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良
(中交四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近年來,隨著沉管隧道施工技術的不斷發展、應用和實踐,目前國內已經建成并投入運行的沉管隧道已經有10 余座。作為沉管隧道的臨時工程,干塢管段的預制、存放以及檢測都需要在塢內進行,因此干塢施工在沉管隧道施工中較為重要[1]。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同時為了方便后續施工,施工中,應該將干塢塢底施工和沉管管段制作施工結合起來。
本文洲頭咀沉管隧道項目全長為750m,主要分為三個部分:西側暗埋段,長315.89m;中間沉管段,長340.05m;東邊暗埋段,長93.98m。其中中間的沉管段隧道應用的是軸線干塢預制管段,將干塢設置在西端,縱向呈長條形,施工時分兩次預制。在干塢內完成所有預制管道的試漏,然后分節進行起浮。
管段施工流程如圖1 所示。

圖1 管段施工流程
在對管段進行沉放安裝之前,依靠定位系泊系統精準的進行定位。一般來說,在定位和安裝管段的過程中,幾乎不受到縱向水流的作用力,而橫向水流會帶來較大的作用力,而四點系泊系統具有抵御水流影響的作用,可以實現可靠的定位效果。應用四點系泊系統時,應注意以下兩個方面內容:
⑴做好系泊系統的設計及施工。①錨塊設計:應用方形、吸附式重力錨塊,本工程錨塊外形尺寸6m×6m×4.0m。②錨纜選型:應用金屬繩芯鋼絲繩作為主錨纜。③施工:在對管段進行浮運安裝前,預定位置,設置好重力錨塊的位置,一般來說,一節管段需要設置4 個重力錨塊。
⑵設置二次舾裝區系泊系統。管段出塢后需進行管段的二次舾裝,一般來說,二次舾裝區的設置位置在塢口,應用四點系泊的方式,選用金屬繩芯鋼絲繩作為系泊纜。
⑴準備工作。浮運管節前,全面的檢查管節沉放點的基槽、頂面標高以及臨時支座安放位置,另外還要對已經完成沉放的管節進行檢查,保證系泊錨塊安放位置合理[2]。其次,預測浮運沉放前后7~10d 的天氣情況,預估浮運施工時的風速,一般來說,風速≤10m/s 方可施工。做好浮運施工日的水文檢查,水文檢查的內容包括:水比重和水溫、水流速、高、低潮位的時間及潮高。以上工作處理完成后,方可將浮運沉放作業時間的申請提交到水務管理部門。
⑵起浮。起浮前,向壓載水艙注水,調平水面,將纜繩導輪等輔助設施安裝好。為了保證可以順利起浮,綜合考慮實際起浮需求,在干塢四周設置系纜系統,用以穩定管節。管節起浮的時候,系纜系統通常會承受巨大的沖擊作用,因此在起浮后,需要對系纜系統進行檢查,確保其能正常運行。管節起浮時,需要將壓載水艙中的水量排除干凈,可以將壓載水艙分成若干個排水區,一般通過閥門控制排水量,觀察排水區的水位,控制管節起浮速度適中。
⑶出塢及二次舾裝。管節出塢后,將其和雙吊駁連結在一起,然后,應用起吊系統的掛住管節上的四個起吊環,在吊沉管節時,先進行塢口中線的定位,然后進行管段的二次舾裝。
⑴管段浮運至沉放區系泊。完成管段的二次舾裝后,將拖輪連接上管段,解除管段系泊纜,應用拖輪將管段浮運至沉放區。當管段運送到指定位置后,收緊系泊纜。然后將系泊纜和五輪滑車組連接在一起,控制好絞車,收緊系泊。整個過程中,需要控制管節的左右誤差和高程誤差≤20mm。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嚴格做好動態監測,一旦發現管段出現偏差,及時進行調整,保證管段的軸線和標高都處于合理范圍內。沉管施工的時候,應技術調整負浮力,保證管節可以順利下沉就位[3]。
⑵水下對接作業。完成沉放區系泊工作后,就可以選擇合理的時間進行管段沉放對接,沉放對接主要包含以下工作:初步對接、管段拉合、水壓接、對管段的對接質量進行檢查等內容。水下最終接頭:①此段需要應用自密實混凝土,確定最佳的自密實混凝土配合比,確保混凝土強度達到相應的設計要求;②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仔細觀察混凝土的澆筑高度,根據觀察結果調整混凝土泵送壓力,確保混凝土施工質量;③混凝土澆筑施工時,必須加強動態監測。
處理隧道基礎時,需要應用到灌砂法。該方法其實就是將砂、水混合物壓入管節底面以下的空隙。通過大氣壓將混合料由沉管隧道的一端,壓入管節底下的空隙。應用該方式進行施工時,通過注料孔進行噴射填滿管節地面以下的全部孔隙,灌砂法物理原理如圖2 所示。

圖2 灌砂法物理原理圖
壓砂施工工藝:完成管段沉放工作后,將灌砂工作船拖到施工現場,并且設置于管段上。將膠管和灌砂預留孔連接起來,將砂送至攪拌器進行攪拌,砂料堆積形成砂盤。灌注最后一排孔,和后一節管段對接完成后,方可對該排孔進行灌砂,避免砂料流至尚未完成沉放的管段的基槽上去。在進行灌砂操作時,嚴格關注和控制灌砂壓力。另外,為了保證灌砂效果,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⑴灌砂施工時,隨著砂盤的形成,壓力也會不斷增加,可能會導致管段抬高。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安排專職測量員負責對管段標高進行監測。
⑵碎渣灌砂工作的進行,千斤頂的壓力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也需要嚴格的進行監控。
⑶灌砂施工中,必須同時控制灌砂壓力、時間等各項參數;
⑷灌砂前,需通過物理模型試驗確定灌砂的技術參數;
⑸整個灌砂期間,應檢測好管段的縱橫向的變化情況,一旦發現異常,立即停止灌砂,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糾正后,再繼續進行灌砂。
沉放管段前,整平合攏段碎石基礎,將底封板吊設置在碎石基礎上;完成管段的沉放工作后,需要對相鄰兩管段的軸線以及高程的偏差進行測量,確定底封板上和管段的相對位置,同時控制兩管段的軸線偏差不能過大,如果軸線偏差超過設定范圍,需要重新進行調校,旨在保證施工質量;全面、徹底地清除底封板上的雜物,對橡膠止水帶進行檢查,并且徹底清理兩管段上封板覆蓋的位置。將螺桿安裝在底封板上,通過螺桿對調整吊梁,拉起底封板,拆除葫蘆;檢測管段底部底封板上橡膠止水帶的位置,保證符合設計要求,均勻的、對稱的收緊螺桿螺母,保證橡膠止水帶可以和兩管段的底部緊密的貼合在一起,將支撐頂梁設置在兩管段底板之間,并且將無收縮砂漿填充在支撐頂梁兩端。通過導向結構,將側封板座落設置在底封板上預定位置,并使側封板上的橡膠止水帶和底封板的橡膠止水帶連接起來,預留合適的水密空間;將頂封板安裝在側封板及管面的指定位置;潛水員需要仔細地檢查和測量所有封板的位置,確定實際情況符合設計要求。在管段內,利用排水閥抽出合攏段里的水,壓縮封板上的橡膠止水帶,保證預留合攏段空間為最佳;檢查所有橡膠止水帶的實際情況,并且收集所有的螺栓;將預留合攏段兩端的封門打開,通過連接構件將相鄰的管段連接起來;綁扎鋼筋,澆筑混凝土;駁接完成,隧道實現整體貫通。
總而言之,在隧道施工中,沉管隧道干塢塢底施工技術較為常見,其應用質量會直接影響整個隧道項目的施工質量。干塢管段是沉管隧道的臨時工程,管段的各項施工幾乎都是在塢內進行,為了保證施工質量,同時確保項目施工可以順利完成,實際施工時,需要將干塢塢底施工和沉管管段制作施工有機地結合起來,實現隧道整體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