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氣污染是環境治理中的重點問題,不但對人體可以造成直接的危害,也會危害到農作物的生長,影響到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該文對生活中常見大氣污染物進行分析,分別介紹了有毒有害氣體和固體顆粒物對農作物的危害和表現癥狀,并提要進一步強化田間管理,加強大氣污染治理等防控措施,以保證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
關鍵詞:大氣污染;農作物;危害;防治
黃樂秋. 淺析大氣污染對農作物的危害及農業污染治理[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11):51.
大氣污染主要由汽車尾氣、工業廢氣等原因產生,主要污染物為各種有毒有害氣體和固體顆粒物,會對自然環境造成綜合性的污染。對農作物來說,不但會因為直接接觸污染氣體而造成農作物的病化、生長障礙、枯萎甚至死亡,還會因為大氣污染對農業灌溉水和土壤的間接污染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危害。在大氣污染濃度較高時,會造成對農作物的急性危害,短時間內造成大量的農作物損失;大氣污染濃度較低時,會造成慢性危害,影響農作物的質量和產量,但癥狀不明顯,不容易發覺。因此,了解大氣污染對農作物的危害和造成的癥狀,掌握防治大氣污染的有效措施,是農業工作者的必要工作。
一、大氣污染物對農作物的危害和表現癥狀
1、有毒有害氣體
農作物為了滿足生長需要,會和大氣進行大量的氣體交換,但植株自身對有害物質的代謝能力不足,大氣污染中的有毒有害氣體會對農作物的生長產生嚴重危害。污染氣體會通過農作物的呼吸進入植株體內,擴散到海綿組織和柵狀組織里,破壞葉綠素的組織結構,影響各種酶的產生和作用,破壞農作物的水分運輸、光合作用等多種新陳代謝活動,影響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和產量。
當污染物的濃度較高時,會造成急性危害,短時間內就會造成大量農作物植株的病化、枯萎、枝葉脫落甚至死亡的現象。有毒有害氣體危害速度快,時間短,癥狀嚴重,對農作物種植造成的損失巨大[1]。污染源附近的農田,當出現高溫、高濕、無風的天氣狀況時容易產生急性危害。當污染物的濃度較低時,會造成慢性傷害,農作物植株一般不會產生較大的癥狀,通常表現為生長較緩慢、植株不夠健壯、產量降低,不容易引起重視。
2、固體顆粒物
大氣污染中的固體顆粒物主要為各種粉塵、重金屬顆粒等污染物,因工業制造、燃料燃燒、金屬冶煉等原因產生。固體顆粒物不但會影響到農作物的植株生長,還會造成農產品的重金屬超標,對食用者的人身健康造成間接損害,嚴重時甚至對土壤造成持久性的污染,非常難以治理[2]。
粉塵首先會覆蓋到農作物的葉子表面,阻礙植株的呼吸和光合作用,造成植株的營養不良;其次,粉塵中的活性化金屬顆粒(鈉、鉀、鈣等)會和水發生反應形成堿性溶液,造成農作物的細胞脫水,導致枝葉枯萎甚至植株死亡;另外,農作物在開花授粉期被粉塵污染,會影響植物的受精作用,導致難以結果,影響產量;當重金屬顆粒融入土壤后,會對土壤造成嚴重的污染,重金屬顆粒會被農作物吸收,并遺留在果實中,造成農產品的重金屬超標,對人體造成危害。
二、農業污染的治理措施
1、強化田間管理
首先,要加強對農田的大氣污染檢測手段和方案,通過設置大氣污染檢測儀器,實時監控農田的大氣污染狀況,并根據污染物的種類和污染程度做出科學有效的針對性防治方案。
使用對應的化學溶液可以有效減輕大氣污染對農作物造成的危害。例如,在農田噴灑石灰乳液,可以有效中和氟化氫和二氧化硫,保護農作物不受損害。另外,相關部門應該統籌管理農田的大氣污染狀況,對污染情況和污染種類做出有效地大范圍監管,確定相應的治理政策,幫助農民提前進行預防工作。
2、污染治理
大氣污染的治理是一項長期且廣泛性的工作,涉及方面非常廣泛。首先,要加強工業廢氣的治理和監管工作,優化產業結構,減少工業廢氣的排放,充分做好工業廢氣的回收治理工作。對農業來說,要加強農田周邊的工廠監管,監督廢氣治理設備的運轉和效果,強化對工廠周邊農田的污染監控,在污染發生的第一時間做出合理的整治措施。其次,要加強對清潔能源的利用率,減少污染較重的煤、石油等的使用,降低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污染的程度,從根源上治理大氣污染。加強植樹造林活動,通過植物對大氣的天然凈化作用和吸附粉塵作用,減輕大氣污染。在農田周圍,要種植一定數量的防護樹木,如柳樹、松樹等,加強對大氣污染物的吸收、吸附,保護農作物不受污染的危害。
三、結語
大氣污染對農作物危害非常嚴重,不但會造成農作物的病化、枯萎、死亡、減產,嚴重的還會影響到農產品食用者的人身健康。加強對農作物的污染治理和監管工作,研究更加強效的防治手段,以此保證農產品的品質和產量。另外,加強對大氣污染的防治工作,強化清潔能源的使用,降低工業廢氣和汽車尾氣污染,加強植樹造林活動,保護生態環境,凈化空氣,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對農作物的危害。
參考文獻
[1] 王春梅. 基于大氣污染強度的環境退化成本計算模型及應用研究[D].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4.
[2] 康健麗,李風平,李 文,等. 農業環境污染對農作物的危害[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04):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