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江,畢建杰
(1. 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農業農村局,山東 德州253000;2. 山東農業大學,山東 泰安 271018)
山東省德州市位于山東省的西北部,轄10 縣2 區和德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耕地面積841 萬畝,小麥常年種植面積700余萬畝。小麥總產量約占全國小麥產量的3%。達到4.2 億公斤。是典型的農業大市,小麥生產既是我市主要糧食作物,其產量的情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我市農民的經濟收入和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低[1]。在我市的小麥生產過程中,病蟲害一直是影響小麥產量和品質的主要問題。小麥赤霉病是我市小麥生產過程中的常發性病害,同時也是一種典型的氣候性病害。小麥赤霉病流行的年份會造成小麥籽粒瘦疵、嚴重減產,更重要的是赤霉病菌在小麥籽粒中產生的毒素,能引起人類腸道系統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等危害的發生[2]。赤霉病主要致病種是禾谷鐮刀菌(Fusarium graminerum),其菌絲或子囊殼能夠在前茬作物的殘體上越冬,小麥籽粒也可以攜帶赤霉菌。在小麥灌漿期可以看見受害的植株的穗,自上而下發生干枯,穗部呈現紅褐色的發病癥狀。小麥赤霉病大流行的年份,籽粒減產占小麥病蟲害危害造成的總損失達33.6%[3]。小麥赤霉病的危害程度主要是受到赤霉病菌的數量、小麥品種的抗病性、抽穗開花期的天氣狀況、農事操作及防治措施以及栽培技術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響。目前,德州市的小麥種植環境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新的種植技術的出現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小麥全生育期所出現的病、蟲、草等的危害的問題。盡管說藥劑防治是目前小麥赤霉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但是單純依靠藥劑防治,就把赤霉菌病消亡是很難做到的。過去我們所采取的小麥赤霉病防治技術,現在看來難以滿足目前小麥種植、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多方面需求。例如綠色環境的要求。眾所周知,小麥赤霉病單一病害的防治技術,對小麥現階段的復合型病蟲害所能產生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時現階段提出的春季節水、節肥、節藥政策,也限制了某些劇毒農藥的使用。因此在調查了德州市小麥赤霉病發病規律的基礎上,提出我市小麥赤霉病綜合防治技術,對于提高我市小麥生產水平,保護當地農業生態環境都具有巨大的社會經濟效益和深遠的意義。
山東德州市位于魯西北地區,屬黃河下游沖積平原地形,小麥赤霉病的發生原因主要有以下4 個方面
通常來講,小麥的產量水平取決于土地土壤的肥力水平。據筆者調查,近幾年來德州市的小麥田的土壤肥力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2003 年土壤調查時,土壤中的有機質1.25%,速效氮75mg/kg,速效磷68mg/kg,速效鉀85mg/kg;2017 年調查土壤中的有機質1.0%,速效氮47mg/kg,速效磷21mg/kg,速效鉀69mg/kg??梢?,我市的土壤肥力顯著下降,難以滿足小麥高產需要的土壤養分水平。加上前茬作物夏玉米的秸稈還田技術粗糙,導致小麥田間中的玉米秸稈殘茬較多,為小麥赤霉病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
調查發現德州市相當多的基層干部和農民偏愛外表大穗型品種,如良星66,良星77,良星99,煙輻188 等。通常來講,大穗型的小麥品種由于分蘗力弱,易造成小麥畝穗數不足,這是導致大穗型小麥品種產量不高的主要因素。小麥的產量是畝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的乘積。而大穗型品種的畝穗數少,穗粒數中等,千粒重盡管高,但是三者的乘積不一定高。大穗型品種種植,農戶往往采取縮小行距,加大播量,正常的播量15kg,加大到25kg~30kg/ 畝。而大穗型品種的成穗率的高低往往不受基本苗多少的影響,而是受土壤肥力高低的影響的。結果就會導致小麥冬前群體過高,看上去麥苗很旺,實質上是麥苗消耗了過多的土壤水分和養分。春季小麥快速生長時,肥料和水分又相對不足,導致春季分蘗的很難成穗,冬前分蘗的養分不夠,也會影響穗粒數和千粒重。過大的小麥群體惡化了田間的小環境,造成小麥中下部葉片郁蔽而早衰、小麥的抗病性下降,甚至倒伏。
小麥赤霉病的癥狀和小麥全蝕病等病害、金針蟲的危害的癥狀有些相似,不仔細辨別往往容易混淆;加上農民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藥劑不熟悉、不法農藥經銷商的錯誤宣傳和誤導,導致小麥赤霉病的用藥不當,沒有對癥下藥,導致小麥赤霉病的防止失敗,最后放棄了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導致小麥赤霉病的大面積發生發展。通常小麥抽穗——開花初期,即4 月20-5 月初這一時段。山東德州市往往受到陰雨天氣和大霧的影響,也正是各種蔬菜和水果管理的關鍵時期。不少農戶以為早幾天和晚幾天防治小麥赤霉病沒什么影響,這往往錯過了小麥赤霉病防治的最佳時期。據筆者調查,不少農戶多數是在五月上旬,也就是小麥灌漿期,才開始防治小麥赤霉病,落后了半個月的最佳防治時期。
由于受到季風氣候的影響,德州市的小麥生長中后期往往出現降水偏多活降水不足的情況。田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跟不上去。長年農民只旋耕、不深耕,導致小麥田出現不下雨就干旱,下雨就澇的現象發生。當降水不足時,農戶習慣于大水漫灌,導致小麥田積水過多;每年4 月-5 月份,德州市又常常出現大霧天氣。例如,2012 年5 月5 日、7 日、8 日、10 日、11 日,連續5 天大霧,田間相對濕度超過85%,當年小麥赤霉病染病面積達700.05 萬畝,占小麥種植面積的95.38%,發生程度為1 級,其中病株率≥3%達220.05 萬畝,占小麥面積的29.98%,小麥赤霉病呈現顯癥快,面積大的特點。
我們先后邀請山東農業大學、德州學院,山東省農科院的專家、教授為德州市的農民上植??萍颊n,讓農民認識小麥赤霉病的癥狀、發病原因和科學防治的技術方法,并且在德城區的小麥田進行現場培訓和技術指導。每一個鄉鎮街道設置1-2名專職技術人員參加技術培訓,提高了基層農村人員的服務水平和能力;再由基層農技人員在小麥赤霉病防治的關鍵時期深入農村,給農戶發放了防治赤霉病的明白紙,并進行現場藥劑防治指導,小麥品種選用、田間管理技術指導。讓更多的農戶都充分了解小麥赤霉病病癥、傳播途徑、發病原因和最佳防治時期和科學的防治技術;同時利用天氣預報前后時段電視收視率高的特點,播放專家、教授的小麥赤霉病防治講座。
德州市在每天的8 月份就開始宣傳小麥赤霉病的新品種,引導農戶選購抗病品種;在每年的4 月-6 月份,召開小麥抗病品種田間觀摩會,讓農戶對小麥抗赤霉病品種好不好,好在哪里,農戶親身體驗;對新品種實行預約購買,如太麥198、魯原502、濟麥44、濮麥8062、魯麥14、煙農15、鄭引1 號、魯麥1 號等抗赤霉病品種。壓縮濟麥22、良星66、良星77、良星99、山農20 等不抗赤霉病品種的種植面積。通過和當地大型面粉廠聯系、生產加工高檔面粉,凡是種植抗赤霉病品種的小麥,收購價格高2 角錢,農戶迅速擴大了抗赤霉病品種的種植面積。另外,小麥播種前對小麥種子進行包衣處理,播種前也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我們農業部門主動和氣象部門聯合,在小麥的抽穗期——收獲期的2 個多月時間里,每天、每周、每月都有天氣預報信息。引導小麥種植戶在滿足小麥正常生長發育的條件下,在當地灌溉,尤其是小麥抽穗期——開花初期控制農業用水,在小麥生長的抽穗——成熟期堅決杜絕大水浸灌。執行2020 年山東省人民政府制定的嚴格的農田用水制度。在未來1 周,無有效降水時,用10 方/ 畝的小水灌溉;當0-10cm 農田的相對濕度在75%以上時,禁止灌溉;雨后又可以進地時,引導農民及時劃鋤,及時排水。在每年的秋后,指導農民進行深耕土地35cm 以上,提高耕作層的厚度;同時加速了前茬作物的腐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減少了菌源。
我們借鑒山東農業大學的小麥赤霉病防治經驗,在10 月份小麥播種時,選用抗病品種的基礎上,將小麥種子和敵萎丹拌種后,再播種;在小麥抽穗后——開花初期(通常是4 月20-5 月初)采用敵力脫噴霧,防治小麥赤霉菌的效果可以達到84%以上。也可用戊唑醇拌種,加敵力脫噴霧;或者福美雙拌種,加敵力脫噴霧,防治小麥赤霉病的效果均在80%以上。結合中長期天氣預報,當遇到連續陰雨天或大霧天氣,或小麥田間0-10cm 土壤相對濕度超過75%時,注意在首次用藥5-7d 內,盡早進行第2 次敵力脫藥劑噴霧。在藥劑噴施過程中,引導農戶一定要把噴霧器對準小麥穗部,均勻噴霧;如果使用無人機噴灑作業時,選擇無風的天氣;無人機的高度設置在小麥頂部向上2m 的高度,前進速度2m/s 以內。小麥開花期是小麥赤霉病孢子傳播的窗口期,引導農戶一定要在抽穗后——開花初期噴施農藥。如果小麥開花期結束后,再噴灑農藥,就起不到應有的防治效果。也就是過早或過晚,都起不到很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