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來友 劉東艷
(1.呼倫貝爾學院數學與統計學院 內蒙古 海拉爾 021008 2.呼倫貝爾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內蒙古 海拉爾 021008)
筆者借助于2010年~2017年呼倫貝爾市疾控中心數據庫數據。運用SPSS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整理和分析,得出2010年~2017年呼倫貝爾市布病的發病情況整體呈下降趨勢;2010年~2014年下降速度較緩慢,2014年~2016年下降速度較快;2017年雖呈上升趨勢,但是幅度較小。
注:數據來源于呼倫貝爾市疾控中心數據庫(2010年-2017年)
2.1 地區分布
呼倫貝爾市分為半農半牧、牧區、林區、城鎮四個區域,其中半農半牧區包括扎蘭屯市、阿榮旗和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該區域布病占發病比例為54.27%;牧區包括鄂溫克族自治旗、陳巴爾虎旗、新巴爾虎左旗和新巴爾虎右旗,該區域布病占發病比例為22.05%;林區包括鄂倫春自治旗、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和根河市,該區域布病占發病比例為17.03%;城鎮包括海拉爾和滿洲里,該區域布病占發病比例為6.61%。即布病占發病比例為:半農半牧>牧區>林區>城鎮。如表1所示:

表1 2010~2017年呼倫貝爾市分地區布病發病情況表
注:數據來源于呼倫貝爾市疾控中心數據庫(2010年-2017年)。
2010年~2017年林區和半農半牧呈下降趨勢。牧區的變換情況呈波浪形,2014年布病發病數達到最高值;城鎮雖呈上升趨勢,但是上升較緩慢。如圖2所示:

圖2 2010年~2017年各年份呼倫貝爾市分地區布病發病情況圖
注:數據來源于呼倫貝爾市疾控中心數據庫(2010年-2017年)。
2.2 年齡分布
發病主要集中在11歲到60歲年齡組,發病人數為10735例,占發病比例96.13%。如表2和圖3所示:

表2 2010年~2017年呼倫貝爾市分年齡布病發病情況表
注:數據來源于呼倫貝爾市疾控中心數據庫(2010年-2017年)。

圖3 2010年~2017年呼倫貝爾市分年齡布病發病情況圖
注:數據來源于呼倫貝爾市疾控中心數據庫(2010年-2017年)。
2.3 性別分布
一般情況下,水利工程項目涵蓋了水利水電樞紐建設、基于水工結構的加工、生產的液壓金屬結構及安裝、水電安裝機電設備、水利工程、水利堤壩工程及河道整治工程等方面。因此它也是一個長期的、大規模的、具有很強技術性的工程。若是在偏遠山區等地,還要綜合考慮其地形、地質、施工難度等等因素。
男性發病占發病比例的71.22%;女性發病占發病比例的28.78%;男女比例為2.45:1。如表3所示:

表3 2010~2017年呼倫貝爾市分性別布病發病情況表
注:數據來源于呼倫貝爾市疾控中心數據庫(2010年-2017年)。
2.4 職業分布
2010年~2017年農民的發病人數占發病比例的62.28%,牧民的發病人數占發病比例的17.91%,農牧民發病人數共占發病比例的80.19%,其他占19.81%。其中發病數小于50%的職業有幼托兒童、教師、餐飲食品從業人員、公共場所服務員、商業服務人員、民工、漁(船)民、海員及駕駛員等,如圖4所示:

圖4 2010年~2017年呼倫貝爾市分職業布病發病情況圖
注:數據來源于呼倫貝爾市疾控中心數據庫(2010年-2017年)。
2.5 時間分布
如圖5所示:呼倫貝爾市一年四季均有發病,但發病時間呈先升后降的趨勢:1月~4月呈上升趨勢;4月~9月呈下降趨勢;10月~12月較平穩。4月的發病比例達到最高。

圖5 2010年~2017年呼倫貝爾市分時間布病發病情況圖
注:數據來源于呼倫貝爾市疾控中心數據庫(2010年-2017年)。
呼倫貝爾市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后,隨著農民思想意識的轉變,以及當地政府政策的扶持,該市林區、牧區、半農半牧區畜牧養殖業快速發展,為控制布病的流行創造了條件。時至今日,呼倫貝爾市布魯氏菌病的發病數基本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3.1 地區分布
呼倫貝爾市半農半牧區布病患人數占發病比例最高,占54.27%;其次是牧區,占22.05%;接下來是林區,占17.03%;最后是城鎮,占6.61%。牧區的牧民掌握了一定布病防治知識和技能,能夠在生產過程中采取自我保護措施。半農半牧區下降幅度較大,顯示布病防治、宣傳在該區有一定效果。然而產業轉型,傳染源控制不到位,人群生產生活觀念轉變不到位是布病在這兩個區域流行的主要原因。
3.2 人群分布
由于男性中青年勞動力較多接觸病畜,所以男性的發病比例大于女性,且青年占發病比例較高,在職業中,農民、牧民接觸病畜的機會較多,特別是農民從農耕經濟轉變為農牧混合性經濟后,缺乏布病防治知識,不能及時發現病情,人畜混居,接觸生畜流產物等。牧業生產中缺乏衛生防病措施,導致他們患病的可能性較大。
3.3 時間分布
該地區每年春季接羔較多,會導致人與病畜的接觸機會較多,加快布病的傳播速度。在夏季時,就診人員較多;秋冬兩季因繁忙會推遲就診。所以布病患者在春季和夏季占發病比例較高。
根據當前呼倫貝爾市布病流行和防控的實際狀況,若想有效控制人群感染布病,需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4.1 加強宣傳。通過電視、廣播、宣傳畫冊、微信、QQ群等平臺宣傳布病的傳播途徑和防控基本知識。尤其是針對高危人群的普及宣傳,防患于未然。
4.2 控制傳染源。對農牧區的養殖場、奶站的牲畜定期進行布病檢疫,及時撲殺病畜。對其污染的環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提倡圈養,牲畜的圈舍應遠離人員居住房,嚴禁在人員住房內產羔和接羔。
4.3 切斷傳播途徑。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制品,防止病畜或患布病人員的排泄物污染水源。剪羊毛時應戴乳膠手套,清掃畜圈時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
4.4 生畜跨區運輸。疫情爆發期間減少跨區域動物流動和交易。加快建立布病簡便快速的檢疫診斷方法,使基層人員能夠及時快速地識別轉運中的感染動物,限制其遠距離移動并實施就地處理措施。
4.5 加強疫苗研制。地方政府應加大投入力度,加速布魯氏病菌疫苗的研究開發,有效的阻止家畜感染疾病,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保護人們的身體安全。
4.6 制度制訂與實施。地方政府應制訂切實可行的動物布病防控的計劃,并在重點的養殖地區實施,不斷總結完善,使其控納入地方政府年度考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