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富琴 王田利



老果園由于種植歷史較長,通常在品種和樹齡方面會出現老化,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導致生產效益低下。繼續經營,往往無利可圖,成為“雞肋”,需進行改造。目前大多采用挖除重栽,但由于果樹長時間在同一地方生長,產量的形成需消耗大量的土壤營養,根系會分泌大量的有毒物質,如挖后重栽,往往樹體生長弱,進入結果期遲、所結果品質低劣、重茬問題突出。樹體挖除后,重新建園需要換土栽培,投資大、生產成本高、導致大多數生產者望而卻步,艱難維持。
2017年,筆者在下鄉培訓期間,在靜寧縣仁大鎮西山溝村發現一果農獨辟蹊徑,采用高接換頭的方法,對1.2畝20年生的蘋果園進行改造,為老果園改造樹立了新的樣板,很有推廣價值,現將其做法總結如下,供分享。
1 改造果園的基本情況
改造果園位于靜寧縣仁大鎮西山溝的半山腰,海拔1 520米,當地年降水量470毫米左右,年均溫9 ℃,大于或等于10 ℃有效積溫3 200 ℃,無霜期170天左右,果園建于1996年,基砧山定子,栽培品種為長富2號(圖1)、秦冠等,品種比較雜,樹體生長健壯,基本無腐爛病。由于靜寧蘋果主要以產地銷售為主,收購靜寧蘋果的客商主要來自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地,客商重點以收購片紅富士為主,條紅富士及秦冠等品種售價低,不好賣,每千克同等級別的條紅富士、秦冠較片紅富士少賣2.00元左右,較種植片紅富士收入少一半以上。
2 改造方案的制定
面對巨額的收入差距,園主劉勸宗綜合分析得失,認為山定子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抗病的特性,樹體保護得好,沒有發生腐爛現象,樹勢較健壯,雖然種植效益不理想,但挖掉可惜,樹體還有較強的結果能力。果園收入低,問題主要出在品種方面,如果改換品種,雖然影響1~2年的收入,但比挖掉重栽劃算,因而決定高接換優進行改造。
3 改造實施
3.1 接穗的選擇
根據當地果樹發展趨勢及果品銷售情況,劉勸宗選擇片紅、高樁的短枝型煙富6號作為發展品種,在2016年冬季修剪時,通過朋友收集接穗800多條,接穗收集后,用濕沙進行埋藏(圖2、圖3)。
3.2 適期嫁接
由于嫁接量比較大,在2017年春分過后,樹液開始流動,樹皮離皮后,及時開始嫁接,到清明前全部完成了嫁接。
3.3 嫁接方法
為了便于樹冠恢復,采用結果小枝多頭嫁接法,平均每株嫁接50頭左右,為了利于以后結果枝更新,采用短留樁嫁接法,在母枝基部留1厘米左右的樁進行嫁接,重剪留2~3芽,采用插皮接(圖4)。
4 配套措施
4.1 嫁接前細致噴保護性殺菌劑,防止腐爛病發生
蘋果樹體上均有腐爛病病菌,但腐爛病病菌侵入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樹體上應有傷口,在嫁接換優過程中,會在樹體上造成大量傷口,為腐爛病病菌的侵入開了方便之門,極易導致腐爛病大發生,為了控制腐爛病的發生,在嫁接之前,淋洗式噴施了一次1 200倍液的30%龍燈福連,殺滅了樹體上的腐爛病菌,很好防止了腐爛病的發生。
4.2 及時抹芽,集中營養供給,保證所接芽抽條生長
嫁接換優過程中,由于剪掉大量枝條,對樹體刺激較大,會導致樹體隱芽大量萌發,原樹體上芽大量萌發,一方面達不到改良品種的目的,另一方面影響接芽的生長。因而在樹體萌芽期,及時抹除了原樹體上的所有萌芽,同時,由于接穗采用2~3芽枝插皮接,過多的萌芽會導致枝量過密,分散營養,不利樹冠恢復。在接芽萌發后,選擇方位好,生長健壯的芽留用,對多余的芽也進行抹除。通過抹芽,保證了接穗枝條的健壯生長,當季接穗所發枝條長度均達到100厘米以上。
4.3 適時拉枝
促使枝條成花:為了防止所接枝條劈裂,在所接枝條30厘米左右時,剪所發枝條綁于相鄰的母枝上,2018年6—7月將長70厘米以上的枝條采用塑料袋裝土吊枝的方法,將所接枝條拉下垂,由于枝條生長方向改變,促進枝條光合產物積累量增加,90%以上的枝條形成了花芽(圖5)。
5 改造效果
通過幾年的跟蹤觀察,這種方法是可行的,實現了一年嫁接改造,二年樹冠恢復成花效果,是老果園改造較成功的做法之一,很有推廣價值(圖6)。
目前靜寧縣100萬畝蘋果園中,有近1/3建于20世紀80—90年代,由于品種老化,低效運行,面臨改造,劉勸宗的作法,提供了很好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