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顯蘭
【摘要】本文以攀爬環境創設為例,闡述了如何巧妙運用園所環境,助推攀爬運動的實施。以期作為有效實施幼兒園攀爬運動課程的范例,為其他幼兒園建構與實施攀爬運動課程提供借鑒與參考。本文從環境入手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從建筑設施、器械設備、自然資源等方面整理、分析與歸納了在實施運動課程的過程中如何運用園所現有的條件設備,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對幼兒園運動課程實施途徑進行了討論。
【關鍵詞】環境? 創設? 運動? 攀爬
【中圖分類號】G6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019-02
《指南》指出: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樣、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的各種身體活動,發展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梢婓w育運動是當前幼兒園課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讓幼兒獲得身心和諧發展的一種活動,對幼兒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而環境是潛在的課程,良好的運動環境能引發幼兒積極主動探求的興趣,對于幼兒的動作發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目前,大多數幼兒園基本能配備一些相應的簡單的運動器械,如滑梯、攀登架等。一些大的、資金充足的新園所配備的器械種類更加豐富,運動場地空間非常的寬裕,有統一的規劃與管理,有的甚至有較大的室內運動場所。而對于場地小、園所老的幼兒園來說,在面對彈丸之地、器械有限的現狀時要開展運動課程難免顯得縮手縮腳。如何靈活運用園所現有的環境設施,巧妙實施運動課程呢?筆者認為只有變弱勢為優勢,跳出原有的思維,在園所環境中去尋求蘊含的運動價值才能真正助推運動課程的實施。
一、善用建筑設施,拓寬運動空間
幼兒園不僅要滿足幼兒對基礎設施建筑的需求,更要在有限空間中挖掘潛在空間,深化延伸空間的利用價值,巧妙設計,使幼兒的活動空間“變大”“變寬”“變高”,讓幼兒獲得身心不同程度的鍛煉。
首先充分利用各種墻面。如,在具有一定寬度和高度的墻上布滿輪胎、固定上網繩或釘上木架,一堵名副其實的攀爬墻就躍然于幼兒面前,幼兒在墻上勇敢地攀爬著,體驗著運動的樂趣。
其次合理運用空間。除墻面外,我們還可根據幼兒園的設施,立體開發一些空間場地。如,我們園一樓內大廳有好些柱子,這些又高又粗的柱子阻斷了大廳的運動空間,如何改造它,為幼兒園所用呢?給它們裝軟梯和繩網,于是,一個嶄新的攀爬區呈現在幼兒眼前,他們在上面歡笑著、運動著,攀爬的技能越來越高。
最后靈活設置樓梯走道、頂梁、旮旯。小空間里蘊含著大學問,經過科學、合理地設置后,幼兒園的角角落落能最大限度地擴展運動場所。如,我們園在樓梯上鋪上軟墊,將軟墊固定在兩側欄桿上,引導幼兒由下而上爬越;在頂梁上釘上掛鉤,掛上吊環,懸垂游戲由此展開;樓梯下有限的空間中材料的合理歸置方便了教師和幼兒的取放等。這樣,幼兒園空間的優化,不僅拓寬了運動空間,豐富了運動形式,也使得運動課程有充足的場地得以實施。
二、巧用自然資源,創意運動場所
幼兒園中不乏一些花草樹木,它們是幼兒自然的老師,以原生態的方式為幼兒提供了多樣、天然的游戲材料以及富于挑戰的活動空間,具有巨大的潛在價值。它們讓幼兒在自然、生態的活動環境下自主快樂的參與活動,最大限度的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使他們主動地尋找富于挑戰的運動,從而促進他們動作協調發展、身心健康成長、獲得富有個性的全面發展。
如:我園充分利用每一棵樹,粗大的樹干讓幼兒直接挑戰攀爬,將竹梯架在大樹上,或綁上云梯 ,樹木間牽上高低兩條繩索,設置索道,將建筑圍繞著大樹而建形成有趣的“樹屋”等,于是乎,樹木就變成一種回歸自然的游戲場所,帶來了別樣的野趣,成為鍛煉幼兒意志力的攀爬區,力量與勇氣就在這里練就。
三、妙用地勢特點,開發運動場地
幼兒特別喜歡在起伏有變化的場地上運動玩耍,有的園所存在地勢高低的差勢,可以巧妙的運用其地形特點,如在斜坡上設置爬行網、安上輪胎道、滑梯等,甚至可將山坡掏空成鉆爬筒,這樣的設計無形中為幼兒提供了更多的攀爬探索機會,使攀爬運動的情趣陡升,對幼兒攀爬能力的發展有著更為積極的意義。如若原來的運動場地就是平鋪直敘的狀態,不妨堆土造一座斜坡假山,讓幼兒園的運動場地更為多樣化。
四、活用器械設備,拓展運動方式
運動課程開展的效果如何,與器械設備有著密切的聯系,它是運動環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是激發幼兒參與運動游戲的基本條件。運動器械的運用是變幻無窮的,教師要善于改變器械的運動環境,引導幼兒從變化的環境中挖掘器械的玩法,提高器械的使用率,高效地進行價值創新,使提供的運動器械具有可變性、新穎性,不斷地吸引幼兒,引發幼兒產生新的游戲玩法。
(一)運動器械
1.利用標志、道具,有效創設運動環境。
在幼兒園中,隨處可見一些小標志,它對幼兒的行為規范起到很好的“隱性”教育作用。在運動游戲中,幼兒同樣能根據富含標志的環境暗示而行動,通過觀察標志體會游戲的玩法、規則,有利于幼兒感受無形的教育。
如:在攀爬攀登架游戲中,為讓幼兒掌握交替手腳上下攀爬,我們在攀登架的網格上貼上紅綠貼紙,讓幼兒在攀爬時左右腳分別踩穩紅綠網繩上下攀爬,在顏色貼紙標志的提示下,幼兒很快掌握了交替手腳攀爬。而為了引導幼兒左右移位側爬,我們利用了起點、終點標志及鈴鐺的輔助,讓幼兒從攀爬架左側的起點處出發,爬至右側拍響鈴鐺后從終點處爬下,有了這些標志的暗示,既讓教師省去繁瑣的語言提示,又讓幼兒較快地探索出新的攀爬方式,使幼兒對攀爬架保持持久興趣,無形中提高了攀爬架的使用率。
2.多角度觀察,巧妙利用器械的造型特點。
教師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勤于思考的頭腦、積極實踐的行動。首先要從不同角度去全盤觀察、斟酌器械的外形特征:還有沒看到、沒想到的有趣的地方嗎?其次要對器械進行價值追問:這些地方可以有哪些功能?可以用來鍛煉幼兒哪些方面的動作等,盡可能去思考、發掘其器械的潛在價值,理清器械獨特造型特點的挑戰點在哪里?最后付諸于行動,帶領幼兒挑戰,實踐檢驗可行性。通過看、思、行,一步步改變器械的運動環境,弄清楚器械蘊含的教育價值,引導幼兒在新創意的環境中積極挑戰、快樂運動。
如:為了鍛煉幼兒的上肢力量,增強幼兒在攀爬中手的抓握力而開展的懸垂活動中,因幼兒園未設置專門的吊環、懸垂杠,我們利用一條騰空的圓筒形鉆爬網,讓幼兒在其下方手握藤網懸空吊起,待游戲進行一段時間幼兒有了一定的臂力后,我們嘗試讓幼兒雙手抓握藤網向前移動,進行懸垂移位練習。就這樣,原本用于幼兒鉆爬游戲的藤網,在我們改變其使用方式后,有了新的運動鍛煉價值,使得我園的懸垂運動在沒有專門的器械下依然能順利開展。
3.巧做“+”法,科學開發器械的運動價值。
幼兒園戶外大型體育器械基本大同小異,如大型滑滑梯、攀登架等,這些已經不能滿足幼兒體育活動多樣化的需求,如何改變其千篇一律的功能,使之物盡其用呢?我想“用活”是關鍵,在器械上“添磚加瓦”,利用增加的材料發揮器械的延展價值。
如,在滑梯斜坡處綁上繩索,尋找適合的位置增加固定軟梯,滑梯下方綁上交錯縱橫的網繩,一個新的攀(鉆)爬場所就此產生,巧做“+”法后,改變了滑梯的運動環境,大大激發了幼兒的運動潛能,讓幼兒在嘗試與挑戰中戰勝自我,收獲勇敢與自信,運動積極性大幅度提高。
4.組合搭配,靈活拓展器械的運動形式。
想要更好的利用幼兒園的可利用資源,創設良好的運動環境,組合搭配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器械與器械的組合、器械與大型玩具的組合、器械與周圍可利用資源的組合等等,不僅可以發揮它更大的價值,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還可以達到多項鍛煉的目的。在組合搭配時需要綜合考慮不同器械之間的功能互補、功能連接和功能提升等因素,努力實現器械的互連互補,滿足幼兒動作發展的真實需要。
如,挑戰攀爬中,幼兒根據我們提供的材料將竹梯、輪胎、木板、油桶、大型滑梯等進行靈活搭配,每天組合成不同的攀爬線路,創設富有個性的運動環境,大大激發了幼兒主動運動,體驗了運動的快樂,提高了運動的效果。
(二)其它設備
除運動器械外,幼兒園最多的莫過于桌椅、玩具架了,將它們拼裝組合運用于幼兒的運動中,使其煥發新的生命,拓展新的價值,能將班級變成幼兒園又一塊運動樂土。
如,平放桌子時桌面、桌下的交替爬行鉆爬,桌子豎起擺放時,抓住桌邊的側爬等讓平淡無味的桌子變得生動有趣。將簡單的設備合理使用,同樣能設計出有趣的運動游戲,達成運動目標。
環境創設是一門藝術,良好的環境能為幼兒的發展提供支持和幫助,引發幼兒主動探求的興趣。運動環境更應該根據幼兒的發展服務幼兒的身心,在環境的創設與使用中,我們應不斷反思環境是否有助于實現預期的教育目標,是否支持課程活動的開展,進而不斷對環境進行優化和改造,使環境充滿靈性。
參考文獻:
[1]王紫玉.《狹小操場戶外活動的有效開展》[J].福建教育2017年Z3期
[2]李曉萍,王坦群.小空間 大運動——運動區域環境創設例談[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