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十七屆六次會議上,國家提出“文化強國”的理念,并將書法作為加強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且下發了《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文件,對此,我們組織專家編寫了《書法》教材。這套教材的特點是:宗旨明確,突出文化;編寫及時,符合要求;遵循規律,體例恰當;選材典型,指導恰當;倡導實踐,注重啟發;貼近教材,相得益彰。
【關鍵詞】文化強國;書法;素質教育;鐘明善
由我社組織編寫的《書法》教材是經陜西省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審定通過的優秀教材。本套教材由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鐘明善先生任主編。
對于本套教材的編寫隊伍,我們可謂充滿了自信。因為我們特別邀請了處于教學一線的教師參加,這是重視教材質量,確保其成為精品的需要。對此,鐘明善老先生就指出:目前,國家對書法教育給予了高度關注。一直以來,將書法列入教育部文件還是首次,在十七屆六次會議上,國家提出“文化強國”的理念,其意義重大。對于國家而言,文化丟失就是精神丟失,沒有精神又何談民族。所以,在此背景下的教材編寫,可以說是在“文化強國”背景下對傳統文化的發揚。
基于此,我社在廣泛聽取專家和在教學一線的語文和美術教師意見的基礎上,組織了書法教育專家、學者,以及中小學一線教師就原《寫字》教材進行了重新修訂,并將其更名為《書法》教材,同時增加了高中部分的內容。
這套教材與現行語文課程標準同步,書法概念和技法的出現順序也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其核心部分是技法解析和書法練習,提升學生的漢字書寫水平及書法鑒賞能力。教材按照年級從低到高,循序漸進,語言淺顯易懂,既能說明問題,又符合學生的接受能力。并且,本套教材與原《寫字》教材的最大差異是強調了書法技能的學習與訓練。另外,在專業技法講述、練習、糾錯的基礎上,還著意突出了趣味性,旨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書法的熱情,可謂既簡明又實用。
依照以往編寫教材的經驗教訓,此套教材在編寫中強調了版權的歸屬,以避免不必要的糾紛。此次書法教材的編寫,既要有全國特點,又要充分體現并突出陜西地方特色。所以,此次編寫教材有了一些新的嘗試,如加入書法家故事,再配上精美的插圖,以增加趣味性。為此,我們專門組織了兩位插圖作者進行插圖創作,力求原創,精益求精,這樣也可以避免出現版權問題。
綜合各位專家組成員的意見與建議,我們組織編寫的這套教材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一、宗旨明確,突出文化
這套教材以弘揚中華文化,提高文化素質為宗旨,突出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淵源中汲取民族精神的營養,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力和自豪感,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這完全符合黨和國家關于增強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及素質教育的方針政策。
老話說:字如其人,書品即人品。在本套教材中,書帖的選用和書法家故事等內容滲透著德育教育,對學生成長成才的引導意圖明顯,體現了教育“以德為先”的特點。作為學習書法必不可少的一項內容,這套教材所選入的“書家故事”從對寫字的基本要求提升到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影響上來,即加強學生的身心修養,達到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如心正則筆正的故事、于右任寫魏碑“夜夜淚濕巾”等,讓學生在學習名家書法的同時學習其人品,最終明白學品即人品。
二、編寫及時,符合要求
本套教材的編寫,立足于中國傳統書法的繼承與發揚。近年來,由于中小學生受西方文化的諸多影響,以及電腦使用的頻繁,而對中國書法文化的認知有明顯缺失,其書寫能力也存在明顯不足,漢字文化的基礎知識和積淀均需加強。
目前,廣大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普遍較弱,具體表現在:書寫不規范,錯別字多,字形不美觀,對毛筆字更是陌生。這套教材的出版,可以彌補學生的這些弱項,同時,也落實了教育部下發的《關于中小學開展書法教育的意見》精神和《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學生書寫漢字的目標要求。
三、遵循規律,體例恰當
本套教材編排合理,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具有可操作性。教材在內容安排上能夠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由淺入深地對學生進行“硬筆書法”與“毛筆書法”的訓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并注意激發學生對書法藝術的興趣和愛好。如,從基本筆畫到整體結構,從歐體、魏碑到楷書、行書,從書寫練習到書法藝術欣賞,從書法常識、書法史知識到歷代書法家介紹,在有限的篇幅內為學生提供了一份營養豐富的文化大餐,擴大了素質教育的內容和載體,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
教材內容豐富,在欄目設計上有獨到之處,在突出教材實用性的同時,強調基本筆法的指導和訓練。“書家故事”“書藝名勝”“實踐應用”等內容既起到了教學的作用,又突出了地域文化及民族民俗文化的特點。
四、選材典型,指導恰當
在書稿中,無論是硬筆書法還是毛筆書法,多選名家之作供學生學習描摹,這十分符合教材典范性的要求,同時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便于學生練習和提高。
五、倡導實踐,注重啟發
我國是一個有著眾多歷史文化遺跡的國家。“書藝名勝”部分選擇的就是我國著名的文化遺跡,有的還是各地的文化勝景。這樣的歷史文化遺跡既讓開闊了學生視野,學會了鑒賞,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因為所選的是當地的歷史遺跡與文化名人,也會給學生以親切感,更給學生以激勵。如大雁塔的《雁塔圣教序》及于右任先生的故事與字。
六、貼近教材,相得益彰
本套書稿貼近現行語文教材,使得書法教學與語文教學步調一致,內容密切配合,相得益彰,體現了“學以致用”的觀點。在供學生欣賞的硬筆書法部分,大多選用語文教材中的古典詩詞作為書寫內容。這樣,學生在欣賞書法的同時,也復習了語文課的學習內容。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每冊教材最后,都以“附錄”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本冊語文課后生字詞的書寫范本,這無疑是對語文教學的助理。
七、印刷精美,清晰美觀
教材印刷清晰、精美,書中配有不少名帖的原圖片段,以供學生欣賞。此外,書稿還用了相當的篇幅介紹本地古今書法藝術的成就和杰出人物的貢獻,突出了地域文化的特色。
作者簡介: 雷琦(1982-),女,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編輯,副編審專業技術職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