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燕

我們班的美工區投放了一些低結構的、開放性的游戲材料,有瓶蓋、紙筒、紙條、彩帶、毛線、毛絨球等工具材料。孩子們經常在美術活動中用這些材料做手工。
今天,美工區多了一個用紙筒制作成的“小章魚”,孩子們被吸引了,研究起制作方法來。有個小朋友用剪刀將紙筒一端剪開向外折,當做“小章魚”的腳,在另一端為“小章魚”畫上眼睛、鼻子、嘴。教師引導幼兒思考:如果天氣變冷了,我們該怎么辦呢?有個小朋友說:可以為“小章魚”涂上漂亮的顏色,穿上漂亮的衣服。
往后的一段時間,每當幼兒在美工區活動時,大家都會選擇用紙筒做“小章魚”,教師引導幼兒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制作一只獨特的“小章魚”,不用和老師的一樣。
孩子們開始制作啦,有很多只眼睛的“小章魚”、七彩的“小章魚”等等。過了一段時間,孩子們開始選擇別的區域玩耍,美工區受冷落了。
一天,紅紅驚奇地說:哎,美工區又出現了一個新朋友——“雪娃娃”,也是用紙筒制作的!冬天來了,“雪娃娃”和我們做游戲來了!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發揮想象力,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制作自己心里的“雪娃娃”。孩子們給“雪娃娃”戴上了耳罩、彩色的圍巾……充分地運用了許多材料。孩子們制作的“雪娃娃”顏色各異,表情也都不同,他們還用自己制作的“雪娃娃”裝飾教室。
哎呀,小紙筒可真神奇!一會兒變“小章魚”,一會兒還能變成“雪娃娃”……小朋友想一想,小紙筒還可以變成什么呢?看看誰和其他小朋友變得不一樣?
通過引導,孩子們又用紙筒制作了“雙面人”、制作了可愛的“小蜜蜂”。“雙面人”的表情不一樣;“小蜜蜂”有藍色的花紋,翅膀是兩個顏色的……
這次觀察過后,我們發現,幼兒不僅動手能力提高了,想象力、創造力也有很大的提升,幼兒開始嘗試用不同的工具制作不同的作品,如紙繩畫、印染畫、紙盤畫、草帽裝飾、黏土畫等,各種材質的包裝材料也被充分地利用起來。孩子們熱情地投入,成為了真正的小主人,會主動地選擇工具自己創作啦。教師發現,班里的美工區又熱鬧起來啦,孩子們的審美能力、創造力、想象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美術教育對幼兒不單單是畫畫這么簡單,還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提高幼兒的主動性,對幼兒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幼兒期是各種感知覺發展的敏感期,是人生一個相對獨立的成長階段,在這個特定的階段進行美術教育,對其審美、個性以及各方面發展具有深遠意義。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我們應該尊重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的行為。更要耐心地傾聽并給予積極的回應和鼓勵。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童年最珍貴的“寶藏”,美術教育便是孩子探索寶藏的“工具”。美術教育潛移默化地對幼兒進行藝術的熏陶,促進幼兒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發展,同時有利于幼兒的身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