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媛
(茂名開放大學,廣東茂名,525000)
兒童是人類的未來,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后備力量。兒童發展是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與文明進步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兒童發展對于全面提高中華民族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2018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朱曉進在接受采訪時說:“學前教育普惠化應不再滿足于簡單的教育普及,而應更加強調基于不同教育理念的教育質量全面提升。”可見,追求高質量的學前教育,保障適齡兒童平等地享有優質的課程內容、優秀的師資力量、完善的教育設施是當下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趨勢。幼兒園教育質量是關系兒童快樂生活和健康發展的關鍵問題。[1]
據M市教育局數據,截至2019年8月,M市市區取得辦園資格的幼兒園共298所,而其中市直屬公辦幼兒園僅有2所。由此可見,民辦幼兒園在學前教育機構數量上占主導地位,是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主力軍。民辦幼兒園緩解了公辦幼兒園資源不足與適齡兒童入園需求大之間的矛盾,在維護社會穩定與促進教育公平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但與此同時,民辦幼兒園也存在追求高利益、辦園不規范、師資不達標、教學“小學化”傾向嚴重等問題,教育質量無法得到保證。2017年接連曝光的幾起“虐童事件”將數量龐大的民辦幼兒園推到了風口浪尖,規范民辦幼兒園的發展刻不容緩。因此,關注民辦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并督促其向規范化、專業化、優質化的方向發展,對于提高該市幼兒園整體教育質量具有重大的意義和價值。
本研究采用《幼兒學習環境評量表—修訂版(ECERS-R)》[2]對樣本園所的教育質量要素進行測量,通過空間與設施、個人日常照料、語言—推理、活動、互動、作息結構、教師七個子量表對幼兒學習環境質量進行評價,最后采用SPSS 20進行數據錄入和統計處理。
本研究結合實際情況以及量表本身對質量等級的劃分,將3分以下定義為質量較差,大于等于3分且小于4分為滿足最低要求,大于第于4分且小于5分為及格,大于等于5分且小于6分為良好,大于等于6分且小于等于7分為優秀。

表1 M市民辦幼兒園教育質量各量表得分情況及質量分布(n=10)
如表1所示,M市民辦幼兒園教育質量在七個子量表上的平均得分均在2—5分之間,處于較差與及格水平之間,均未達到5分(良好)的水平。按照質量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為:個人日常照顧、空間設施、教師、互動、作息結構、語言—推理、活動。其中,最高分為“個人日常照顧”,最低分為“活動”。這說明M市民辦幼兒園中質量最好方面的是“個人日常照顧”,質量最差方面的是“活動”。幼兒日常生活照顧、空間設施、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及互動方面做得相對較好,其原因可能如下:首先,政府部門頒布了相關規章制度;其次,家長對幼兒園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保證幼兒在園的衛生與健康。而在語言—推理、作息結構、活動三方面表現較差,主要與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水平相對較低、安排過多的集體活動、幼兒自由活動機會較少等因素有關。
1.語言—推理
該維度共有四個評分項目,該市民辦幼兒園所有的維度均未達到及格水平。其中,得分最高的是“非正式語言的使用”,得分最低的為“鼓勵幼兒溝通”,處于質量較差水平。調研發現,民辦幼兒園的教學以集體教學為主,僅有的區域活動多數也以小組的形式展開,區域活動名不副實,幼兒園幼兒的自由活動時間少,幼兒之間缺乏交流互動,教師在引導幼兒進行交流方面的意識薄弱。這也是“鼓勵幼兒溝通”子項目評分最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幼兒教師與幼兒的對話主要以教師為中心,幼兒通常扮演傾聽者的角色。盡管“非正式語言的使用”項目得分相對較高,但總體而言,幼兒表達的機會還是很少。多數教師在與幼兒對話時顯得隨意,不注重語言的內在邏輯,很少主動與幼兒討論事物間的邏輯關系。在調查的民辦幼兒園中,所有的園所都配備了一定數量的圖書,但大多數園所存在圖書數量少、種類單一、圖書破舊、擺放隨意、更新滯后的問題。個別幼兒園的書架上甚至以教材為主,有些書與幼兒已有經驗不相符,不能滿足幼兒在此階段身心發展的需要,導致幼兒鮮有翻閱,使圖書區形同虛設。在一些硬件設施較好的園所,教師出現了過度依賴多媒體而忽視使用圖書給幼兒講故事的情況。由此可見,教師的專業素養,包括教師的兒童觀、教師觀、對幼兒興趣和需要的了解及對教育契機的把握,對這一維度的質量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2.活動
該維度共有10個測評項目,是項目中涉及內容最多、所占分值最高的一個維度。此維度教育質量普遍較差,其中“戲劇游戲”“藝術”“自然科學”三項的分數為倒數前三位,處于質量較差水平。大量研究證明,角色游戲為幼兒提供與同伴互動的機會。幼兒在與同伴互動的過程中,可以認識到他人有與自己不同的看法和態度,能夠學會接納不同的觀點,解決人際問題與沖突,改善同伴關系等。然而,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大多數民辦幼兒園的戲劇游戲道具、藝術材料及可供幼兒進行自然科學活動的教具普遍存在數量不足、種類單一、沒有按類別進行分類的問題,同時教師不知道如何開展以及引導。“藝術”材料多以顏色豐富的紙張、剪刀、顏料筆為主,活動多以教師示范幼兒模仿的方式展開,幼兒很少有機會進行真正的藝術創造或展示。部分教師意識到開展“自然科學”的重要性,但由于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相關專業知識,只能為幼兒講解自然科學中關于事物的物理屬性及做一些表象性的探討。關于“數學數字”,該項活動以教材為參考內容,以小組教學的形式展開,較少利用幼兒的日常活動增進數學和數字的學習,“小學化”傾向明顯。總體來說,“活動”這一維度主要存在教育教學資源缺乏、教師專業意識薄弱、教師對幼兒興趣的需要的敏感度不足、教學活動靈活性差等問題,出現“小學化”的傾向。
3.作息結構
該維度得分最高的一項是“團體時間”,達到了最低要求,但“自由游戲”和“時間規劃”兩項均沒有達到最低要求。調查發現,M市民辦幼兒園在此維度上普遍存在質量問題,具體表現如下:多數幼兒園都有事先規劃好的時間安排表,但是制定的時間安排過于死板,比如幼兒還在興致勃勃地搭建積木,但由于規定的時間到了,教師會要求他們立即收拾好積木準備進行下一個活動;大多數幼兒園游戲時間很少,幼兒自發的游戲活動更是少之又少;區域活動和小組活動時,幼兒園幼兒很少有自主選擇的機會,基本上是在教師的安排下進行活動。
M市民辦幼兒園總體教育質量偏低,有待進一步提高。從《幼兒學習環境評量表—修訂版(ECERS—R)》測得的數據可見,該市民辦幼兒園教育質量在“個人日常照顧”和“空間與設施”這兩個方面做得相對較好,達到及格水平(3—4分);在“語言—推理”“活動”“作息結構”這三個方面做得相對較差,處于質量較差水平(<3分),問題比較突出。[3]
“個人日常照顧”主要考察的是教師在安全與健康方面對幼兒的引導,是否輔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等。多數幼兒園教師在幼兒進行室內和戶外活動時能夠提供充分的安全監護,關注幼兒常發疾病預防及幼兒衛生習慣的培養。其中,“安全實務”得分最高,“午睡休息”得分最低,主要表現為對于不午睡的幼兒沒有進行個性化安排,并要求幼兒即使睡不著也要在床上躺著。
“空間與設施”主要考察的是幼兒園有沒有為幼兒的生活學習提供足夠的空間,班級角落規劃是否合理,幼兒有沒有安撫與獨處的空間設施。該維度表現水平最好的是“室內空間”,“休息和安撫的設施”得分最低。多數幼兒園都有空間適宜的室內活動空間,但由于文化差異等因素,普遍缺乏可供幼兒休息和安撫幼兒的設施。
“教師”維度主要考察的是教師間的互助合作、教師的督導與評量以及對教師專業成長的支持。該維度表現最好的是“教師的互動與合作”,達到及格水平(3—4分),存在嚴重質量問題的項目是“對教師專業需要的供應”處于質量較差水平(<3分)。民辦幼兒園生存壓力大,普遍存在生師比偏低、教師工作量大、資金不足、教師外出進修的機會少、大多數園所沒有專業的教研人員的問題,導致民辦幼兒園相對忽視對教師專業需要的供應。
“作息結構”維度均未達到及格水平(3—4分),存在集體教學時間占主導、時間規劃刻板,幼兒自主活動時間少的問題。
“語言—推理”維度處于質量較差水平(<3分),得分最高的是“非正式語言的使用”,得分最低的為“鼓勵幼兒溝通”。多數幼兒園缺乏適合幼兒閱讀的圖書,教師與幼兒交流的語言隨意,內容多與活動的安排、活動秩序的管理相關,較少與幼兒談論邏輯或概念問題。
“活動”維度的得分最低,這與陳慶香、李克建的研究結果一致[4-5]。其中,得分最高的一項是“電視、錄放影機或電腦的使用”,得分最低的一項是“戲劇游戲”。多數幼兒園都配備了教學必需的多媒體,但幼兒自由活動時間短、機會少、可使用的材料不足,戶外活動時間無法保證,教學“小學化”傾向明顯等問題突出,這嚴重影響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基于上述問題,為提高民辦幼兒園教育質量,各方可以做出如下改進。政府方面,政府可以建立科學的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標準體系,實行幼兒園教育質量評估常態化管理,加大對民辦幼兒園的扶持力度,落實公辦民辦一視同仁的政策,加強對民辦幼兒園的監管力度,堅決杜絕“虐童”與教學“小學化”等問題。幼兒園方面,幼兒園要關注幼兒教師的生存狀況,提高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加強幼兒教師在職培訓,積極開展園本和園際教研工作,提升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素質,減少幼兒集體教學活動時間,增加自主游戲機會,積極開展區角活動,鼓勵幼兒教師自制教具,豐富幼兒可操作性材料。教師方面,教師要樹立正確的兒童觀和教師觀,做好對幼兒的觀察,以幼兒興趣和需要作為課程編制的依據,提高師幼互動質量,加強自我提升的意識,做一名專業的幼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