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芬

【摘 要】 目的:研究責任制助產護理模式對產婦分娩方式和產程進展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在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產婦,通過雙色球隨機分組法將其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40例,其中參照組對產婦進行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產婦進行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責任助產護理,觀察并對比兩組產婦在不同護理方式下對分娩方式和產程時間的影響效果。結果:研究組產婦的剖宮產率低于參照組,且產程時間均短于參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產婦進行責任制助產護理效果明顯,可以提升產婦的自然分娩率,縮短產程時間,提高產婦的生存質量和健康狀況。
【關鍵詞】 責任制助產護理模式;分娩方式;產程進展
文章編號:WHR201908046
產婦身體狀況、精神狀態、飲食運動情況、產檢和產時情況都將對產婦的分娩方式和產程時間造成影響,因而提升產婦的護理質量,選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尤為必要[1]。為了確定最佳護理模式,本文作者對本院在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產婦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并對其結果進行探討和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在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產婦作為研究對象,分成兩個組別,每組各為40例。其中參照組年齡為25~34歲,平均年齡為(29.91±0.45)歲;孕周在36~39周,平均孕周為(37.24±0.98)周;其中初產婦20例,經產婦20例;研究組年齡為24~36歲,平均年齡為(30.40±0.80)歲;孕周在37~39周,平均孕周為(37.98±0.14)周;其中初產婦25例,經產婦15例。比照后發現,兩個組別的患者在年齡、孕周等方面的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參照組:對產婦進行常規護理。具體內容為:產婦入院后對其進行產前、產時、產后、健康知識宣教,介紹住院環境,幫助產婦熟悉生產環境,向產婦講解分娩知識和醫院的有關助產方式;對其做入院評估;測量產婦的體質量、血壓、心跳等指標;同時了解產婦的飲食規律;對有生產征兆的產婦馬上進行直腸指診處理,并詳細掌握產婦的宮頸口開張狀況,如有生產現象馬上運送至產房;產后對產婦的會陰部進行消毒和清潔處理;指導產婦正確飲食,并叮囑產婦正確用藥治療等[2]。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安排受過專業訓練的護理人員對產婦進行責任制助產護理,具體內容為:1)分娩期護理。產婦入院后由責任護士帶領其觀看病房環境和產房設備等,幫助產婦熟悉生產環境;向產婦講解分娩知識和醫院的有關助產方式,待產期間一直有責任護士陪伴產婦左右,為產婦排憂解惑,疏導產婦的不良情緒,幫助產婦保持心情舒暢。2)第一產程。助產護士陪伴在產婦的床前,與產婦進行和諧溝通,利用溝通的方式轉移產婦的注意力,從而減輕產婦的疼痛感,并在產婦宮縮期間為產婦提供適當的食物,增加產婦的能量,整個產程中,護士對產婦的問題要知無不答,并密切關注產婦癥狀,如有異常馬上上報進行處理。3)第二產程。指引產婦利用宮縮間隙保留體力,待新生兒降臨后馬上通知產婦,并向其講述新生兒的狀況,如有異常要避免產婦知道,并馬上做有效處理,通過贊揚的語言將產婦的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從而降低身體的疼痛感[3]。4)全程陪護分娩。家屬進入待產室陪伴使產婦身心放松,在輕松的環境中分娩,使產婦倍感親人的關心照顧,同心協力共渡難關,加速產程進展,增加順產率,并增加夫妻之間的感情;此外,還可利用導樂分娩,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減輕分娩疼痛,加速產程進展。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產婦使用不同的護理方式后,觀察產婦在生產方式及產程時間方面的情況,并對其進行分析對比,生產方式包括自然分娩、剖宮產兩方面,產程包括第一產程、第二產程兩方面。
1.4 統計學方法
通過SPSS 18.0軟件對產婦使用不同護理方式所產生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分娩方式的比較
研究組產婦自然分娩率高于參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產婦產程時間的比較
研究組產婦第一產程時間和第二產程時間均少于參照組,兩組數據對比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女性在懷孕時,對于妊娠和分娩的整個過程都有著好奇、未知、渴望、緊張和無助的心理,一些產婦會在最終分娩的時候產生產程過長、生產困難、新生兒窒息等現象,所以,醫院必須對產婦做有效的護理措施,從而安撫產婦的心理,提高產婦身體質量,達到順利分娩的目的[4]。由于人們對疼痛的恐懼,大多產婦選擇剖宮產的方式進行生產,但剖宮產會對產婦身體造成一定的創傷,并會產生不同的并發癥狀,對產婦身體健康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5]。現如今,剖宮產帶來的缺陷被人們慢慢發現,為了減少剖宮產率、減少產程時間,臨床提倡用自然生產的方式提升生育質量,產婦在生產前通過產檢和醫護護理來降低生產時出現危險的可能性,從而保證順利分娩。責任制助產護理模式在產婦入院后一直會有專職助產護士陪伴左右,為產婦進行產前護理,這種護理方式可以讓護士和產婦有足夠的相處時間,幫助護理人員全面掌握產婦的身心狀況,從而達到提升護理效果的目的[6]。通過本研究可發現,對產婦進行責任制助產護理,效果顯著,和常規護理相比,能夠明顯提升自然分娩率,縮短產程時間,足見該護理模式的優越性和可行性。
綜上,責任制助產護理對產婦的分娩方式和產程進展具有積極作用,可以降低產婦剖宮產率,促進產程進展。
參考文獻
[1] 李翠蓮,郭純玲.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進展的影響[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18):174.
[2] 董麗萍.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進展的影響[J].健康必讀,2019,(14):108-109.
[3] 馬琳.責任制助產護理模式在產科臨床工作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8,09(08):176-178.
[4] 代其會.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進展的影響[J].心理醫生,2017,23(35):5-6.
[5] 趙建萍,孫建紅.助產責任制護理聯合產時體位管理對產婦分娩方式與分娩結局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02(04):82-83.
[6] 楊洋,胡曉娜.責任制助產護理對初產婦分娩方式及產程進展的影響價值評估[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4(32):6243-6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