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菲


【摘 要】 目的:探究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行社區護理及健康教育干預的作用。方法:以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為研究時段,以大趙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共1961例,將其隨機編號,利用抽簽法分兩組,對照組980例,觀察組981例,前者給予常規社區護理,后者在前者的基礎上聯合開展健康教育,比較兩組血壓控制率和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血壓控制率為79.51%,高于對照組的51.63%(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04%,高于對照組的92.55%(P<0.05)。結論: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社區護理及健康教育干預能夠維持患者血壓穩定,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 原發性高血壓;社區護理;健康教育;血壓控制率;滿意度
文章編號:WHR2020024003
原發性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疾病,患者以中老年群體為主。目前我國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原發性高血壓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此疾病發病與遺傳、環境、生活方式、情緒等諸多因素相關,患者病情復雜,且為心腦血管疾病獨立危險因素之一,若控制不當會嚴重影響患者身體健康狀況,因此必須采取積極有效的干預措施[1]。目前原發性高血壓尚無治愈方式,臨床治療以控制血壓平穩為主,但考慮患者病程較長,且疾病情況與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給予患者科學指導、提高其自護能力意義重大[2]。目前對干預方式的探究不斷增多,其中社區護理、健康教育應用價值較高,值得進一步探究,形成規范化護理方案。本文選擇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大趙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共1961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原發性高血壓患者行社區護理及健康教育干預的作用,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為研究時段,以大趙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管理的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共1961例,將其隨機編號,利用抽簽法分兩組,對照組980例,觀察組981例。對照組男500例,女480例,年齡為61~80歲,平均年齡為(70.33±3.92)歲,病程為6~21年,平均病程為(13.22±2.82)年;觀察組男495例,女486例,年齡為60~80歲,平均年齡為(69.42±3.77)歲,病程為7~22年,平均病程為(13.88±2.92)年。上述資料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比較(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社區護理干預,叮囑患者定期測量血壓,務必遵醫囑服用降壓藥物,平時飲食清淡,控制糖分、油脂和食鹽攝入量,多喝溫開水,若有不適情況及時與社區醫療人員聯系,按照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內容開展隨訪;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開展健康教育干預,措施:1)開展健康教育講座。由社區醫療人員組織,定期召開原發性高血壓健康知識講座,通過典型案例分析、視頻病因說明等方式呈現講座內容,配合開展互動和答疑工作,解答患者實際問題;2)制定針對性教育方案。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進行家訪,發放健康教育手冊,指導家屬照顧患者,家訪過程中解決患者實際問題,幫助患者測量血壓,引導家屬創建健康檔案,記錄患者血壓波動情況;3)強化認知干預。定期組織高血壓相關常識問答活動,給予表現突出的患者或家屬以獎勵,提高其積極性和依從性,同時在活動過程中配合開展心理疏導工作,引導患者發泄自身情緒,正視疾病狀態,積極樂觀面對疾病,情緒低落時可多聆聽舒緩音樂。
1.3 觀察指標
1)血壓控制率統計比較,標準:血壓控制指64歲及以下患者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65歲及以上患者血壓控制在150/90mmHg以下[3];2)護理滿意度統計比較,使用問卷調查方式評估患者對血壓監測、服務態度、健康教育指導等的滿意情況,滿分設定為100分,分3個等級,非常滿意:91~100分,滿意:71~90分,不滿意:0~70分,滿意度為前兩個等級占比之和[4]。上述指標均于護理后2個月進行評估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n(%)]的對比采用卡方檢驗,P<0.05表示兩組間的數據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血壓控制率比較
觀察組血壓控制率為79.51%,高于對照組的51.63%(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04%,高于對照組的92.55%(P<0.05)。見表2。
3 討論
原發性高血壓臨床發病率較高,且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獨立危險因素之一,嚴重威脅患者的身體健康狀況,目前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原發性高血壓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臨床相關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病程長,患者需長期接受治療,且治療效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患者自護能力與療效關系密切,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自護能力意義重大[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壓控制率和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原因分析如下:社區護理遵照人性化服務理念,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了跟蹤護理服務,尤其適用于慢性疾病患者。針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社區護理開展電話隨訪和家訪,及時了解患者情況,指導其服藥及日常生活,消除不良行為習慣,利于患者血壓的控制。但是很多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了解較少,依從性欠佳,仍存在自我護理能力薄弱的情況,單純社區護理效果欠佳。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疾病相關知識水平為主要目的,能夠糾正患者錯誤認知,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患者自護能力。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社區醫護人員定期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直接向患者及其家屬傳播健康知識,提高患者健康意識,調整其不良行為習慣,患者依從性明顯增強;同時配合個性化指導,針對患者實際情況提供服務,解決了患者的實際問題,患者滿意度更高;此外強化認知干預,引導患者正視自身疾病,放松心態,更利于疾病控制。
綜上所述,在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社區護理及健康教育干預能夠維持患者血壓穩定,提高患者滿意度,為將來相關研究的開展提供了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孫曉蕾.社區健康教育護理干預模式對高血壓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治療依從性的影響分析[J].貴州醫藥,2019,44(06):1002-1004.
[2] 陳曉亞,李蓉.鏈式管理模式在社區高血壓患者教育中的運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7,33(02):91-94.
[3] 費麗萍,張瑩,韓松,等.基于移動網絡的健康教育對高血壓患者干預效果評價的薈萃分析[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8,23(01):63-68.
[4] 劉婉瑩,金瑞華,凌陶,等.情緒釋放療法對社區老年高血壓病人焦慮、抑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9,33(16):2754-2758.
[5] 顧潔,張茵英.基于鏈式管理模式的多學科聯合健康教育對門診高血壓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9,36(05):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