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靖
(山西汾西礦業集團 南關煤業有限責任公司, 山西 晉中 031304)
測量放線是礦山輸送測量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主要包括井巷工程的開門線、采掘工作面中的腰線、輸送帶的中線及基礎十字線等施工,其放線質量直接關系到井巷工程施工的效率及施工質量,對礦井安全生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1]。
當前煤礦主要采用全站儀及水準儀進行放線測量。由于受巷道施工條件、施工工藝及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傳統測量放線時視線受阻、測量距小,測量移站數量增加,導致測量效率低、內頁作業量大、測量精度低等,嚴重時可能發生重大測量誤差事故。以南關煤礦為例,經研究分析,決定設計研制一套可移動紅外定位放線裝置。
山西汾西礦業集團南關煤業有限責任公司1209運輸巷位于一采區北翼,工作面東為已回采結束的1211工作面, 西為尚未開掘的1207工作面,北至井田邊界,南臨一采回風上山。其1209運輸巷設計長度為1 070 m,巷道設計斷面規格為寬×高=4.5×3.5 m,巷道掘進煤層為石炭系2#煤層,平均厚度為2.3 m,煤層起伏不大,煤層傾角1°~15°,平均為8°左右,屬緩傾斜煤層。
1209巷沿2#煤層底板上山掘進,上山角為8°,為了保證巷道施工安全及施工質量,由地測科現場給定腰線進行巷道掘進坡度控制。由于1209巷在前期掘進時需按設計拐彎,且巷道施工時粉塵濃度大,能見度低,造成在放線時每站放線長度為20 m,每次放線需轉移多個站點,導致放線工程量大,精度又低。根據統計發現,1209運輸巷在前400 m掘進過程中,采用傳統儀器放線時,共計出現3次誤差,導致巷道在357~379 m范圍內的巷道上山掘進誤差達0.8 m,這勢必威脅著巷道安全掘進。對此,通過技術分析,必須設計研制一套可移動紅外定位放線裝置。
紅外定位放線裝置主要由定位儀本體、激光發生器、控制屏、螺紋套、連接軸、固定軸、支撐架、滑輪、承重臺、環形滑軌、支撐桿、固定套筒、緊固螺釘、伸縮桿、底座、方向輪等部分組成,如圖1所示。

1-定位儀本體;2-激光發生器;3-控制屏;4-螺紋套;5-支撐架;6-滑輪;7-承重臺;8-伸縮桿;9-方向輪;10-固定套筒;11-緊固螺栓;12-支撐桿;13-環形滑軌;14-固定軸;15-連接軸。
定位儀本體的表面設置有激光發生器,其下方設置有控制屏,定位儀本體的兩側安裝有螺紋套,通過外側的連接軸與固定軸相連接,且固定軸的外側連接有支撐架,連接軸與固定軸活動連接,兩者為伸縮結構,可方便地將連接軸與固定軸安裝在定位儀本體與支撐架之間,不僅對定位儀本體進行安裝固定,而且起到了旋轉定位儀本體的作用[2]。
固定軸與支撐架螺紋連接,支撐架為“U”字型結構,可提高支撐的穩定性,并通過下方的滑輪與位于承重臺的上表面環形滑軌連接,與支撐架中心線對稱。
支撐桿位于承重臺的下方,連接有固定套筒,其固定套筒的外側安裝有緊固螺栓,支撐桿與固定套筒構成伸縮的結構,且兩者的長度之和大于伸縮桿的最大長度。
伸縮結構起到了改變整體高度的作用,伸縮桿和固定套筒皆位于底座的上方,分別設置有2個固定套筒和1個伸縮桿,其圓心的底座中心點呈等角度分布,底座的下方裝有方向輪。
首先將連接軸和固定軸的長度減小,再將連接軸放在螺紋套中,兩者進行螺紋連接,之后抽出固定軸,將固定軸與支撐架螺紋連接。
通過方向輪將定位儀本體移動到指定地點,在進行測量工作時,激光發生器發出激光,通過控制屏可得知測量的數據。由于連接軸和固定軸活動連接,方便前后旋轉定位儀本體,使得定位儀本體通過連接軸在固定軸內側進行擺動,從而改變激光發生的角度,使其可對垂直方向上的任意定點進行放線;同時,可轉動支撐架,從而使定位儀本體隨著支撐架在承重臺上進行左右旋轉,使激光發生器可對水平方向上任意點進行定點測量。
測量工作完成后,轉動定位儀本體,使其正面朝下,同時擰松緊固螺釘,向下壓動承重臺,承重臺帶動支撐桿向固定套筒內部移動,同時支撐桿的長度縮短,整體高度下降,整體體積減小,便于進行搬運[3]。
1) 該裝置兩側安裝有螺紋套,且連接軸與固定軸活動連接,使得定位儀本體方便安裝在支撐架上,穩定性強,同時便于定位儀本體進行前后方向旋轉,起到了調整激光發生器角度的作用[4]。
2) 該裝置中支撐架通過下方的滑輪與環形滑軌相連接,使得支撐架在承重臺上可進行左右方向的旋轉,方便定位儀本體調整角度。支撐桿和固定套筒為伸縮的結構,從而方便調整定位儀本體的高度,使得定位儀本體可在任意角度進行放線。
3) 該裝置測量勘測的準確度,整體方便使用,無需人工進行走動尋找勘測點[5]。支撐桿和固定套筒可減小體積,便于攜帶,方便運輸,提高了整體的實用性。
1209運輸巷掘進至450 m后采用紅外定位放線裝置進行巷道腰線給定施工。截至2018年12月,施工巷道已掘進至975 m。通過對該裝置放線測量效果分析發現,在后期巷道掘進期間巷道上山坡度誤差每100 m控制在0.3 m/百米,巷道放線施工時站點距離增加至70 m,每次放線測量時間縮短1.4 h,減少了內頁作業整理量,使內頁計算誤差率降低至2%以下,效果良好。
南關煤礦針對1209運輸巷前期放線測量中存在的問題,研制了一套煤礦測量紅外定位放線裝置。實際應用表明,該裝置大大提高了放線測量效率,降低了測量結果誤差和測量勞動作業強度,保證了巷道掘進安全及施工質量,取得了顯著的應用成效,具有一定的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