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芝


【摘 要】 目的:探討學齡期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患兒存在的行為問題及有效的護理模式。方法:選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42例學齡期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為患兒家長發放Conners行為量表父母癥狀問卷,調查患兒存在的行為問題。根據調查結果為患兒制定護理干預措施,對患兒實施護理,比較42例患兒實施護理前和護理后3個月的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干預效果。結果:42例患兒均至少存在一種行為問題,其中以學習問題最常見。42例患兒護理后3個月的ADHD評分較護理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學齡期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患兒存在的行為問題較多,對患兒實施護理干預可有效改善患兒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
【關鍵詞】 學齡期;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護理干預;行為問題
文章編號:WHR201906015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即人們常說的多動癥,為兒童時期較常見的一類心理障礙,臨床表現主要為注意力不集中和活動過度,常伴有品行障礙,學齡期患兒常伴有學習困難[1-2]。調查發現,一部分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患兒在成年后仍有疾病的癥狀,對身心健康、學業和工作產生明顯影響[3]。因此,家長及醫療領域均應高度重視學齡期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的行為問題,并及時采取干預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42例學齡期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患兒29例,女患兒13例,年齡為6~12歲,平均年齡為(11.3±2.8)歲。本研究在患兒家長知情同意后實施。
1.2 方法
1.2.1 行為問題調查 為患兒家長(患兒父親或母親)發放Conners行為量表父母癥狀問卷,該問卷包括48個項目,分為品行行為(12個項目)、學習問題(4個項目)、心神障礙(5個項目)、多動和沖動-多動(9個項目)、焦慮(8個項目)、多動指數(10個項目)6個因子,各項目評分均為0~3分(無、稍有、相當多、很多),該因子評分>該因子總分的1/2,判定為存在該行為問題。
1.2.2 護理方法 對42例患兒實施護理干預,具體護理內容為:1)認知干預:學齡期兒童較喜歡做游戲,護理人員可通過角色扮演等游戲,加深患兒對某一角色及功能的認知,引導患兒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控制自身注意力[4]。2)行為干預:在認知干預的基礎上,對患兒進行行為矯正,告知患兒日常生活中和學習中哪些行為是錯誤的,該如何改正,表現較好的患兒給予適當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鼓勵并引導患兒糾正自身不良行為[5]。3)家長干預:配合患兒家長的文化水平,對患兒家長實施健康教育,講解疾病發生的原因、對患兒健康的危害及干預方法等,使患兒家長能夠高度重視該問題,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引導患兒集中注意力,改善行為問題。
1.3 觀察指標
本研究統計42例患兒存在的行為問題及對本組患兒護理前和護理后3個月的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干預效果。
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干預效果評價工具及標準:應用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父母問卷進行評價,該問卷中共包括55個評價項目,其中47個項目評分范圍為0~3分(從不、偶爾、經常、頻繁),8個項目評分為1~5分(優秀、優良、一般、差、很差),總分為8~181分,評分越高表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越嚴重。
1.4 統計學方法
本研究采用的統計學軟件為SPSS 22.0,計量資料用(±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的形式描述,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42例患兒的行為問題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42例患兒均至少存在一種行為問題,存在學習問題患兒的比例較存在其他行為問題患兒的比例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42例患兒護理前、護理后3個月的ADHD評分比較
42例患兒護理后3個月的ADHD評分低于護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本研究對學齡期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患兒存在的行為問題進行調查,發現患兒均存在行為問題,且一部分患兒存在多種行為問題,其中以學習問題最常見。由此得出,學齡期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發生可對患兒心理、行為等多個方面產生較明顯的負面影響,尤其是對患兒學習產生的影響最明顯,可能是導致患兒學習能力差的最主要原因。針對患兒存在的行為問題,本院為患兒制定護理干預措施,實施3個月后發現,患兒行為問題明顯改善,表明本院為患兒制定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獲得較滿意的干預效果。分析得到,上述應用效果的原因可能為:本研究所采用的護理干預措施基于護理干預模式的護理理念制定,該模式結合患兒的護理診斷和科學的護理理論為患兒制定護理措施,服務內容的針對性強,有效性能夠得到較大程度的保障[6]。
綜上所述,學齡期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患兒多存在行為問題,針對行為問題積極采取護理措施,能夠有效改善患兒病情。本研究中所應用的護理干預措施具有較好的干預效果。
參考文獻
[1] 姚小芳,方小燕,黃曉艷.鐵缺乏癥學齡兒童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認知行為訓練的效果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7,14(12):83-85.
[2] 方冬艷,楊俊杰.專業護理指導在注意力缺陷伴多動障礙兒童綜合康復治療中的應用觀察[J].中國臨床護理,2017,09(04):319-321,324.
[3] 湯路瀚,藍慧燕,徐方忠.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干擾反應抑制與注意缺陷沖動行為障礙的關聯[J].中國學校衛生,2018,39(09):1339-1342.
[4] 高琳.淺析兒童多動癥的發生與其血中微量元素水平的相關性[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20):52-53.
[5] 嚴瓊,童連.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學齡前兒童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相關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8,26(11):1185-1188,1193.
[6] 張朝輝.注意缺陷多動障礙伴孤獨癥兒童社交行為及家長心理的分析[J].臨床研究,2019,27(0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