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梅
(欽州市靈山縣人民醫院第二手術室,廣西 欽州)
顱腦損傷是腦外科中一種十分普遍的疾病,臨床中大多借助手術對這類患者進行治療,但是,在手術結束后,極有可能引發顱內感染,對手術最終的效果帶來了十分不利的影響。所以,在術中,對顱腦損傷患者施予更具針對性的護理,能夠防控顱內感染的發生,同時,還可以促進患者各項神經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改善,減少其余并發癥的發生[1]。文章納入的時間段最開始由2017年12月直到2019年11月我院接受并治療的96例患者,現在總結如下。
選出我院接受并治療的96例顱腦手術病例,納入的時間段最開始由2017年12月直到2019年11月,把常規性護理的48例作為A組,把術中針對性護理措施的48例作為B組。A組性別:37例男患、11例女患;年齡:處于28歲-74歲這一階段中,平均(51.11±11.20)歲;顱內血腫、腦挫裂傷、顱內血腫合并腦干損傷患者依次是21例、17例、10例。B組性別:38例男患、10例女患;年齡:處于29歲-75歲這一階段中,平均(52.37±10.90)歲;顱內血腫、腦挫裂傷、顱內血腫合并腦干損傷患者依次是23例、19例、6例。通過比較2組病人的基礎資料后發現差異不明顯,可對比,P>0.05。
A組:施予常規性護理:隨時對患者自身的身體情況、生命體征等進行檢測;輔助患者處于舒適且適宜的手術體位;告訴患者手術有關的方法、所需注重的各項事項等。
B組:對患者施予術中針對性護理措施:
1.2.1 心理開導
因為患者對手術環境、各類設備、護理人員等都具有相應的懼怕感,所以,其較易出現焦躁、懼怕等許多負性情緒。為此,護理人員應多多地與患者間進行溝通,分散其注意力,以盡量地減少患者所出現的痛苦;在患者發生不安、不配合后,應立即對患者施予激勵與撫慰,借助易懂的言語,對患者解釋手術有關的方法、關鍵性、所需注重的各項事項等,全方位地清除出患者所出現的焦躁感、懼怕感,提升其對抗疾病的自信心,讓手術更為順利地得到實施。
1.2.2 處于舒適且適宜的體位
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戴好手術帽,并輔助其處于去枕仰臥位,把其頭部偏朝左側,在左側的肩膀下,放進“C”型頭架,方便在鋪好無菌巾后患者能夠進行呼吸;同時,在右側的肩膀下,放進軟枕,以全方位地暴露出右頸靜脈。在進行手術期間,在醫師成功進行頸靜脈穿刺后,可以取走在肩膀下的軟墊,減少患者的頸部因為長期側偏而引發的酸痛感。在患者身側的手術床墊下,放進墊手架,在不會對手術帶來影響的前提下,增強患者自身的舒適感;對于留置靜脈通道,應首先構建在患者左上肢手背中的靜脈或是前臂中的外側靜脈,對三通接頭進行連接,方便對藥液進行靜脈注射,降低由于身體被無菌巾覆蓋而引發的感染。
1.2.3 在術中各項護理
護理人員應隨時對患者自身的身體情況、生命體征等進行檢測,并備齊急救類藥物、物品等,隨時對手術的這一整個過程進行關注,參照手術流程,主動對醫師進行配合,隨時遞取各類手術所需物品;隨時對患者自身的意識、面部表情等進行觀察,并掌握患者是否出現各類不適感,盡早發現前驅有關的表現與癥狀,并借助相對應的對策,以減少肝性腦病的出現。在對頸靜脈進行穿刺期間,掌握患者是否出現血腫、出血等有關的情況。對于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應隨時掌握其嘔血方面的情況,如果血液被返流至呼吸道中,較易引發呼吸道阻塞、窒息,應馬上聯合醫師進行相對應的急救、吸痰等,如有必要,可以進行氣管插管或是氣管切開。在對患者施予頸內靜脈穿刺、放置支架、檢測門靜脈壓力期間,護理人員應輔助患者處于平臥位,并告訴其不可以隨便活動肢體,慢慢地進行呼吸或是短暫性地進行屏氣,使得醫生能夠成功進行操作。
1.2.4 在術后各項護理
在手術完成后,護理人員應對穿刺點進行15min-20min的壓迫,并對傷口進行加壓包扎;同時,還應告訴患者盡可能不要隨便活動頭部,若在頸靜脈穿刺位置出現方紗移位或是滲血、胸悶、呼吸困難等方面的問題后,應馬上告訴醫生加以處理;在手術完成后,對患者進行15min的觀察,在病情得到穩定且傷口沒有出現出血后,把患者移動至平車中,并把其送至病房。

表1 比較2組顱內感染的總發生率(n/%)
表2 比較2組各項手術指標

表2 比較2組各項手術指標
組名 拔管時間 拆線時間 住院時間A組(n=48) 3.33±0.17 14.08±0.63 22.03±0.27 B組(n=48) 2.27±0.86 12.58±0.40 18.96±0.58
表3 比較2組在護理前后GCS評分、ADL評分

表3 比較2組在護理前后GCS評分、ADL評分
組名 GCS評分 ADL評分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A組(n=48) 5.35±0.83 10.33±0.48 25.51±1.85 24.11±0.84 B組(n=48) 5.41±0.48 13.28±0.81 25.42±1.48 21.12±1.38
評估對比2組患者在護理后顱內感染的總發生率。
評估對比2組患者在護理后各項手術指標,而其中,各項手術指標主要包括了拆線時間、拔管時間、住院時間。
評估對比2組患者在護理以前、護理后GCS評分、ADL評分,GCS評分總分愈高精神狀態也就愈優;ADL評分總分愈低日常生活能力也就愈優。
數據一律數據軟件SPSS 23.0中處理,[%(n)]表示顱內感染的總發生率,組間檢驗用χ2;(±s)表示各項手術指標、GCS評分、ADL評分,組間檢驗用t,P<0.05時有意義。
在護理后,B組顱內感染的總發生率對比A組更低,具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見表1。
在護理后,B組各項手術指標對比A組更優,具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見表2。
在護理以前,B組GCS評分、ADL評分對比A組,沒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在護理后,B組GCS評分、ADL評分對比A組更優,具有顯著性的差異(P<0.05)。見表3。
在臨床中,顱腦損傷是因為暴力而引發的一種損傷,其病情十分復雜,且進展也十分迅速,較易給患者的身心帶來十分嚴重的危害[2]。而在顱腦損傷中,最為普遍的并發癥就是顱內感染,只要出現顱內感染,就會對患者給予十分嚴重的后果。為此,在手術結束后,臨床中應借助更具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對顱腦損傷患者進行護理。
術中針對性護理措施是近幾年在臨床中應用十分普遍的一種新興的護理方法,其要求所有護理人員都應具有更為良好的技能、知識,加之更為敏銳的風險防控觀念、責任意識等[3]。在進行手術期間,應隨時對患者自身的身體情況、生命體征等進行檢測,同時,還應備齊各類急救藥物、物品等。在患者出現窒息、嘔血或是胸悶、呼吸困難后,應馬上聯合醫師對其進行急救、吸痰,如有必要,還應對患者施予氣管插管[4]。另外,在進行手術期間,應隨時觀察各類情況,全方位地掌握患者的病情、手術環節等,隨時遞取各類手術所需物品,更為迅速且準確地對醫師各項操作進行配合,讓手術更為順利地得到實施[5]。同時,在進行手術時,還應掌握患者自身的感受,在成功進行頸靜脈穿刺后,應取走在患者肩膀下的軟墊,并盡可能地輔助患者舒展身體,處于舒適且適宜的體位下。在進行手術的這一整個過程中,都應借助心理開導來減少患者所出現的焦躁感、懼怕感,讓患者能夠隨時保持更為放松的身心狀態,在患者較難耐受疼痛后,借助親和的言語對患者給予激勵與撫慰,并轉移其注意力,提升患者對抗疾病的自信心,最終,減短手術所需時間,提升手術總的成功率,以促進患者盡早得到康復[6]。
綜上,術中針對性護理措施對于顱腦手術患者效果頗為顯著,建議臨床推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