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占軍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傳統露地蔬菜生產模式已經不能夠滿足消費者對蔬菜的實際需求,設施大棚蔬菜種植模式在這種背景下應運而生,滿足了市場的蔬菜供給。大棚蔬菜很容易發生病蟲害,要嚴格選擇蔬菜品種,做好種子處理,科學整地和播種,加強田間管理,同時要綜合利用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技術,轉變傳統種植理念,提高種植效益。
關鍵詞:大棚;蔬菜;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于占軍.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11):70.
在新時期社會經濟贏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居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大棚蔬菜已經成為蔬菜種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消費者對蔬菜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對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農民群眾在發展大棚蔬菜產業時,不注重科學技術的學習,一直沿用傳統種植模式,生產出來的蔬菜藥物殘留和病蟲害威脅嚴重,影響蔬菜的品質。要加強先進蔬菜種植技術和病蟲害防治理念的推廣應用,轉變傳統生產模式。
一、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1、種子選擇與處理
做好蔬菜種子的選擇和處理是提高大棚蔬菜產量和品質的首要環節,它直接影響到蔬菜的生產質量。
在蔬菜品種選擇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大棚蔬菜的具體生長環境,選擇經過權威種子鑒定機構審核的種子,保證種子生產能力較強,耐低溫寡照,具有很強的生長活力。應該避免在大棚當中連續多年種植同一種蔬菜或者同一科的蔬菜。例如避免在同一個蔬菜大棚中連續多年種植辣椒、馬鈴薯、茄子等茄科類作物,要構建完善的輪作制度。
在蔬菜種子種植之前應該進行種子消毒處理,保證種子健康。有條件的種植戶應該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這樣能夠降低蔬菜苗期地下害蟲和多種苗期病蟲害的威脅。
2、科學整地
種植地是影響蔬菜產量的重要因素,在蔬菜種植之前,應該根據所種植的蔬菜品種選擇合理的整地方式,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應該確保種植蔬菜的大棚地塊完整、地面平整,具有良好的統一性。在種植之前,應該對土壤進行一次翻耕處理,加強種植地的通風換氣。增加陽光照射時間,利用陽光直射殺滅土壤當中的各種致病原和蟲卵。通過科學翻耕土壤,還能夠避免土壤板結,提高土壤的排水性和通透性,通常情況下翻耕深度控制在15-25 cm[1]。
整地結束之后,還需要進行一次全面的灌溉,保證土壤持水量。結合整地還應該做好基肥施入工作,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向田間施入完全腐熟的有機肥。上述工作完畢之后,將大棚密閉一段時間,利用高溫環境殺滅大棚當中的各種致病原,加速有機肥的分解,提高土壤中有機質的含量。
3、科學播種
大棚蔬菜播種不受季節影響,一年四季均可進行。在蔬菜播種之前,一定要結合市場需求,確保生產出來的蔬菜能夠在蔬菜緊缺的時間段集中上市,這樣能夠提高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結合不同蔬菜品種,選擇不同的播種方式。蔬菜播種時常用的播種方式主要有穴播、條播和撒播。有條件的種植戶應該提前培育蔬菜幼苗,這樣能夠縮短育種周期。
4、田間管理
在蔬菜整個生長發育階段一定要做好大棚的管理工作。由于大棚蔬菜生長在一個密閉的環境當中,溫度、濕度較高,如果沒有做好大棚管理工作,很容易因為不良的環境因素引發一系列的病害,威脅蔬菜的正常生長發育。蔬菜不同生長發育階段應該控制合理的溫度、濕度,滿足蔬菜生長發育所需,同時降低多種病蟲害的發生率。
在蔬菜大棚內部還應該配置完善的配套設施,做好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的檢查工作,確保溫室大棚通風良好,保溫良好。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應該盡量避免使用各種激素類化學藥物,保證蔬菜正常生長。在蔬菜關鍵時期及時進行施肥灌溉,滿足蔬菜不同生長發育階段的養分需求和水分需求。
二、病蟲害防治措施
1、農業防治
大棚蔬菜生產過程中病蟲害防治應該始終堅持農業防治為主的理念。在蔬菜品種選擇和種植之前,一定要做好嚴格的流行病學調查,掌握蔬菜大棚常見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并結合不同的病蟲害選擇不同的蔬菜作物。
另外,在蔬菜種植過程中應該營造良好的種植結構,避免定植密度過大影響到蔬菜大棚的通風透光率。施肥應該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保證施入的有機肥完全腐熟,避免糞便攜帶有蟲卵和致病原。在蔬菜整個生長發育階段,應該重點做好大棚的通風透光與溫度保持工作,防止出現病蟲害大面積傳播流行。
2、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
大棚蔬菜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能夠發揮很大的作用。通過在大棚的通風口處懸掛防蟲網,可以有效防止害蟲通過通風口進入溫室大棚,降低蔬菜的發病率。針對某些害蟲的趨性,在大棚內懸掛殺蟲燈,利用相應的燈光波長來吸引害蟲,降低蔬菜大棚害蟲成蟲的數量。在溫室大棚內釋放多種害蟲天敵,利用害蟲天敵殺滅害蟲成蟲。此外還可以選擇各種生物農藥防治病蟲害,達到無毒、無殘留的目的,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參考文獻
[1] 陳寶武.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探析[J]. 農民致富之友,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