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溫室茄子栽培能夠解決季節對茄子生長的影響,實現茄子常年四季上市,有利于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但由于溫室茄子栽培定植密度較大,濕度較大,溫度較高,如果沒有做好溫室的各項管理工作,很容易給多種病蟲害的傳播流行提供條件。該文主要結合實際工作經驗,論述了品種選擇、種植區域選擇與整地、種子處理、播種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等溫室茄子栽培技術,以及病蟲害農業物理與藥物防治等,為茄子生長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關鍵詞: 溫室;茄子;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阿爾孜古麗·艾賽提,玉素甫江·吾斯曼. 新疆溫室茄子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11):66-67.
茄子是茄科類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是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蔬菜品種。近年來,為了更好的緩解冬春季節蔬菜供應不足的問題,基層地區不斷加強先進栽培技術的推廣應用,溫室茄子栽培規模不斷擴大。溫室茄子栽培是新疆地區蔬菜種植品種中產量最高、效益最好的種植品種之一。在茄子栽培過程中,要重點做好溫室內的溫度調控工作,保障幼苗健康生長,做好生產管理,有效防止病蟲害的發生與蔓延,提高茄子產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一、溫室茄子栽培技術
1、茄子品種選擇
溫室茄子栽培相對于露地栽培,對茄子品種有著更高的要求。茄子在一個密閉的空間當中生長定植,密度較大,溫度較高,濕度較大,所以要選擇耐低溫寡照、商品性能較好、產量較高、病蟲害抵抗能力較強的優良茄子品種。適合于新疆地區種植的茄子品種,主要有日本元隆、黑先鋒、民樂等品種。地區在進行新品種推廣應用之前,需要進行嚴格的示范種植,要確保所選擇的品種能夠適應本地區的氣候環境和種植要求,然后再在廣大基層地區進行推廣應用。
2、科學選地整地
在溫室茄子栽培過程中,如果連續多年在同一個地塊種植會造成土壤當中的致病菌數量增加,容易引發傳染性疾病的傳播流行。因此要盡量避免連作,并且在播種之前做好整地工作。可以利用旋耕機對土壤進行一次旋耕處理,土壤耕作層較淺的,可以每間隔2-3年,選擇使用深松機對溫室土地進行全面深松作業。
結合整地還應該做好基肥的施入工作,每畝追施完全腐熟的牛糞、雞糞和羊糞10 m3,氮磷鉀復合肥150 kg。將肥料均勻的撒播在土壤表面,結合土壤翻耕一齊翻到土壤層以下,確保肥料和土壤有效融合,保證地面土壤顆粒細小,達到播種狀態[1]。
3、種子處理
茄子播種育苗之前應該做好浸種催芽工作。一般每畝種子用量為20 g,浸種之前將種子放置在陽光下暴曬2-3天,利用陽光殺滅種子表面的致病菌,提高種子的吸水能力。然后將種子放入體積5倍以上、溫度為55℃的溫水當中不停攪拌,持續15 min。溫度下降至30℃之后放置在陰涼處浸泡36-48 h。等到種子吸足水分之后,用清水反復淘洗種子,將種子表面的粘液去除。然后將處理好的種子堆放在干凈的濕毛巾上10-20 min,然后將種子放置在28-30℃的環境當中,催芽處理16-18 h;最后將種子放置在18-20℃的環境當中催芽處理6-8 h。每天早晚各使用清水淘洗一次種子,晾20 min,持續4-7天有70%的種子露白即可以進行播種育苗。
4、播種育苗
將催好芽的種子,按照每穴一粒種子播種到32孔的營養盤當中,然后在種子上方覆蓋一層厚度在0.8-1.0 cm的營養基質。播種結束之后,將播種盤均勻的碼放在苗床上,噴灌一次透水,然后使用80%的乙基硫代黃酸乙酯進行消毒。在育苗盤上方覆蓋地膜,采用小拱棚增溫保濕。白天小拱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8-30℃,夜間溫度控制在15-18℃。一般采用上述措施連續處理3-4天之后種子會陸續出苗,當有70%以上的種子出苗之后應及時將地膜去除,白天保持小拱棚內的溫度控制在25-28℃,夜間控制在12-13℃。當茄子幼苗生長到5-7個葉片之后就能夠移栽定植了。
5、茄子定植
為了保證茄子在春節期間能夠集中上市,溫室茄子定植栽培一般選擇在8月上旬進行。早春定植茄子一般在2月初開始定植,采用寬窄行定植,寬行80 cm,窄行50 cm,株行距控制在50 cm×50 cm,每畝定植2000株[2]。在定植前一天灌溉一次透水,然后將幼苗從營養盤中取出,確保根部帶有營養土,將其定植在定植穴當中。在定植過程中應該將存在病蟲害或者機械損傷的幼苗去除,確保幼苗定植之后能快速成活。定植結束之后灌溉一次透水,密閉溫室,直到茄子度過緩苗期之后,進行小范圍的通風換氣。
6、定植后管理
(1)開花前管理
茄子幼苗定植3-5天之后要及時灌溉緩苗水,直到茄子坐果前不再灌溉。有條件的種植戶采用膜下滴灌,避免因大范圍的灌溉引發田間濕度、溫度升高而誘發病害。苗期階段應該盡可能的控制溫室中的溫度,防止幼苗徒長。及時清除側枝,安裝好吊繩。
(2)坐果后管理
茄子進入開花結果期之后,溫室的相對濕度控制在60%-70%,做好蘸花處理,促進茄子多結果。當門茄進入瞪眼期后進行一次灌溉,同時每畝追施磷酸二胺10-15 kg、硫酸鉀10-15 kg、尿素15 kg。進入結果旺盛期之后,每間隔5-7天灌溉一次;追肥一次,每次追施磷酸二銨和硫酸鉀各15 kg。茄子中后期應該做好葉面施肥工作,控制好灌溉量。
(3)光照管理
茄子進入坐果期之后,加大晝夜溫差有利于茄子坐果。這個階段白天溫室的溫度控制在27-30℃,夜間控制在18-22℃。保持溫室內光照充足,以便于茄子更好的著色。
(4)植株調整
按照雙桿整枝要求,到春節雙干坐果。12月到第2年的1月上旬對雙干進行打頂處理,雙干的底部各保留一個粗壯的側枝。當植株生長到40 cm高時開始吊繩,將多余的側枝和基部的老葉、黃葉摘除,改善溫室內的通風透光率,減少落花落果。
二、病蟲害防治
溫室茄子病蟲害防治應該始終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以農業防治為重點,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為輔助,確保科學選擇農藥,避免茄子藥物殘留超標,保證茄子農藥殘留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
1、農業防治與物理防治
在幼苗培育過程中,應該科學選擇種子,保障培育壯苗。控制好溫室當中的溫度、濕度,增施完全腐熟的有機肥,減少化學肥料的使用量。溫室的進出入口與放風口添加防蟲網,有效阻隔害蟲進入溫室。另外在溫室當中還可以設置黃板誘殺白粉虱、蚜蟲、潛斑蠅等,還可以在溫室中釋放各種害蟲的天敵,摘除患病的果實和葉子集中銷毀,避免病蟲害傳播蔓延。
2、藥物防治
生物農藥防治具有專業性、針對性,對環境造成的危害較小。結合溫室內病蟲害的流行特點,選擇相應的生物農藥進行針對性防控。例如對于苗期猝到病、立枯病,可以選擇使用72.2%的普力克水劑400倍液,或58%的雷多米爾猛鋅可視性粉劑500倍液,或惡霉靈600-800倍液,36%的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進行防治。每間隔5-7天使用一次,連續防治2-3次,效果顯著。在藥物使用過程中必須更換農藥,以免產生耐藥性。
茄子進入開花期和盛果期常見的病害是黃萎病,防控該種疾病應該選擇嫁接苗,可使用代森錳鋅800倍液預防;發病初期可選擇使用根腐靈和16%噻霉酮1000-1200倍液防治。如果溫室當中的灰霉病傳播流行較為快速,發病初期可以選擇使用1%的武夷菌素水劑200倍液噴霧,或70%撲海因800-1000倍液防治。細菌性青枯病可以選擇使用72%的農用鏈霉素可溶性粉劑3000倍液進行噴霧。蚜蟲、白粉虱、潛斑蠅可以選擇使用1.8%的愛福丁2000倍液或綠浪乳油1000倍液進行噴霧。紅蜘蛛可以選擇使用80%阿維菌素2000倍液防治。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溫室蔬菜種植產業發展過程中,應該引導養殖戶掌握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理念,轉變傳統的種植模式,注重控制好溫室內的各種影響因素,確保為茄子生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減少各種不利因素。此外還應該構建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注重做好茄子常見病蟲害的防控工作,發現患病植株及時拔除帶出田間集中處理,避免疾病進一步傳播蔓延,造成更為嚴重的經濟損失。
參考文獻
[1] 李 波. 日光溫室茄子高產高效栽培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17(32).
[2] 鄭 偉. 日光溫室茄子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措施[J]. 現代農業,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