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花 喬小云
【摘要】“環境即課程”,而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教育的隱性課程。創設幼兒園藝術教育環境是開展藝術教育的重要手段。鄉土美術資源作為幼兒園學習探索的活教材,對傳承發揚當地的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培養幼兒的民族意識和民族認同感有很大的益處。本文以神木民間美術為例,分析當前優秀傳統文化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教學中的應用現狀,探索神木民間美術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應用的目的與作用,總結本地民間美術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應用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神木? 民間美術? 幼兒園? 環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1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20-0222-01
在幼兒教育的領域,民間美術是非常龐大的資源寶庫。如何有效結合幼兒園綜合環境與民間美術,通過幼兒園環境提升幼兒對民族美術的認知,感受民族傳統文化、認知民族美術價值,激發幼兒的民族自豪感,是我們幼兒教師應盡的職責。為此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以及幼兒園環境創設課程中,加強學生關于神木當地民間美術的教育及環境創設實踐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教師通過本地特色的民間美術資源豐富幼兒的主題活動,從而使幼兒充分感知民間美術的魅力,激發幼兒愛家鄉的情懷。
一、神木民間美術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現狀
以走訪、問卷等形式對神木市區內的各方面人群進行調查,調研結果表明民間傳統美術的現狀存在較多問題,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有:
第一,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生活的繁榮,年輕人對于傳統的技藝不感興趣、不認同。加上傳統手藝很難適應當代人不斷提高的審美需求,民間美術的受眾群體越來越小。第二,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民間傳統美術不感興趣、不認同。民間傳統美術往往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很少有學生能夠喜歡,單靠學校的片面教育是很難讓學生去發現和傳播民間傳統美術的。第三,幼兒教師及部分家長對優秀民間美術理解認知不足。現代生活中,幼兒教師、家長等成年人忙于工作以及生活的壓力,使其沒有意識和條件去接觸、理解傳統民間美術。
因此,如何在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中更好地納入優秀傳統民間美術,使該專業學生成為優秀的傳統民間美術的傳播者,使各地學前教育具有鮮明地方特色,是我院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幼教工作者亟需解決的問題。
二、神木民間美術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應用的目的與作用
1.目的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開展需要借助一個良好的美術環境才能夠達到更好的效果,而環境創設的目的就是讓幼兒在接觸民間美術的過程中可以有一個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這樣的空間里不管是對幼兒的美術學習還是生活都有促進作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讓學生更好的了解神木民間美術的形式以及現狀。(2)充分挖掘、利用神木民間美術資源,讓本土文化走近幼兒園,創設豐富多元、具有本土特色的活動區域。(3)通過本土特色的活動區域的創設,促進幼兒動手能力、創造力、表現力等充分、和諧地發展,并使其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自豪感。(4)通過研究過程中經驗的積累、提煉和反思,對神木民間美術有價值的資源的利用,形成幼兒園大、中、小年齡段的本土主題活動、區角活動的案例。
2.作用
(1)將民間美術資源應用于幼兒園環境的創造,可以改善幼兒園單調的活動環境,讓孩子以更加科學的方法學習和欣賞美術藝術。教師應該引導幼兒,要善于利用民間美術資源建設日常環境,給孩子們帶來快樂,讓孩子們能夠健康快樂的成長,最終達到參與活動的目的。(2)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民間美術資源的活用,能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民間美術文化,它不僅反映了幼兒園對環境的關注,還能提高其藝術性,使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藝術的魅力。(3)可以提高幼兒的審美素養。幼兒園教師通過將民間美術資源應用于園內環境的創造,使幼兒能夠體驗到民間美術文化的廣闊和深度。
三、神木民間美術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方法與途徑
1. 選擇適合幼兒園的民間美術形式
在開展幼兒園環境創設活動前,幼兒園教師需要提前做好相關資源收集、整理工作,選擇適合幼兒特點的民間美術內容,滿足幼兒成長的需求,在改善幼兒園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美的熏陶,激發孩子愛家鄉的熱情。為做好本土民間美術資源開發工作,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深入發掘出優秀的神木民間美術文化,把這些文化滲透到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中。例如:神木是楊家將的故鄉,千百年來,楊家將的事跡廣為流傳,婦孺皆知,就是因為他們身上有忠勇愛國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職院附屬幼兒園在走廊環境創設中以家將“忠、勇”為主線,用連環畫的形式展示楊家將故事、圖示的形式展示楊家拳法32式以及戲曲藝術中楊家將主要人物形象,讓幼兒深刻體會忠烈楊家將文化,傳承楊家將精神;神木地區擁有自己獨特的藝術文化,幼兒園的老師在幼兒園創造環境的時候,應該在借鑒其他優秀幼兒園環境創設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神木民間美術的多種藝術形式來美化幼兒園的環境。例如,神木剪紙于2012年4月入選榆林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窗花最為普遍。老師可以為孩子準備剪紙工具,開展“剪窗花”活動,最終將活動成果轉化為幼兒園“藝術墻”,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讓幼兒感受到本地剪紙藝術的魅力和樂趣。
2.豐富學前教育專業幼兒園環境創設課堂教學
在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及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中,我院師范教研室開展了中國傳統文化、民間傳統藝術等選修課,從思想意識、基本素質等層面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知與理解,并應用于實踐,提高其文化素養和專業能力。同時,整合社會及學校的優質資源,促進優秀傳統文化深入人心,并定期舉行專業技能展示活動,選拔出一批優秀的師生作為先進示范,加強了教學效果。
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教師需要尊重幼兒的想法,結合幼兒的身心特點和喜好,選擇適當的、參與性較強的教學模式。例如:在欣賞染紙作品的美工區內,提供染紙顏料、工具、紙張,幼兒可以自由折、染,創作出不同顏色的作品。通過親自體驗,幼兒能用不同的折紙法、染紙法變化出不同的花樣圖案,促進幼兒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及動手能力的發展。
3.增強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實踐環節
要讓環境創設保證一定的質量,鼓勵幼兒在民間美術引入到環境創設中,有一定的實踐鍛煉的機會,并且可以借助民間美術,實現對幼兒園特色環境的營造,提升環境本身的獨特性。例如:神木面花的制作歷史悠久、源遠流長,2011年11月,神木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面花之鄉”。如果教師將神木民間美術中的面花,作為環境創設中一個內容,讓幼兒對面花藝術進行學習,然后結合幼兒實際生活,引導幼兒對自己身邊的一些事物進行創作,讓幼兒調動自己的觀察力,不斷提升自身的創造力。
三、結論
環境創設是幼兒園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工作,但必須與時俱進,適應當代人的審美情趣。此外,民間美術研究也要加強,將其適當引入到環境創設中。民間美術應用于幼兒園環境創設中,教學方式要靈活,要滲入教學全過程,并充分考慮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引導學生的興趣,以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偉英.民間美術資源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7.
[2]王渭兵,史玲捷.論景谷藝術在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應用與實踐[J].美術教育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