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周傳勇 黨淺
虧損企業怎么治理?“僵尸”企業如何處置?山鋼集團的做法是:市場機制與經濟手段并用,一企一策、分類處置,突出重點、協調推進。
從2016 年開始,山鋼集團用4 年時間,通過內部重組、轉讓退出、扭虧為盈、協議移交、引進戰投以及破產清算等方式,累計完成了51 戶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僵尸”企業處置工作,盤活沉淀資產近14 億元,平穩分流安置職工3000 余名,走出了一條具有山鋼特色的處置道路。
“處置‘僵尸’企業沒有絕對的好招,就是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一企一策對癥下藥,而根本的手段就是市場化!”這是參與這項工作的主管部門負責人的切身體會。
山鋼集團所屬企業成立時間長,管理層級多,歷經經濟發展的各個階段,虧損企業和“僵尸”企業不在少數,而且形成原因復雜,不可能一個方子抓藥。山鋼集團系統分析各家“僵尸”企業形成的真正原因,用市場定位進行分類,對于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堅決進行市場化處置,對技術水平先進、有發展前景的企業按照“基于現實、挖掘潛力、逐步發展”原則激活內生動力,做到了“僵而未死”的企業盤一個、成一個、活一個。
成立于1992 年7 月的山東冶金煙臺賓館,經營范圍包括酒店管理、日用百貨、五金交電、鋼材批發零售,由于管理不善等諸多歷史原因,早已對外停止營業,長期虧損、資不抵債,靠不斷“輸血”養活職工,被省國資委和山鋼集團列入“僵尸”企業出清名單。山鋼集團對這家企業確定的處置目標是:一年實現產權和債權整體轉讓,并獲取4000 萬元以上處置收益。
煙臺賓館項目處置團隊經過調研分析,得出初步判斷:煙臺賓館以7000 多萬元的資產價值和煙臺居于山東省GDP 排名第二的沿海城市的區位優勢,如果與內外部養老或者開發房地產項目結合,應該會有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最后確定的處置方式是,掛牌轉讓產權加債權,在轉讓產權的同時回收債權,最大程度保障國有權益。
2017 年11 月20 日至12 月15 日,山東冶金煙臺賓館項目在山東省產權交易中心掛牌,經過40 多家規模企業的洽談和多輪艱苦卓絕的談判,最終確定了受讓方。隨著2018 年6 月27 日受讓方尾款全部到位,該項目成功轉讓,盤活7000 多萬元的閑置資產,使其由“出血點”變為“贏利點”,為山鋼集團帶來直接效益4700多萬元,收回債權2394 萬元,每年還會增加效益近千萬元。
同樣被列入“僵尸”企業出清名單的青島耐火材料廠,原本計劃由企業與地方政府聯合,規劃利用廠區工業遺存資源,建設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實現轉型升級。但因投資額度大、職工分流安置難等原因被擱置下來。后來經反復論證,確定了以對企業實施資產、債務重組,以土地、廠房、設備等實物資產出資的方式出讓股權,用轉讓款解決職工安置和歷史遺留問題。歷時兩年半,該廠的處置方案穩步推進。經測算,處置資產的收入高于處置資產的支出,實現了處置價值最大化。
“僵尸”企業處置第一難點,在于人員安置。山鋼集團堅持職工福祉、為民情懷的信念追求,把職工安置放在頭等重要位置,最大限度保障職工合法權益。

2019年,國銘鑄管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4.7億元,利潤1.79億元,上繳稅金1.1億元,創歷史新高(攝影/李建輝)
萊鋼機制公司有40 多年歷史,擁有電爐精煉、鑄造、機加工、鍛造、鉚焊等生產工序,可承接制作冶金、礦山、建材、化工等行業成套設備和備件。近年來,因喪失贏利能力、資不抵債、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等原因,拖了企業資本配置、運行效率和產業升級的后腿。山鋼集團通過法律手段,對其實施破產處置。其間,他們把職工平穩分流安置作為重中之重,系統謀劃、擴池開渠,使在冊所有職工均得到了滿意的去向。
濟鋼產能調整之后,原來附著在鋼鐵產業上的數家近鋼服務類企業漸成“僵尸”。山鋼集團和濟鋼在處置這些企業時,制定了職工分流安置的系統政策,通過提前退養、解除勞動合同等方式安置年齡偏大的職工,更多的職工則通過技能培訓之后,轉向山鋼集團內部的多家企業和省市所屬企業,職工的就業權、勞動權得到了保障,也為其他虧損企業和“僵尸”企業處置提供了借鑒。
山鋼集團把虧損企業治理與“僵尸”企業處置一體聯動,以“僵尸”企業預警機制形式,把兩者綁在一起,有效避免了“蓋棺定論”現象。
2016 年7 月,山鋼集團對長期虧損的淄博張鋼鋼鐵公司進行資產、債務重組后,以引虎入園方式,通過增量引入民營資本,成立永鋒淄博公司,采取“國有體制,民營機制”的混合所有制經營管理模式,用5 億元民營資本撬動起5 億元國有資產,使長期低效資產獲得了新的生機,迅速迸發出強大活力,企業從過去連續多年巨額虧損到現在成為創利大戶。永鋒淄博成立3 年時間,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5.23 億元、凈利潤11.44 億元,累計上繳稅金7.67 億元,職工收入實現翻番。
永鋒淄博不僅實現了扭虧為盈,還承擔了周邊居民冬季清潔供暖120 萬平米,社會、企業、職工均分享到改革帶來的紅利,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山鋼集團混改的典型范例。不管是自救式處置,還是引進民營、戰投、破產重組,只要有成效,哪種方法都可以試。山鋼集團從發展戰略高度指導權屬企業混改,明確了企業擬混改實施層次、混改方向,進行適應性調整和優化。超前研究以混改方式承接內陸鋼鐵產能轉移的可行性,為《山東省先進鋼鐵制造產業基地發展規劃》落地實施發揮主力軍作用。
濟鋼球墨鑄管公司積極響應《濟南市東部老工業區搬遷改造及落后產能淘汰行動實施方案》要求,于2016 年底全面停產,成為“僵尸”企業。為了最大限度盤活其產能和閑置資產,濟鋼與非公資本合作在蘭陵新設國銘鑄管公司,僅用12 個月就實現建成投產,當年投產、當年贏利,投產以來呈現了產銷兩旺的良好局面。目前,其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國行業第二。
破產不是處置“僵尸”企業的唯一手段,關鍵是如何盤活存量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變包袱為財富,讓企業展現應有的活力。山鋼集團正在建立并不斷完善制度和計劃,形成“僵尸”企業處置長效機制,形成集團公司和二級權屬單位上下聯動機制,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最大限度實現“僵尸”企業處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