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秋 任國翠 秦月



摘要: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是促進就業、農民增收的有效手段,在黑龍江省大慶市面臨經濟轉型的重要時期,探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利用大慶市近10年的統計數據了解大慶市一二三產業的發展現狀:第一產業發展緩慢,第二產業增速下降,第三產業增勢逐年上升。其次,采用Herfindahl指數法計算大慶市3個產業的融合度,結果顯示為中高融合。再次,建立大慶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選擇與農業相關的3個一級指標以及一級指標延伸之下的10個二級指標,運用主成分分析法進行發展水平評價,結果表明,大慶市融合發展水平自2007以來呈逐年上升狀態。最后,從提高資源利用率、發展替代產業、構建產業融合統計體系、給予政策支持4個方面提出三產融合對大慶市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大慶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Herfindahl指數;主成分分析;產業融合度;可持續發展;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10-0016-06
收稿日期:2019-05-14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編號:18JYE676);黑龍江省大慶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編號:DSGB2018102)。
作者簡介:于曉秋(1969—),女,黑龍江肇東人,博士,教授,主要從事物流與供應鏈管理研究。E-mail:yuxiaoqiu5070648@163.com。
通信作者:任國翠,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涉農企業管理研究。E-mail:rgcr9398@163.com。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是進行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之一,在拓寬鄉村非農人員就業上具有重要作用,為持續促進農民增收方面提供了主要路徑。農業產業融合是其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主要內涵是農業與二三產業或農業內部不同行業部門進行滲透、交叉,融合產生新的生產模式[1-2]。本研究中的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是狹義的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即農業產業融合,主要指將農業作為發展基礎,將其產生的農產品向加工業進行延伸以及將其所帶有的文化、生態功能向農村旅游服務業進行拓展,從而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十九大至今,政府不斷作出有關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決策,無論是十九大報告,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是農業農村部都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作出了具體要求。通過農村“三產”融合,發揮農業的多功能性,進行農業產業鏈的拓展延伸,利用多個渠道提升農民收入,讓農民不僅依靠務農獲取生活收入,不斷發展農村產業融合,從而對鄉村全面振興起到重要作用。黑龍江省以十九大精神作為綱領,正在積極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展鄉土經濟,進行農村產業振興。而黑龍江省大慶市經濟發展主要以資源型為主,工業在經濟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但近年來隨著石油和天然氣的儲量減少,大慶市第二產業發展減緩,產值逐年減少,可見推進大慶市農村產業融合成為必然趨勢。因此,研究大慶市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對促進大慶市鄉村振興具有重要作用。
1 國內外研究綜述
20世紀7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的加快發展使得其他產業開始受到滲透發展,國外學者開始注意到產業融合現象。Rosenberg在研究美國及其工具產業化問題時發現,相同技術向不同行業傳播,由此提出“技術融合”的概念[3]。產業融合不僅是技術問題,還是一種新型的服務和商業模式,可以幫助傳統型產業向現代化產業轉型和過渡[4]。Yoffie認為,產業融合是數字技術采用后原始獨立產品的整合,企業必須采用新技術戰略來實現融合[5]。國外學者對一二三產業融合進行了研究,例如,日本學者今村奈良臣提出的“第六產業”的概念,其通過整合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等全產業鏈發展來創造新的附加值,并在以農業資源作為基礎的同時,發展新產業讓農民享受到更多的收益[6]。
農業和相關產業的融合使農業和高科技技術產業的結合以及傳統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之間的界限難以區別,出現了具有融合性的新形態農業。不同行業或相關行業的不同行業通過相互滲透和交叉逐步融合,形成新興產業的動態發展[7-8]。鄭紅斌利用貢獻度測量方法,反映現代農業與服務業的融合狀況,建立服務業以及其他各個行業對現代農業的資本投入和勞動力投入對現代農業產出的影響函數,計算得出浙江省現代化農業發展與服務業發展之間的重要關系[9]。
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對產業融合的定義尚未統一,國外學者對產業融合的研究仍以技術融合為主,除日本、韓國外,農業尚未納入產業融合研究之中,對產業融合的定量定性研究較少,國內學者對于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探討逐漸成為研究熱點,雖然在研究內容、方法以及實踐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研究內容上側重于對農村產業融合進行現象描述和理論探討,在實踐方面的研究還處于表層,主要問題在于研究范圍過大,利用已有的方法進行宏觀環境的研究,針對特定區域的研究較少且針對性不足。從目前已有的研究來看,對大慶市產業融合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利用大慶市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相關數據和指標,運用Herfindahl指數法進行產業內部以及三產之間的融合度測算,并建立大慶市三產融合評價指標體系,再運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三產融合水平,研究融合發展水平,最后根據結果提出建議。
2 大慶市一二三產業發展現狀
大慶市既是中國重要的石油生產基地和資源戰略城市,也是重要的農副產品加工基地。根據一二三產業的內涵,查閱2012—2017年《大慶統計年鑒》得到一二三產業的相關數據,作出折線圖(圖1、圖2、圖3)。
由圖1可知,2011—2016年大慶市第一產業增加值在逐年上升,從2011年132.9億元增加到2016年的187.1億元,大慶市農業產業結構從傳統的單戶種植逐漸轉變為訂單種植、種養一體化和“互聯網+”模式。2012—2016年大慶市耕地面積增加近700 hm2,但糧食作物產量自2012年650萬t下降至2016年445萬t,由于近年來大慶市進行產業調整,玉米種植面積減少,導致糧食產量下降,也是產業結構調整的結果,雖然糧食產量有所下降,但第一產業增加值在逐年上升。
由圖2可知,大慶市主要依靠石油天然氣的開采帶動城市經濟發展,石油開采、石油化工行業一直是經濟發展的“領頭羊”。2011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3 070億元,同比增加10.3%,但由于大慶市石油以及天然氣開采量的逐年減少,第二產業增加值到2016年下降為1 523.9億元。由此可見,大慶市作為以石油起家的資源型城市,石油、天然氣開采量的減少會造成城市工業產值的下降,其產業結構的波動以及第二產業就業比例降低,但總體而言大慶市第二產業所占比例仍舊較大。
由圖3可知,大慶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呈平穩增長態勢,2014年約比2011年增加40%,2016年大慶市第三產業增加值為899億元,同2015年相比增加7.0%。與第三產業相比,第一、第二產業增加值在2015—2016年呈下降趨勢,第三產業批發零售業基本保持穩定,住宿業增速略有下降。由于國家政策因素以及人們對食品安全的注重,近年來大慶市餐飲業營業額逐年降低,但隨著大慶市進行經濟轉型,對第三產業的重視程度逐年增加。
從大慶市近年來一二三產業數據來看,大慶市過度依賴石油天然氣開采與工業發展,產業結構缺陷明顯,產業間關聯度過低,無法進行產業間的相互帶動。石油資源不可再生,大慶市石油資源采儲比例失衡,開采量逐年遞減,第二產業走向衰退,而一三產業尚處于初級階段,城市發展可持續性遭到破環。因此,進行產業融合將成為促進大慶市經濟發展的主要手段,通過技術滲透、產業鏈延伸以及農業多功能化加深產業融合,促進大慶市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美麗鄉村。
3 大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度及發展評價
3.1 大慶農村產業融合度
產業融合度是用來測量產業發展程度的具體數值,用以發現產業間的關聯度。通過Herfindahl指數法(HHI)測算大慶市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內部融合度,用以發現產業內部之間的關聯度。其基本測算公式為
HHI=∑ni=1XiX2。
(1)
式中:X表示市場總規模;Xi表示第i產業的規模。將HHI值劃分為5個區,即0.2~0.36為高度融合,0.37~0.52為中高融合,0.53~0.68為中度融合,0.69~0.84為中低融合,0.85~1.0為低度融合??梢?,HHI值越小,表明融合程度越高;反之,則越低。
3.1.1 大慶農業內部融合度測算 以大慶市第一產業為例,根據公式(1),利用2007—2017年《大慶統計年鑒》中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以及第一產業總產值進行Herfindahl指數(HHI)測算(表1)。由表1可知,大慶市第一產業內部融合度一直處于中高融合水平,主要融合方式為農林、農牧、農漁。
3.1.2 大慶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度測算 根據公式(1),利用2007—2017年《大慶統計年鑒》中一二三產業總產值以及三產總產值進行Herfindahl指數(HHI)測算(表2)。由表2可知,大慶市一二三產業融合水平在2007—2011年大體呈現中低度融合狀態,2012—2014年呈中度融合狀態,2015—2016年呈中高融合狀態。
3.1.3 融合度測算分析 通過計算大慶市第一產業內部與大慶市一二三產業融合度可知,近10年來大慶市農村產業融合程度呈持續上升狀態,且第一產業內部融合處于中高融合水平,說明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大慶市農林、農牧、農漁之間的相互融合狀態提高,產業結構調整起到了重要作用。
3.2 大慶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評價
3.2.1 評價指標體系的確定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指以農業為支撐點,通過產業與產業之間的集聚和聯動使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緊密相連,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生產范圍擴大,農民收入增加[10]。大慶市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石油和天然氣的
開采,但隨著石油天然氣開采量的逐漸下降,大慶市正力求經濟轉型。整合農村一二三產業資源,實現發展主要是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以及農業的多功能性,大慶市被稱為“天然百湖之城”,林甸地區的溫泉是開發旅游項目的重要路線,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也是大慶市主要的旅游線路。
構建大慶市產業融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參照王曉建的研究方法[11],主要選取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多功能性發揮、農民增收與縮小城鄉收入差距3個一級指標,將農副食品加工業營業收入、農副食品加工業企業數量、農副食品加工業企業從業人員作為農業產業鏈延伸的3個二級指標;將旅游景區接待人次、旅游景區接待營業收入、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作為農業多功能性發揮的3個二級指標;將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比率、農林水事務財政支出、農林水事務財政支出/公共財政支出作為農民增收和縮小城鄉收入差距的4個二級指標(表3)。
3.2.2 主成分評價模型的建立 針對上述構建的大慶市產業融合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SPSS 22.0軟件對10個二級指標2007—2016年共10年的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數據均來自2007—2017年《黑龍江統計年鑒》(表4)。
計算10個具體二級指標的起始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和累計貢獻率(表5)。提取2個主成分,其特征值分別為λ1=6.787、λ2=1.770。前2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約為85%,基本保留了原始指標的信息,可以對大慶市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利用已提取的主成分與提取的特征值的平方根之比,完成主成分系數u1、u2的計算(表6)。
由表6得到前2個主成分y1、y2的評價模型:
y1=0.35x*1+0.36x*2+0.17x*3+0.36x*4+0.36x*5+0.35x*6+0.38x*7+0.26x*8+0.28x*9+0.21x*10;
(2)
y2=0.09x*1+0.12x*2+0.52x*3-0.08x*4-0.15x*5+0.04x*6+0.08x*7+0.42x*8-0.44x*9-0.55x*10。
(3)
式中:x*1、x*2、…、x*10表示x1、x2、…、x10標準化后的變量。通過計算得到前2個主成分得分,結果見表7。
根據公式y=λ1∑λy1+λ2∑λy2建立綜合評價模型,其中λ1=6.787,λ2=1.770,最后得到綜合評價模型為y=0.678 70y1+0.176 96y2。
基于表7數據,進一步計算得出綜合評價得分(表8)。由表8可知,大慶市融合發展水平自2007以來呈逐年上升狀態,2011—2013年融合發展水平程度較低,2014—2016年融合發展水平較好。
3.2.3 綜合評價結果分析 由表8可知,大慶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呈增長趨勢,且2014年之后增長趨勢較大,自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大力發展農村產業融合以來,大慶市產業融合發展水平直線上升。大慶市產業融合模式主要體現在農業產業鏈延伸,其中農副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對促進農民增收、縮減城鄉差距具有重要作用。
4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利用Herfindahl指數法與主成分分析法對大慶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度以及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行評價,通過構建大慶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建立農業產業鏈延伸、農業多功能性、農民增收與縮小城鄉收入差距3個一級指標和下屬10個二級指標,構建主成分評價模型進而分析得出當前大慶市農村產業融合處于起步階段,各行業發展不均衡。大慶市作為一個石油城市,隨著石油與天然氣產量的減少,第二產業產值逐年下降,GDP逐年降低,隨著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提出,大慶市作為典型的資源城市積極進行改革,但效果并不明顯。大慶市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水平呈上升趨勢,第一產業內部融合水平較高,大慶市農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將是促進大慶市農村產業融合的重要方式。在發展農村產業融合的同時仍存在產業鏈條短、農產品附加值偏低的情況,對休閑農業、會展農業、設施農業等數據監控不足,第三產業增速仍遠低于第二產業增速以及一三產業融合程度較低等問題。
針對當前大慶市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問題提出以下建議:首先,提高資源開發利用率,有效解決資源開發與城市建設之間的矛盾,進行可持續發展打造集約化產業布局與特色產業園區,加深技術與市場融合,發展綠色經濟,提高油氣利用效率,減少污染,將加工過程中的廢棄、廢渣進行再利用,推動產學研一體化模式的發揮,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增強產品競爭力,發揮人才作用,提高勞動力素質,引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其次,尋找具有較大優勢的替代產業。在順應市場的基礎上,使用科技創新改造具有傳統優勢的企業。在發展油氣加工業優勢的同時,與其他制造業進行融合,開發新材料、新能源,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促進經濟循環發展。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注重農牧漁業發展,做好綠色農業的扶持工作。注重農業基礎,在進行產業融合時要銘記農業是農村產業融合的基礎,并根據大慶市農村實際情況,鼓勵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再次,構建大慶市產業融合統計體系,以此判斷大慶市產業融合劃分階段,修訂具體的產業融合考核體系和考核辦法,注重生態農業數據的監控工作,將休閑農業、會展農業、設施農業、互聯網交易等產值進行規范收集,為之后的產業融合階段劃分提供深入數據。最后,在政策方面提供支持,繼續吸納人才,促進鄉村就業,綜合利用農村資源,培養多方面人才,提高農村就業水平,促進產業融合發展,進行大慶市經濟轉型。加強金融機構發展,支持信貸對一二三產業的發展,創新合作且不局限于同一產業的合作。健全可持續發展機制,對資源開發進行約束,不能無止境地開發,借鑒其他資源城市轉型成功案例發展大慶市可持續經濟。加快產業融合發展,扶持替代產業,充分利用市場,注重一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區,推動經濟轉型。
參考文獻:
[1]呂巖威,劉 洋.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探究[J]. 當代經濟管理,2017,39(10):38-43.
[2]馬曉河.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J]. 中國合作經濟,2015(2):43-44.
[3]Rosenberg N.Technological change in the machine tool industry:1840—1910[J]. The Journal of Economic History,1963,23(4):414-443.
[4]Green paper o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telecommunication,media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ctors,and the implication for regulation[EB/OL]. [2019-10-20]. https://www.businesseurope.eu/sites/buseur/files/media/imported/2002-03049-E.pdf.
[5]Yoffie D B.Competing in the age of digital convergence[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96,38(4):31-53.
[6]今村奈良臣. 把第六次產業的創造作為21世紀農業新型產業[J]. 月刊地域制作,1996(1):1-6.
[7]盧東斌. 產業融合:提升傳統產業的有效途徑[J]. 經濟工作導刊,2001(6):4.
[8]厲無畏. 推進資源型城市與資源型企業的轉型發展[J]. 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12(3):8-11,114.
[9]鄭紅斌. 浙江省現代農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實證分析[J]. 商,2015(7):252-253.
[10]李 蕓,陳俊紅,陳 慈. 農業產業融合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及對北京市的應用[J]. 科技管理研究,2017(4):55-63.
[11]王曉建. 主成分分析法在評價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應用——以上海市金山區為例[J]. 農場經濟管理,2018(10):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