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月
【摘要】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要能夠靈活多變地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更加具有活力,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筆者通過平時對高中《政治生活》課堂教學的教學摸索總結出了幾種普遍采用的課堂教學方法,分析其特點,供同仁參考。
【關鍵詞】中心式? 表格式? 邏輯線索式
【中圖分類號】G63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069-01
1.“中心式”教學法
這種方法就是在教師講授前,用一定時間讓學生用類似于學習語文的方法閱讀本課內容,筆者要求在閱讀的過程中抓住“三個中心”——中心詞(關鍵詞)、中心句、中心思想。如:在《高中政治生活》第二單元《為人民服務的政府》中,先讓學生對本單元內容進行通讀,找出不懂的詞句,歸納總結本單元的主要知識點,對學生不能理解的問題由教師引導講解。
線索:為人民服務的政府
中心詞:國家、政府、性質、權力、職能
中心思想:人民的政府
對課本中簡單的知識內容來說,教師采用這種授課方法可以讓學生輕松掌握知識即可節省學習時間,又可避免老師過多的講解,以往生枯燥無味政治課變得輕松簡單,讓學生在聽講時有的放矢,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
2.“表格式”教學法
這種方法適用于知識點多且易混淆的那些內容。講授時筆者給出表格框架,讓學生自讀教材,自主完成表格。這種教學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自主能力,而且使繁雜的、易混的知識點形成對比輕松記憶。如學習:民主監督等內容時。如圖1所示:
這樣一來把課本零散的、易混淆的知識整合起來,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得更牢固,更透徹。
3.“邏輯線索式”教學法
對于具有邏輯聯系的知識,在新知識形成后及時把舊知納入原有的知識體系中,形成知識網絡,便于學生建立良好的知識認知結構。一課或一單元學完后,以重點概念為核心,以邏輯關系為主線,上掛下聯,達到“提起一條線,放下一大片”的效果。如:《經濟生活》第一單元以“貨幣”為核心,顯性的邏輯主線是:“商品——一般等價物——貨幣——紙幣——電子貨幣”。在教學中筆者引導學生根據此圖,在縱橫串聯中掌握知識,如圖2所示:
對知識聯系緊密的內容,采用這種教學法,可以更直觀的顯示知識之間的聯系,還可以讓學生縱橫聯系本單元的知識,以便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深層次的理解。在課堂上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結束語
總之,采用這幾種教學方法,即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又能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參與意識。因材施教,靈活應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淑艾.新課程標準下對高中政治課教學方法的再思考[C].2015第一屆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