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新春
(黑龍江省通河縣烏鴉泡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黑龍江 通河 150900)
二甲溝水庫行政區劃屬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通河縣,松花江左岸一級支流富拉渾河干流中游,位于富林鄉所在地以北6.50km,至哈肇公路6.50km,距通河縣城西北23km。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85km2。二甲溝水庫是一座以農田灌溉為主,兼顧水產養殖和旅游等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其工程規模為正常蓄水位148.30m,相應庫容5651×104m3,汛限水位為146.20m,重復利用庫容為1560×104m3。設計洪水位為148.31m,相應庫容為5657×104m3,校核洪水位為149.80m,相應庫容為7016×104m3。水庫引水工程最大引水流量為17m3/s。工程建成后,將滿足灌區近期灌溉面積1.309萬hm2,其中水田0.916萬hm2,旱田0.393萬hm2,此外,還可發揮其山、水、林等自然資源和地理優勢,發展多種經營,促進該地區經濟發展。
依據水利部1994年頒發的《水利建設項目經濟評價規范》(SL72—94)、國家計委2006年頒發的《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與參數》(第三版)及水利部水財[1995]281號文件及現行財稅制度、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等有關經濟評價方面的規范規定,對本項目進行經濟評價。
2.2.1 固定資產投資及流程
工程固定資產靜態總投資為60038.20萬元。按規范規定影子投資需扣除計劃利潤和稅金等屬于國民經濟內部轉移支付的稅費等,扣除計劃利潤和稅費后的影子投資為51897.86萬元,工程建設期為3年(4個年度)。

表1 分年度影子投資表 萬元
2.2.2 流動資金
按年運行費的25%計取。
2.2.3 折舊費
根據規范及相關資料,本工程分為土建工程、機電與金屬結構兩大類,分別計算年折減額,工程經濟壽命分別取50年和30年,工程殘值率均取4%。固定資產采用直線折舊法,按固定資產總投資計算折舊額,經分析計算,本工程綜合折舊率采用2.07%,年折舊額合計為1203.10萬元。
2.2.4 經營成本
經營成本包括材料及燃料動力費、職工工資及福利費、工程維護費、庫區維護費、管理費用、保險費、其它費用及水資源費。淹沒處理補償費29467.06萬元,與樞紐工程本身關系不大,故計算工程維護費等與工程有關費用時,可從固定資產價值中扣除該補償費,以扣除后的投資為基數計算工程維護費、材料費及其它費用。
1)材料及燃料動力費
按照新的規劃要求,本工程材料及燃料動力費按扣除淹沒后固定資產投資的0.2%計。經計算為61.14萬元。
2)職工工資及福利費
水庫管理處及所屬單位編制職工合計35人,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人均年工資為1.5萬元,按照新的規劃要求,福利費、工會經費、職工教育經費、養老保險費、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職工失業保險基金和住房基金分別按工資的14%、2%、1.5%、20%、9%、1.5%、1%、2%%和10%計算??傆嫗?4.53萬元。
3)工程維護費
按照新的規范規定,本項目工程維護費按扣除淹沒補償投資后固定資產投資的1.0%計,為305.71萬元。
4)管理費用
按照新的規范規定,工程管理費用工資及福利費用的2倍計算,為169.05萬元。
5)其它費用
按照新的規范規定,工程其它費用取前4項費用的10%,為62.04萬元。
6)保險費
按照新的規范規定,工程保險費按固定資產價值扣除淹沒補償投資后的0.25%計算,為76.43萬元。
綜上,該工程設計水平年總成本費用為1962萬元,占固定資產靜態投資的3.15%;經營成本為758.90萬元,占固定資產靜態投資的1.22%。
年運行費采用用影子系數0.864調整后的影子經營成本代替,其中工資及福利費不應考慮影子系數,本工程年運行費用為667.46萬元。詳見表2。
流動資金按年運行費的25%計取,為164.00萬元。

表2 年運行費計算成果表 萬元
工程效益主要包括灌溉合養魚效益等。
2.5.1 灌溉效益
2.5.1.1 效益面積
該工程建成后,可以灌溉下游1.309萬hm2農田,其中水田0.916萬hm2,旱田0.393萬hm2。據調查,現狀灌區農作物主要玉米和大豆,規劃水平年以發展水稻為主。種植面積見表3。

表3 農作物種植面積表 萬hm2
2.5.1.2 影子價格及單產
各種農作物產量采用本次灌區規劃成果,見表4。

表4 各類農作物影子價格及單產表
2.5.1.3 灌溉效益計算
本工程的灌溉效益為現有灌區水田增產效益、旱改水效益和旱田增產效益。采用分攤系數法計算本工程的農業增產效益,按水庫灌溉分攤投資與灌區投資的比例分攤效益。
1)水田增產效益:
水田增產面積為0.27萬hm2。
具體的計算公式為:
B水=[單產×(灌溉后價格—灌溉前價格)]
×α×K效×A
(1)
式中:B水為原灌區灌溉增產效益,萬元;α為水利分攤系數,采用0.6;K效為多年平均灌溉效益轉換系數,取0.875;A為原灌區面積,萬hm2。
經計算,原有灌區水田灌溉增產效益為718.67萬元,公頃增產效益為2661.75元/hm2。
2)旱田增產效益
旱田增產面積為0.393萬hm2,其中大豆增產面積為0.118萬hm2,玉米增產面積為0.275萬hm2。
具體的計算公式為:
B水=[單產×(灌溉后價格—灌溉前價格)]
×α×K效×A
(2)
式中:B水為原灌區灌溉增產效益,萬元;α為水利分攤系數,采用0.6;K效為多年平均灌溉效益轉換系數,取0.875;A為原灌區面積,萬畝。
經計算,原有灌區旱田灌溉增產效益為962.37萬元,公頃增產效益為2450.85元/hm2。
3)旱田改種水稻增產效益
旱田改種水稻面積為0.646萬hm2,原旱田全部為玉米及大豆。
計算公式如下:
B旱改水=(水稻影子價格×水稻灌后產量-
旱作物影子價格×旱作物產量)×α×K效×A旱改水
(3)
式中:B旱改水為旱改水增產效益,萬元;A旱改水為旱改水面積,萬hm2;α為水利分攤系數,采用0.6;K效為多年平均灌溉效益轉換系數,取0.875。
經計算,旱改水增產效益為3623.24萬元,每公頃增產效益為5608.8萬元。
按上述公式和本次采用參數,計算本工程修建后農業灌溉增產效益為5304.30萬元。
2.5.2 水產養殖效益
二甲溝水庫庫區多年平均水面4.66km2,可以發展養殖業。估算冷水魚產量750kg/hm2,單價按30元/kg計,年效益為1048.50萬元。
2.5.3 總經濟效益
二甲溝水庫工程農田灌溉及水產養殖效益合計為6352.8萬元。
1)計算參數
社會折現率按規定取8%。
本工程建設期3年(4個年度),運行期采用50年,經濟計算期為54a。
基準點選擇工程開工建設第1年年初,投入物和產出物均按年末發生和結算。
2)評價指標
按上述效益與費用計算國民經濟評價指標。國民經濟效益費用流程見表5。國民經濟評價指標見表6。

表6 國民經濟評價指標成果表
3)敏感性分析
投資與效益是對工程評價指標影響最大的兩個因素。故本次分析了當投資與效益呈不利因素單項浮動10%時的國民經濟評價指標,各項國民經濟評價指標變化如表7。

表7 國民經濟評價指標敏感性分析成果表
由表6可見,國民經濟內部收益率為9.22%,>8%的社會折現率;按8%的社會折現率計算的經濟凈現值7256萬元,遠>0,經濟效益費用比1.15>1。敏感性分析表7表明,當投資增加10%或經濟效益減少10%時,各項指標均能達到規定要求??梢姡擁椖康膰窠洕u價指標較好,且具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綜上,該項目在經濟上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