.50 190.85±21.50對照組 50 286.65±34.35 285.65±35.40 231.05±37.50 206.50±36.85 t 0.022 0.343 4.397 2.594 P 0.983 0.732 0.000 0.011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力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視力指標變化情況比較(±s)
分組 n 治療前 治療后1 d 治療后3個月 治療后6個月觀察組 50 4.10±0.25 3.85±0.30 4.30±0.45 4.60±0.25對照組 50 4.15±0.20 3.95±0.25 4.10±0.25 4.15±0.35 t 1.104 1.811 2.747 7.398 P 0.272 0.073 0.007 0.000
2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 4。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屬于臨床上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類型,隨著該疾病發生率的逐年增高,該疾病目前已成為臨床眼科的常見病。根據臨床以往相關文獻報道[3],高血糖容易誘發視網膜毛細血管周細胞壞死,促使內皮明顯變薄,屏障功能明顯降低,滲出血液成分,以及產生視網膜功能障礙。
視網膜黃斑水腫是導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力明顯降低的常見原因,臨床以實施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伴有黃斑水腫的常用治療手段,可以使黃斑水腫引起的視力喪失緩解,以實現封閉病變血管的作用,起到收縮血管和降低滲漏的目的。但是單純的視網膜激光光凝治療對重度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伴有黃斑水腫患者存在一定的治療局限性,容易影響患者視功能[4]。康柏西普作為新型抗血管內皮生長因子藥物類型,能夠通過玻璃體腔注射的治療方式產生拮抗作用,抑制新生血管生成,明顯降低血管通透性,有效調控血-視網膜屏障通透性,從而加快視網膜內滲液的吸收,明顯改善黃斑水腫[5]。有臨床研究[6]指出,將康柏西普玻璃體腔注射治療與激光治療方法聯合應用于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水腫,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根據研究結果可知,(1)觀察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92%高于對照組78%(P<0.05),提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水腫患者采用激光治療聯合康柏西普玻璃體腔注射治療,可以提高臨床治療療效,促進預后改善;(2)觀察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6個月的視網膜黃斑厚度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開展激光治療聯合康柏西普玻璃體腔注射治療有助于改善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水腫患者的視網膜黃斑厚度;(3)觀察組患者治療后3個月、6個月的視力指標均更高,說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水腫患者接受激光治療聯合康柏西普玻璃體腔注射治療,其治療后視力得到更好的改善,更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治療耐受性,有利于疾病早日康復[7-8]。
綜上所述,臨床上結合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水腫患者的疾病特點,在應用激光治療的過程中,運用康柏西普玻璃體腔注射治療,不但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視力指標、視網膜黃斑厚度,而且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具有較高的治療安全性,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表4 2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