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普芬
【摘 要】 目前的幼兒園教學體系存在眾多問題,體現在教學上的提問與幼兒的學習過程上,由于教學本身缺乏足夠的目的性,更多地偏重于幼兒的能力引導,不能夠很好地把發揮出互動的作用。幼兒園的教學需要更多元,對于發散性的提問去讓幼兒獲得足夠的認識。本文從改進提問教學的具體策略進行發散,在問題意識的驅動下去激活幼兒的思維。
【關鍵詞】 幼兒園 ?提問策略 ?應用思考
幼兒園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提問都是低效甚至說是無效的,比較偏向于對幼兒記憶力的考查,根據教學目標來設置具體的教學與提問內容,答案也過于封閉與固定化,很多時候都只是程序化的機械問答,“好不好”“對不對”等已經成為幼兒園中司空見慣的日常。這樣的提問可以說是缺乏營養,對于幼兒的成長缺少幫助作用,不能引導啟發幼兒的思考。只有在優化調整的問答溝通下,幼兒才能對教學內容積極從實際思考,在合適的方式下加深幼兒的知識理解。以下通過尋找問題與給出有效的問題解決策略,促使幼兒園提問教學向著更好的方向前行。
一、關注個體差異,選擇合適問題
由于幼兒個體之間的差異體現在語言基礎、行為方式與性格特點等方面,教師在展開提問教學時不能將其一概而論,注重“絕對公平”,這實質上也是對基礎差的孩子的不公平,需要去尊重幼兒的引導回答過程。并通過區別幼兒的能力,進行選擇性提問,使問題能夠更加符合幼兒的知識理解水平,對其回答認真給予回應。而常見的提問教學中則追求提問的“公平性”,將不同基礎的孩子放在同一個天平上考量,從而暴露出教學中存在的眾多問題,包括促使部分幼兒喪失學習與進行自我表達的自信、害怕與他人對比等,這樣的提問教學模式對幼兒造成的傷害更大。
如,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針對“天空”“大地”“海洋”“草原”等詞匯,教師應該看到有些幼兒的發音不連貫或者在音標與音調上存在一定差異,這時就需要去對發音不好的幼兒予以更多鼓勵,在聲情并茂的朗誦與引讀中使基礎差的幼兒逐漸適應詞匯的發音節奏。而相應的,在對其的發問中也應該挑選比較基礎與簡單的問題,在提問的導向中逐步培養幼兒個人的自信,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這樣的選擇性提問,使教學有了更多的調整與變化,教師需要在提問中根據幼兒的實際去選擇合適的問題,在教學上進行充分引導。從而使幼兒能盡力思考問題答案,給出自身的理解。幼兒對語言的學習模式能夠更加投入,對代表性的詞匯與漢字能夠加深記憶,整個教育幫助幼兒產生了正確的學習思維與學習方法。
二、運用趣味提問,構建靈活課堂
由于傳統的幼兒園教學模式在知識性上存有偏重,不能很好地將幼兒的天性引發出來,由此導致的提問教學過于呆滯,幾乎就是按照文本內容一板一眼地進行。整體上表現出的問題有互動不夠積極,幼兒吸收消化教學內容的效果差等,因此教師應通過趣味提問的方式,在游戲化教學行為中去幫助學生從積極的教學實踐中參與到學習之中,將提問教學變得更靈活。
如,教師可以從“詞語接龍”這類游戲形式出發,針對幼兒的學習過程用接龍的方式來表現其詞匯儲備,并通過趣味化的提問方式,使幼兒能夠積極補充提問內容,在每一輪的游戲下對相似的詞匯與字詞的詞根、詞綴形成具體的印象。此外,趣味提問還能從“猜字謎”等角度出發,把學習過程變得簡單易行,而幼兒針對教師展開的提問能夠積極開動腦筋,教學效果更好。此類的趣味提問教學方式,幼兒獲得了更好的學習體驗,形成的知識印象也不會過于刻板,從而幼兒在總結與運用字詞時,得到知識的啟發。而針對現今的提問教學,教師要積極予以優化,通過實際性的策略與趣味的方式幫助幼兒找到問題的答案,而不是一味地灌輸,在流水線式的提問與總結中去強制推動幼兒的學習與理解。
三、調整提問數量,明晰提問效果
面對幼兒的學習狀況,教師也不能狠抓,在教學中給予其大量的提問。這樣的方法不僅能使提問的預期效果大大降低,還容易使幼兒失去對回答與學習的耐心,在學習上表現出不適應的特征。所以,教師需要調整進行提問的數量,在合適區間中使幼兒既能獲得足夠的思考,也能使其感受到舒緩的學習節奏。
如,教師如果每天的提問都保持一個較高的峰值,提問如果缺乏營養就會使教學流水化,比較深入則會使幼兒思考的時間過長。而保持在一個較低的頻率幼兒卻不能積極地把所學知識整合運用起來,因而,教師需要調整提問的數量,根據幼兒的興趣狀況與能力基礎進行提問設計,達到優化教學的效果。教師的調整能夠調動起幼兒的大腦,在多層次的提問與學習中,使其獲得更好的評價,在加深學習的過程中去滿足教學的目的,充分利用提問教學的方式,在解決現有教學問題的同時去提高教學成效,為幼兒的學習打下更好的基礎。
總之,幼兒園教學中提問的狀況不容樂觀,教師需要對現行的教學方式進行整合,通過教學目標的導向去讓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在反應過程中使其對問題展開深入思考。幼兒園之中的提問要一改之前的被動,在知識的傳遞中使幼兒展現出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有效培養其學習思維。所以,教師應該嘗試不同的策略,使提問教學綻放出更多的光彩。而策略要注重調動課堂的學習氣氛,在幼兒回答前能去展開思索,把精心設計的教學問題進行多元的回答與修飾。通過較深層次的提問,幼兒不會簡單應付、流于表面,而是盡力地去除回答中的隨意性,在尋找解答思路中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王春燕,林靜峰.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提問的現狀及其改進[J].學前教育研究,2011(02).
[2] 支娜.幼兒園集體教學中教師提問方式的特點與改進[J].學前教育研究,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