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沾化素有“中國冬棗之鄉”的美譽,冬棗需要選用優質的栽培技術進行管理,在貯藏時也要有一定的保鮮技術。該文就沾化冬棗的栽培管理與貯藏進行探討,主要從建園階段、定植管理、修剪整形、土肥管理、病蟲害防治以及后期采摘等過程介紹冬棗優質栽培管理技術,同時介紹了冬棗采收后的分級入庫、貯藏管理、套袋保鮮、包裝運輸等環節,以保證冬棗的優良品質。
關鍵詞:冬棗;栽培;管理;貯藏;保鮮;山東沾化
解紅巖. 山東沾化優質冬棗栽培管理及貯藏保鮮技術[J]. 農業工程技術,2019,40(11):74.
冬棗是中國獨有的品種,在九月下旬逐漸成熟,皮薄肉脆,甘甜多汁。冬棗營養均衡,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維生素及氨基酸,尤其是維生素C的含量,是其他水果的近幾十倍;且棗中的一些成分對于預防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疾病都有一定作用。冬棗在很多地區都在大量種植,但培育優良品種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在室溫下存放極易腐敗,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冬棗產業的發展。
一、冬棗優質栽培管理技術
1、建園階段
在選擇種植園地時,應當選地勢平坦、地下水位較低、土層較為深厚、未被污染,并且疏松、肥力較好的地區。種植的連片面積應當大一些,選擇地形開闊且光照充足的田地。
在選擇品種方面,應當選擇品質優良的沾冬1號冬棗品種,選擇枝芽充實、主根完整、無病蟲害、接口面積愈合好的一級苗木栽植建園。
2、定植階段
定植可以在春季和秋季進行。春季栽植時應當在土壤已經解凍且植株萌芽之前進行;秋季栽植時應當在苗木落葉之后且土壤封凍之前進行。定植時需要確定定植的密度,一般為2.5 m×3.5 m。栽植時要注意將樹苗扶正,使得它的根系能夠向四周自然地舒展。填土時將熟土盡量填在坑的底部,生土填在上層,每一層都要緊實。栽植的深度為苗根頸與地面相平為宜,澆透水,使得土更加踏實,充分和植株的根接觸。等到水滲透后,在地面鋪一層地膜,覆膜以1米見方為宜[1]。
3、整形修剪階段
植株的整形修剪分為幼樹期以及成年期。幼樹期注重整形,成年期注重通風透光。幼樹期要確定1 m的定干高度,培養出骨架健壯、牢固的樹體,為豐產奠定基礎。根據植株的長勢確定骨干枝,合理控制發枝部位。成年植株修剪時夏季進行抹芽、摘心、拉枝、開甲,冬季將徒長枝、衰老枝、病蟲枝鋸除,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保證養分的集中。
4、土肥水管理
果園生草,春秋季節進行土壤翻耕。基肥可在春秋進行施用,以采果后至落葉前為最好,畝施8 m3腐熟的牛糞。在7月上旬、8月中旬進行二次追肥,若遇到干旱要及時澆水,雨季注意排澇。
5、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的防治,要以綜合防治、預防為主。徹底清園、萌芽前噴8波美度的石硫合劑,采取樹干抹粘蟲膠、掛性誘劑、殺蟲燈、無紡布套袋、噴生物藥劑的多方位防護。在盛花初期,噴一遍殺蟲劑+殺螨劑+殺菌劑,防止病蟲害的發生[2]。
6、采摘
采摘時要成熟一批采摘一批,盡量帶果柄,將其放入有軟墊的包裝袋內,防止果實表皮摩擦受傷。采摘后用冬棗分揀機進行分級。
二、冬棗貯藏保鮮技術
1、采前準備
在冬棗采摘前進行制冷設備的檢修,將庫房進行消毒并預冷,配備充足的采收用品,入庫前將溫度穩定在-1℃。
2、采收
采收后期的冬棗貯藏性較好,待冬棗成熟度處在脆熟期時進行貯藏,可以提升冬棗的商品率,進一步提升經濟效益。在采收時應當用手采摘,一定要帶有果柄,不能采用木棒擊打或搖動的方式,也不可使用乙烯利輔助,以免造成損傷。在挑選時嚴格去除病蟲果、畸形果、傷口果。按照成熟度與大小進行分級,大半紅以及半紅的果實進行短期貯藏,點紅的可以中長期貯藏[3]。
3、分級入庫
采摘的冬棗最好在24 h內降溫至0℃左右,這樣可降低棗果溫度,釋放出田間的熱量,有效抑制冬棗的呼吸強度和酶的活性,防止微生物的生長,延緩果實衰老,延長貯存的期限。設置專門的預冷庫,當冬棗溫度達到貯藏標準時再存入氣調庫中。及時進行冬棗質量的檢測,防止壞棗入庫影響整體貯藏效果。
4、貯藏期管理
貯藏期管理可分為減壓貯藏保鮮與塑料薄膜保鮮。前者是將已經預冷并裝袋的果實放入減壓容器進行減壓,并立即密封;貯藏的溫度應進行合理控制,貯藏環境的濕度要高,以達到加濕的目的;投入一定的氣態保鮮劑,定期用等離子氣體進行處理。后者是將果實放入塑料膜保鮮袋并裝入保鮮劑,調整貯藏室溫度,控制塑料膜內的二氧化碳含量,減少溫度波動[4]。
5、包裝與運輸
裝箱時,將裝箱完成的冬棗放在運輸車上,注意放置整齊,防止因搖擺而產生損害。在運輸過程中盡量選擇平整的路,盡量避免顛簸。卸貨時注意輕拿輕放,避免損害果實。
三、結語
沾化冬棗在栽培管理與貯藏時都應當注重每一個細節,保證冬棗的優良品質,健全栽培與貯藏體系,促進冬棗的健康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 忠,董成虎,高元惠,等. 不同處理方法對冬棗貯藏效果的影響[J]. 保鮮與加工,2018,18(03):49-53.
[2] 張耀君,何 宇. 冬棗保鮮技術研究進展[J]. 陜西農業科學,2018,64(01):93-97.
[3] 李 揚. 黃河三角洲地區冬棗豐產優質栽培管理[J]. 特種經濟動植物,2013,16(04):48-51.
[4] 尚子煥. 沾化冬棗優質栽培管理及貯藏保鮮技術[J]. 中國果菜,2006(0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