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欣欣
【摘要】聽、說、讀、寫是語文的整體能力構成,而閱讀教學是這四個方面中的關鍵內容。通過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決不能忽視對閱讀教學的重視,一定要抓住語文這個重要環節,促進其他方面的水平提高。因此,語文教師要強化語文閱讀教學,提高閱讀教學水平,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這就需要我們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效率。如何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就此進行了深入地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 閱讀教學 效率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可以說,聽、說、讀、寫既是語文學習的四大方法,又是構成整體語文能力的四大方面。聽、說、讀、寫是語文的整體能力構成,而閱讀教學是這四個方面中的關鍵內容。通過閱讀教學可以提供學生們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組織能力等。我們在語文教學中決不能忽視對閱讀教學的重視,一定要抓住語文這個重要環節,促進其他方面的水平提高。因此,我們語文教師要強化語文閱讀教學,提高閱讀教學水平,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高,這就需要我們提高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效率。那么,如何提高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效率呢?
一、確定精準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高低和是否科學,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因此,我們要重視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這一重要環節。當目標過高的時候,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導致學生茫然;過低了就會低估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導致學生學習起來不見效果,影響學生學習的心緒。目標若是不明確,就會把握不住教學要點、關鍵,出現無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現象,事倍功半。所以,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材緊密聯系起來,確定適用科學的教學目標,能夠在教學中用得上,效率高。比如,七年級上冊教學古文的時候,教學目標就應該明確地規定,要誦讀背誦比較重點的文言文篇目,像《論語》《小石潭記》《陋室銘》《愛蓮說》等,對于那些比較有難度的文言文,就不要讓學生去背誦了,教學目標應該制定為:熟讀課文,對語法和詞法等古文知識進行理解。并且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它的整體性和重點性,在一篇文章里,或者是一堂課中,所要講的知識不能面面俱到、主次不分,常言說得好:貪多嚼不爛。就是這個道理。比如,在《陋室銘》一課的時候,文章短,但是含義深刻,我們從文章中可以看到劉禹錫安貧樂道的快樂,以及他的高尚道德情操,不追求名利的人生品質。從寫作藝術手法上看,它的托物言志表達手法非常絕妙,表達出了自己的思想觀點。語言那種短小精悍、言簡意賅、駢散結合、韻味悠長、朗朗上口、節奏鮮明,還有那多種的修辭手法運用:比興、借代、反問、互文、引用等,所有這些都是讓人們從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內容甚多,我們若是都面面俱到,那是辦不到的,只有進行篩選重點和難點,要抓住關鍵,通過這樣來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使教學效率得到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也就有了基礎保障。
二、以學生為主體教學
新課標中要求,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從新課標實施以來,我們越發感到學生確實是課堂教學中的主人,我們老師講課的最終目的就是要使學生具有各種能力,使他們能夠有創新的能力。而傳統的教學則是只看老師講得怎么樣,老師始終成為課堂教學中的主角,導致了學生只是極其被動的,他們最終就是答卷的機器,根本不能有創新的精神和能力,導致了我們的教育失敗。因此,我們在新課標下,一定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真正地成為創新的人才。所以,我們要從一切出發,為學生著想。把學習的時間交給學生,教師只能是啟發、點撥式的教學,做導演不能去當演員。我們若是能夠以學生為主體,就會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學生能夠擁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問題,有足夠的時間去讀課文。比如,我在執教《岳陽樓記》一課的時候,使用了分組教學的模式,以組進行閱讀、朗讀,針對那些基礎知識的東西,讓各組之間進行互相交流學習,互相幫助,進行辯論,小組長負責組織領導,教師引導他們的學習方向,進行糾錯引領,交給他們學習的方法,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地學習,通過教師可以化解了那些難點內容,敘述很輕松容易地解決了課文的各種知識點,使閱讀進非常順利地度過,閱讀效果極大提高。
三、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也就是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閱讀教學學生能夠分析透課文,對各種問題都能夠深入細致地理解,同時也具有分析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這些就體現著學生的思維能力。它涵蓋得比較廣泛,做起來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我們付出很多的功夫來實現。我們要打開學生這扇心靈之窗。在文本中,我們要對那些字詞句章都要進行不能遺漏地挖掘,看看他們在語境中具有什么樣的意義,有什么樣的語言特點,給文章能夠帶來什么樣的效果,起到什么作用,讓學生會分析也會綜合歸納。這樣就會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了。比如,我在執教《斑羚飛渡》一課的時候,我就讓學生通過閱讀,看看羚羊的生活習性,人們是怎么樣來看護它們的,從文本中去挖掘,篩選而出。這樣就能夠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了。
四、營造閱讀教學情境
現在人們都是非常重視情境教學法的。所謂的情境教學法是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比較駕馭課堂教學,以一種高超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進入到學習之中,教師有目的的設計使學生進入情緒激昂、思維開闊而興奮的場景中。此種教法比較符合初中生這一時期的年齡階段的心理,他們有著好奇,想象力極為豐富,思維創新最佳時期,學習意識容易激發。所以恰當地使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夠使課堂教學創設比較好的學習氛圍,特別是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起到極強的效果。比如,我執教《愚公移山》一課的時候,用多媒體播放了江濤演唱的放《愚公移山》歌曲,江濤演唱的那種氣勢令人振奮,再加上視頻畫面,學生非常感興趣,不知不覺大家都隨著唱了起來,然后再學習課文,學生就進入了學習熱烈的氣氛之中,取得的教學效果異常超高。
五、從審美角度閱讀
語文具有文學性,從漢文學角度看,它是中華五千年璀璨文化的積淀。所以,我們學習語文從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更主要的是得到美的享受,以鑒賞的角度去學習,這樣就會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正像車爾尼雪夫斯基所說的那樣“凡是好書,必定會在讀者心中喚起對真、善、美的向往,這是一切好書所具有的共性。”所以,我們在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定不能忽視對嗎美學的滲透,要以鑒賞的角度去學習,這樣就能夠達到閱讀的深度并提高質量。我們的閱讀教學是可以讓學生在忘記考試之后感受到學習的樂趣的。因為可以通過閱讀獲得智慧,可以純潔情感,澎湃心靈,讓學生獲得美的感受。這種愉悅哪是當下的快餐文化所能相比的呢?品語言之魅力。閱讀教學要以文本解讀為本,以語言感悟為核心,這才是語文課。這樣的語文課才會高效。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內容和方法,它是一個比較復雜而漫長的教學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我們廣大語文教師下苦功夫,花大氣力進行研究探討,要在教法上進行提升,教學手段上不斷更新,并且對語文新課程標準內容進行深入細致地學習和領會,對新教材也要進行挖掘掌握,還要更好地研究學生,要因材施教進行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真正地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到一個新的高度,為培養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