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華燕

【摘 要】 目的:分析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優質護理的有效性。方法:此次研究所選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30例,全部患者入院治療的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將30例患者平均劃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模式,觀察組聯合常規護理與優質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有效性。結果:經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動脈血氣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上述數據比較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兩組治療后肺功能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優質護理效果顯著。
【關鍵詞】 優質護理;老年AECOPD;呼吸衰竭
文章編號:WHR20190813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是一種以氣流阻塞為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疾病,當患者病情進一步進展之后,容易出現呼吸衰竭等慢性疾病,進而提高了患者的致殘率與致死率[1]。在臨床治療中需要采用氣管插管的方式,并且還需要配合機械通氣的治療方案,能夠對患者呼吸衰竭情況進行明顯的改善。為了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需要配合相應的護理方式,目前優質護理屬于臨床常用的護理方式之一。為分析優質護理效果,筆者選取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全部患者入院治療的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探討了對患者應用優質護理的有效性,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選取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全部患者入院治療的時間為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將30例患者平均劃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模式,觀察組聯合常規護理與優質護理。對照組男女之比為8∶7,年齡60~80歲,平均(71.18±6.63)歲。觀察組男女之比為7∶8,年齡60~79歲,平均(71.23±6.70)歲。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差異不顯著(P>0.05),可比較。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的護理模式,按醫囑及時準確給藥,觀察療效,通過監測器實時監控患者的呼吸頻率、心率、血氧飽和度等相關指標,必要時進行血流動力學監測。備齊有關搶救物品,發現病情變化時需及時配合搶救。觀察組聯合常規護理與優質護理,具體護理方式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需要長期接受機械通氣治療,外加患者認為治療效果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極易產生負面情緒,例如抑郁、煩躁和焦慮等,進而影響到整體療效。護理人員需及時與患者交流,并仔細觀察其心理情緒變化情況,通過肢體語言、文字和圖片等方式鼓勵患者,向患者講解治療成功的病例,使患者的康復信心增強,主動配合治療。
1.2.2 健康宣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對疾病的發病機制、主要表現、并發癥、治療要點等知識缺乏了解,極易產生心理負擔,進而影響到治療依從性。在病情許可的條件下,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開展個體化疾病宣教,幫助患者正確看待自身的病情,以調動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加速康復。患者病情穩定時,護理人員可適當給予康復指導,按摩受壓部位,使局部血液循環得到改善,進而積極預防并發癥。定期清掃消毒病房,保持通風換氣,使病房整潔干凈,避免病菌滋生,提高患者的生理舒適度。向患者耐心講解與疾病有關的知識、治療方法和注意事項,使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加深,進而提高自我管理意識與能力。此外,在患者出院后定期對其進行電話跟蹤回訪,及時對患者出院后的情況進行溝通了解,并對相關問題給予指導和幫助。在家庭氧療方面,叮囑患者堅持每天吸氧,時間大于12h,且最好是在運動前或者夜間進行,將氧流量調節以及氧氣的濕化管理方法教給患者,鍛煉患者肺功能。
1.2.3 吸痰護理 人員需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呼吸衰竭患者呼吸道暢通情況進行密切監測,并對其排痰次數、痰液性質等進行詳細記錄,若患者排痰次數過多,可幫助其叩背排痰;若患者痰液黏稠且無法排出,需間隔1~2h幫助其排痰1次,排痰護理方法包括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胸部微波吸收痰液以及霧化吸入稀釋痰液等;若排痰效果依舊不理想,可遵醫給予茶堿類興奮劑,以加速排痰。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動脈血氣指標進行測量并比較,動脈血氣指標主要包括:SpO2、PaO2以及PaCO2。
記錄兩組患者的FEV1(%)與FEV1/FVC[2]。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匯總研究數據,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動脈血氣指標對比
對照組治療后的SpO2、PaO2以及PaCO2指標分別為(80.1±2.2)%、(61.6±10.6)mmHg、(58.4±9.5)mmHg;觀察組治療后的SpO2、PaO2以及PaCO2指標分別為(94.5±2.0)%、(87.3±10.2)mmHg、(36.8±8.3)mmHg。經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動脈血氣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上述數據比較,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在呼吸系統疾病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一種常見疾病,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該種疾病的發生與患者接觸有害氣體對患者氣道造成損傷有關,進而在氣道出現異常炎性反應。該病的進展性比較強,患者的發病機制也未完全明確,臨床癥狀表現為呼吸困難、換氣障礙等[2]。相關研究資料[3]指出,大部分患者在發病后都會伴有急性呼吸衰竭,對患者各項生理指標都會造成影響,患者由于氣道阻力增加,容易造成其氣道動態塌陷,這時如果給予患者單純的吸氧治療已經無法取得明顯療效,另一方面還會出現呼吸機疲勞,從而降低患者的通氣效果。優質護理干預的應用價值高于常規護理,能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護理差錯,使患者獲得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進而減輕痛苦,減少呼吸功能恢復正常的時間,幫助患者早日重返正常的生活[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治療后的SpO2、PaO2以及PaCO2指標分別為(80.1±2.2)%、(61.6±10.6)mmHg、(58.4±9.5)mmHg;觀察組治療后的SpO2、PaO2以及PaCO2指標分別為(94.5±2.0)%、(87.3±10.2)mmHg、(36.8±8.3)mmHg。經比較,觀察組患者治療后的動脈血氣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上述數據比較,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肺功能指標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中應用優質護理能夠改善患者各項臨床指標,提高患者肺功能。
參考文獻
[1] 黃意琳,黃瓊意,張利萍.家庭護理干預對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的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科學,2019,09(08):143-145.
[2] 林秋娟.臨床護理路徑對慢阻肺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8,(20):65-66.
[3] 吳桂明.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舒適護理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5):278-279.
[4] 徐向陽.臨床護理路徑對慢阻肺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J].健康必讀(下旬刊),2013,(0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