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黃賢
【摘 要】 文章以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到學校當前班級管理實踐為例,探討學校班級自主管理模式創新,通過構建一套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民主化、可操作的班級自主管理體系:自覺階段、自理階段、自為階段、反省階段,使班級管理步入民主化、人性化、科學化、制度化軌道,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創新精神。
【關鍵詞】 傳統班級管理 ?學校管理 ?班級 ?自主管理
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基本上是以老師為主的,學生在老師的領導下循規蹈矩的進行學習和生活,這不僅不符合教育的目標,也不適應社會變快的發展步伐,我們必須加快學校班級的自主管理,改革班級管理模式。學校班級自主管理作為一種新的管理模式應運而生,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對如何進行班級自主管理進行改進探討。
學校班級自主管理,即學生在學校管理者的引導下,根據教育培養的要求,獨立自主地管理班級,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調節、自我發展的過程。目前我校推行的班級自主管理模式,以黨的提出的最新教育方針為指導,以人本主義心理學和管理學為基礎,采用過程和目標相結合的“層級目標推進法”,具體到“自覺、自理、自為、自省”這四個層級遞進的發展階段中去實現。
一、第一階段:自覺階段
“自覺”即自我發覺,學生開始萌發自主管理的意識,是班級自主化管理的準備和啟動階段,目標是引導、宣傳、啟蒙學生的班級自主管理意識,讓學生充分理解自主管理的意義和目的,激發學生自主管理興趣。在角色定位方面,教師是“總設計者”,要引導學生認識、參與到班級自主化管理之中;學生要從“班級被管理者”向“班級管理者”轉變。該階段的任務是:
(1) 召開全體學生大會,說明班級自主化管理的意義、目的、如何構建以及依據的原則和方法;
(2) 召開各班班會,運用自薦和民主投票的方式初步組建班委會,作為構建班級自主化管理體系的臨時委員會。
二、第二階段:自理階段
“自理”即自我管理、治理,是班級自主化管理契約的初步構建和關鍵階段。目標是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班級管理機構與制度,增強學生自主管理的意識和能力。角色定位方面,教師從“總設計師”逐步過渡為“設計顧問”,指導學生自己制定班級管理制度;學生則完成角色轉變,成為班級“管理者”、制度的“設計者”和“執行者”。該階段的任務:
(1) 自主組建班級管理機構。班級管理機構是班級自主化管理的組織者和執行者;
(2) 自主制定班級管理制度。陶行知指出:“學生自治不是打消規則,乃是大家立法守法”,因此,班級自主管理的關鍵是構建一整套專業化、科學化、精細化的、制度化、學生能夠自主操作的制度體系。班級管理章程分為主體內容和附件兩部分。主體內容即班規,包括《班級公約》《班級組織機構》《班級制度》(考勤、請假、班干部責任制)等,明確規定了學生的責權利;附件主要是將各項管理制度制式化,包括《班級管理章程》《各班衛生情況記錄表》《課堂紀律表》《班干部量化考核表》;
(3) 搭建班級信息自主化交互平臺。主要基于三個方面。A. 人脈資源。我們實行“三級會議制”和“民主參會制”相結合。“三級會議”即實行“輔導員——全體班干部會議——各班班委委會(各班班會)”的階梯式管理方式;“民主參會制”即抽取3名學生參與全體班干部會議,B. 書面系統。即通過紙質(制度化)載體如各種情況調查表/信息反饋表、班干部考核表、班級意見反饋表、學生的思想匯報等實現班級信息共享與交互。C. 網絡系統,即通過各級QQ群、班級微信平臺、郵件、微博、空間等,快速、及時、全面地傳達和反饋學生信息。總之,建立“收集——傳達——反饋——更新”的班級信息共享交互鏈,是班級自主化管理的基礎和通道,能夠實現教師和學生之間雙向的、低障礙的信息對流和交互,避免班干部權利獨大,增強學生自主管理意識,為班級決策提供強大信息支撐。
三、第三階段:自為階段
“自為”即自己有意識、有目的、主動地去參與、管理、決策,是班級自主化管理制度的完善期和維護期,目標是學生能夠自主執行、完善、修訂、班級管理制度。此階段角色定位:教師依然是指導者,但要格外關注班級自主化管理制度運行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引導、修正、完善和改進;學生對班級自主管理有較高的認同度,既是班級自主管理的對象,也是管理者、維護者和修正者。任務有:完善班級制度,如用《班干部量化考核表》對班干部進行量化考核;組織機構方面,由各宿舍民主選舉建立宿舍管理委員會,綜合管理宿舍事務,關注學生生活動態。
四、第四階段:自省階段
“自省”即自我思考、自我反省,是班級自主化管理的瓶頸期、疲軟期、轉型期。目標在于將班級管理重點從制度層面深化到精神文化層面,反思班級自主管理制度存在的問題。此階段角色定位:教師要當好“目標控制”角色,引導學生自己去調查、分析班級自主化管理的問題和改革的方向。學生此階段產生一定的“矛盾”心理,既有強烈的班級自主管理訴求和認可度,又對個人和班級產生一定的消極和迷茫情緒。此階段的任務:
(1) 使用《班級自主管理情況調查問卷》和《班級自主化管理訪談錄》對班級自主化管理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分析,確定下一步改進計劃;
(2) 完善“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家庭”開放式交互平臺。
綜上,班級自主管理模式的實踐和創新,踐行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構建了一套科學化、專業化、精細化、民主化、可操作的班級自主管理體系,使班級管理步入民主化、人性化、科學化、制度化軌道,提高了學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