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之遠,徐天橋
(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農業綜合服務站,安徽 蕪湖 241082)
安徽省蕪湖市三山區峨橋鎮油菜種植技術水平較高,油菜單產一直在蕪湖市名列前茅。為引進、示范、推廣油菜新品種,2018 年底,峨橋鎮農業綜合服務站開展了油菜新品種對比試驗。
試驗品種四個,為沈雜油1 號、沈雜油2 號、沈雜油3 號、沈雜油4 號;以秦油10 號為對照(CK)。
試驗采用隨機區組排列,三次重復,每小區凈面積20 平方米,重復間設走道,四周設保護行。種植方式為人工育苗移載。
移栽田選在峨橋鎮新淮村,面積1.5 畝, 前作為一季稻,肥力中上等,排灌方便,陽光充足。
試驗于9 月18 日播種,苗期以培育壯苗為主。
10 月20 日開始移栽,移栽密度每畝6000 株左右。
底肥每畝用51%“沃夫特”三元素控釋復合肥30 公斤加“優薩” 硼肥1 公斤,移栽時穴施;追肥于11 月下旬每畝追施尿素15kg、鉀肥5kg。3.4 病蟲害管理:11 月初,每畝用氨氯二氯吡2 包(每包23g)均勻噴霧除草; 12 月25 日畝用60g 蚍蟲啉治蚜蟲;2 月下旬、3 月上旬各噴一次速樂硼,每次每畝30g;花期畝用多菌靈100g 噴施防治菌核病。
試驗品種全生育期差距不大,在239-241 天之間。沈雜油2 號、沈雜油3 號、沈雜油4 號全生育期為239 天;沈雜油1號達241 天。
試驗品種單產在156.6-183.3kg 之間。最低的是沈雜油4 號,畝產為156.6 公斤;最高的是沈雜油2 號,畝產達183.3kg。
單株有效角果數:參試品種單株有效角果數在267.7-304.5之間。最低的是沈雜油4 號,為267.7 個;最高的是沈雜油2 號,達 304.5 個。
每果粒數:參試品種每果粒數在22.2-23.2 粒之間。最少的是沈雜油4 號,每果22.2 粒,較對照少0.3 粒;最多的是沈雜油2 號,達23.2 粒,比對照多0.7 粒。
千粒重:參試品種千粒重在4.6-4.8 g 之間。最輕的是沈雜油2 號和沈雜油4 號,千粒重只有4.6g;最重的是沈雜油3 號,千粒重達4.8g。
抗倒性:參試品種的抗倒性都較強。
菌核病病株率:在6.7-7.3% 之間。最低的是沈雜油3 號,只有6.7%,與對照相同; 最高的是沈雜油1 號,菌核病病株率達7.3%,都低于對照。
菌核病病指:在3.6-3.9 之間,都低于對照。
沈雜油1 號:畝產172.5kg,比對照高10.5kg,增產6.5%,居第二;5 月15 日成熟,與對照長1 天; 全生育期241 天。該品種株型高,一次有效分枝數多,單株有效角果數多,粒多。苗期生長旺盛;結莢較整齊;熟期落色葉青籽黃,抗倒,抗菌核病。
沈 雜 油 2 號: 畝 產 183.3kg, 比 對 照 高 21.3kg, 增 產13.2%,居第一;5 月13 日成熟,與對照早1 天,全生育期239 天。該品種株型中等,分枝數中等,單株有效角果數多,粒多。苗期生長整齊、穩健。開花結莢整齊,熟期落色好,抗倒,抗菌核病。
沈雜油3 號:畝產162.6kg,比對照高0.6kg,增產0.3%,居第三;5 月13 日成熟,全生育期239 天,與對照早一天。該品種產量結構合理,粒多、粒重;苗期生長穩,結莢較整齊,抗倒,較抗菌核病。
沈雜油4 號:畝產156.3kg,比對照低4.3kg,減產2.6%,產量最低;5 月13 日成熟,全生育期239 天,與對照早一天。該品種產量結構合理,抗倒,較抗菌核病。
參試品種在我鎮適應性均較好,沈雜油2 號、沈雜油1 號在完成品種備案登記后,可在我鎮大面積推廣種植。

附件12019年油菜對比試驗項目調查記載表

附件22019年油菜對比試驗室內考種項目記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