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桂平
(江門市新會區婦幼保健院麻醉科,廣東 江門)
目前臨床分娩中最常用的鎮痛方法為硬膜外自控鎮痛,相比于傳統鎮痛具有較好療效[1]。但部分產婦由于疼痛不合作難以實行椎管內穿刺,該類產婦先靜脈給予瑞芬太尼鎮痛快速減輕產婦疼痛再行椎管內穿刺作為首選方式[2]。該方式對新生兒的副作用小[3]。u受體激動藥中的瑞芬太尼在鎮痛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并且該藥物相比于其他藥物起效更快、半衰期更短[4]。從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分娩期需鎮痛的初產婦篩選出120例疼痛敏感程度高且配合程度較差的患者進行研究。隨機分為研究組及常規組,每組60例。觀察記錄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血氧濃度變化、產婦滿意度以及穿刺時的配合程度并分別進行比較。本研究旨在觀察比較產婦分娩過程中瑞芬太尼靜脈復合羅哌卡因芬太尼硬膜外自控給藥鎮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選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500例分娩鎮痛初產婦進行篩選,鎮痛前使用手持式壓力測痛儀通過壓力刺激進行疼痛感覺量化測試(quantitative sensory testing,QST),獲得患者痛閾及耐痛閾數據,將疼痛敏感程度較高且較為抵觸的患者的納入研究范圍,本研究共納入120例研究患者,隨機分配為研究組及常規組,每組60例。記錄、比較兩組產婦年齡、體重、心率指數等一般資料,組間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本研究納入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已獲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研究的產婦,宮口開二指送入產房,接 500~1 000mL林格氏液。研究組產婦生理鹽水稀釋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直至20μg/mL濃度,采用PCA泵注進行鎮痛。先以0.08μg/kg/min劑量泵入,后根據產婦疼痛情況調整劑量。兩組產婦均于L3~4間隙硬膜外進行常規穿刺,成功后均推注0.2%濃度的羅哌卡 因(阿 斯 迪 康 藥 業;H20090297;89.4mg)10mL[含芬 太 尼(宜 昌 人 福 藥 業;H20113509;10mL:0.5mg) 2μg/mL],首次劑量,接電子輸注泵(福尼亞醫療設備有限公司;國食藥監械(準)字2012第3540465號)進行自控鎮痛0.1%濃度的羅哌卡因8mL/h(含芬太尼2μg/mL), 追加8mL/次劑量,鎖定15分鐘,研究組產婦等椎管內藥物起效后停止泵注瑞芬太尼。檢測椎管內鎮痛阻滯平面情況,檢測針刺感覺及溫度感覺消失平面,產婦采用平臥或左側臥位。

表1 比較兩組產婦臨床資料

表2 各組產婦滿意度[n(%)]
采用多功能監測儀檢測產婦血壓、心率等指標水平,前半小時采用患者主觀5分評分法進行鎮靜評分。調查、計算兩組產婦術后滿意度以及穿刺過程中的配合程度并進行比較。滿意度評價方法評價標準主要包括產婦對工作人員的態度、技能、護理效果等相關服務的滿意情況,使用百分制對兩組產婦進行評分。得分為90-~100分,則評定為十分滿意;得分為75~89分,則評定為比較滿意;得分為60~74分,則評定為基本滿意;得分低于60分,則評定為不滿意。產婦的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以均數±平均差(±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比較,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經χ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產后滿意及一般的例次分別為37例,23例,常規組以上兩項指標的例次均為19例,將兩組產婦術后滿意度結果進行比較,研究組滿意、一般、不滿意情況均明顯優于常規組,總滿意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將研究組產婦分娩中及鎮痛后呼吸、鎮靜效果與常規組進行比較,研究組產婦鎮痛后前1/2h的血氧飽和度較鎮痛前明顯降低,該組鎮痛1/2h后的頭暈發生率與常規組無明顯差異,研究組產婦安靜率遠高于常規組,P<0.05,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經比較,研究組產婦的穿刺過程中配合程度優、良的比例分別為56.7%、31.7%,常規組的優良比例分別為38.3%、20.0%,研究組優、良、差三項指標水平均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3 比較兩組產婦分娩中和分娩鎮痛后呼吸、 鎮靜效果

表3 比較兩組產婦分娩中和分娩鎮痛后呼吸、 鎮靜效果
注: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指標 研究組 常規組 P值呼吸頻率 鎮痛前 17±2 17±2 >0.05 鎮痛后前1/2h 19±3 17±2 >0.05 第一產程結束 18±3 18±3 >0.05 第二產程結束 18±2 19±3 >0.05血氧飽和度 鎮痛前 98±2 98±2 >0.05 鎮痛后1h 95±1.6 98±2 <0.05 第一產程結束 98±2 99±1 >0.05 第二產程結束 98±2 99±1 <0.05鎮靜評定 安靜 52(86.7) 44(78.6) <0.05 頭暈 8(13.3) 8(13.3) <0.05
將兩組患者實施藥物麻醉后的起效時間以及持效時間進行對比,研究組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本項研究中兩組產婦使用以上兩種鎮痛方式后,比較兩組產婦的滿意度情況,結果顯示研究組滿意、一般的例次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產婦在開始鎮痛后前1/2h的血氧飽和度遠低于常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該組的產婦鎮靜評定情況遠優于常規組,頭暈率兩組產婦無明顯差異,P<0.05,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目前硬膜外給藥是分娩鎮痛的常用手段,但由于很大一部分人精神比較緊張,痛閾低,椎管內分娩鎮痛不管是穿刺過程還是等藥物起效都需要一定時間,且疼痛會導致產婦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體動不合作。而不合作又增加了操作中損傷臨近組織器官和神經的風險,增加刺破硬外膜的發生率。瑞芬太尼是一種新型阿片受體激動藥,特點是起效迅速、作用時間短、消除快。靜脈注射瑞芬太尼的清除半衰期只有3~5分鐘。其代謝主要經血液和組織中非特異酯酶水解,不依賴于肝腎功能,持續使用不產生蓄積。董斌[6]研究發現靜脈給予瑞芬太尼可有效緩解產婦疼痛,并且安全性較高。本研究數據顯示瑞芬太尼靜脈自控對減輕產婦疼痛具有一定效果,與王淼[7]的結論一致。
本研究發現,研究組產婦開始鎮痛后前1/2h以的血氧指標水平遠低于常規組,但停止輸注瑞芬太尼后即緩解,較少的產婦出現以上情況,該結果與喬慧敏[8]研究一致。證實瑞芬太尼過量使用可能導致產婦血氧含量降低,在一定程度上與呼吸頻率、心率相關[9]。本項研究先行瑞芬太尼快速鎮痛再行椎管內穿刺,成功后用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進行硬膜外鎮痛,等椎管內藥物起效后停止輸注瑞芬太尼。研究組產婦的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組間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靜脈給予研究組患者的鎮靜舒適度更高,與龔芝萍[11]研究結果相近。可能是靜脈給予操作相比于硬膜外穿刺更為簡便[12]。本研究中研究組產婦的整體配合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使用瑞芬太尼鎮痛后研究組患者的痛感程度大幅度降低,由此對穿刺治療的配合度相應提高,進而促進治療順利進展,有利于降低產婦風險,保證產婦生命安全。本研究實施瑞芬太尼的研究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明顯低于常規組,P<0.05,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本項研究選取麻醉敏感程度較高的初產婦作為研究對象,該類產婦對麻醉藥物的敏感度更高,使用不同藥物麻醉的效果差異具有直觀性。瑞芬太尼可明顯縮短藥物起效時間,同時延長藥物作用時間,快速有效的為產婦進行鎮痛。總之,瑞芬太尼靜脈自控和羅哌卡因復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在分娩鎮痛方面均具有較高安全性,但產婦采用靜脈給予瑞芬太尼的鎮靜深度更高,血氧水平下降更明顯,在分娩鎮痛中應該瑞芬太尼時應注意給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