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徐天寶/通訊員 張璞 王燦燦 徐坤
累計投入資金2300 多萬元,完成塌陷地綜合治理3651.16 畝,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對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要求目標;2017 年10 月,在第二屆國際土地復墾會議上,獲得“黃河泥沙充填復墾采煤沉陷地先鋒”榮譽稱號;2019 年12 月,“黃河泥沙充填采煤沉陷地關鍵技術及利用項目”獲自然資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今年是山東能源臨礦集團邱集煤礦(以下簡稱“邱集煤礦”)率先開展采煤塌陷區綜合治理的第9 個年頭。9 年來,邱集煤礦創新實施黃河淤沙充填、挖深墊淺、水利改造+生態利用“3+1”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利用模式,對企業綠色發展、生態復墾、循環經濟作出了有益嘗試,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坐落于德州市齊河縣境內的邱集煤礦,地處魯西北平原,2003 年12 月31 日建成投產,是山東省黃河北煤田第一對投產的礦井,為魯北煤炭供應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煤礦開采也使當地生態環境遭到一定的破壞,形成5000 多畝的采煤塌陷區,涉及3 個鄉鎮16 個村莊,塌陷區呈東北-西南走向,塌陷深度平均0.6 ~0.8 米。塌陷區土地的閑置和撂荒給當地經濟發展和人民正常生產生活造成了較大影響,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刻不容緩。
把采煤塌陷地恢復成沃野良田,再交還給農民耕種,是煤礦人的心愿,也是國有企業的社會擔當。為加快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進程,邱集煤礦黨委一上手就壓實了采煤塌陷地治理責任,把采煤塌陷地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領導小組,編制工作規劃,明確具體措施,制定《考核辦法》和《工作配檔表》,并簽訂目標責任書,形成了一整套制度保障體系,確保該項工作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具體部門現場抓。同時,該礦敏銳把握形勢變化,積極尋找與地方雙贏的結合點,多次邀請政府有關部門領導深入現場實地考察塌陷地現狀,科學制定采煤塌陷地治理規劃和目標措施,實現了地企聯動。2016 年下半年,邱集煤礦與地方政府、駐地村莊三方達成采煤塌陷地治理的共識,為全面展開采煤塌陷地治理利用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邱集煤礦綠色礦山建設全景
然而,受礦井可采儲量不足、下組煤注漿改造工程投入較大等影響,邱集煤礦生產經營一度十分困難,資金鏈異常緊張,治理資金來源成為制約塌陷地治理工程的主要瓶頸。為此,該礦引進社會資本參與治理,礦方承諾出資人可承包使用治理后的土地,實現雙方互惠雙利,也大大降低了礦方采煤塌陷地治理的資金投入。同時,該礦緊緊抓住、積極對接省級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資金分配的政策利好,多渠道籌集資金,多元化生態修復治理,2018 年、2019 年連續兩年爭取省級采煤塌陷地綜合治理資金扶持近千萬元。

邱集煤礦生態利用系統
“我們根據礦區采動的影響范圍,確定土地沉陷破壞范圍,并通過室內外模擬試驗確定取沙和輸沙參數,現場進行充填排水試驗,按照設計工藝進行土壤剖面重構,隨后進行農田生態系統及配套工程建設、復墾后土地質量監測及復墾土地高效利用技術優選,最后達到治理目標。”邱集煤礦黨委書記、礦長武善元介紹。
邱集煤礦利用采煤沉陷地靠近引黃干渠的“地利”優勢,創新實施“引黃輸沙淤填治理”工藝,對已經穩沉的采煤塌陷地進行一次性治理。結合長期的實踐探索,邱集煤礦把采煤塌陷地治理分為三大類:對已經穩沉的采取黃河淤沙充填方式進行一次性治理,對沒有完全穩沉的采取挖深墊淺、圍堰種植等方式進行治理,對輕微塌陷的采取水利改造、修渠排水方式進行治理。
據了解,引黃淤沙治理過程分為“修筑道路和溝渠、方田劃分和耕植土剝離、黃河泥沙淤填、表土覆填整平”四個階段。具體來說,就是將塌陷地表面的50 ~80 厘米耕植土進行剝離,用管道將黃河沉沙池泥沙水灌入塌陷區,水通過溝渠排走,用沉淀后的泥沙墊高塌陷洼地,待洼地“長高”到一定程度后,將被剝離的耕植土重新覆蓋回來,達到耕地標準,復墾后成為農田。“引黃輸沙淤填治理”工藝,不僅實現了采煤塌陷地的生態恢復和土地復墾,而且有效解決了引黃干渠清淤難題,實現了“治塌亦治淤”的生態效果。
“對于沒有完全穩沉的及輕微塌陷的采煤塌陷地這兩種情形,土地的破壞程度相對較小,恢復治理工藝比較簡單、容易實施,我們采用挖深墊淺和水利改造進行治理。”邱集煤礦農事協調辦主任鹿佰勇介紹說。
把治理完成的采煤塌陷地恢復成合格的基本農田,是邱集煤礦對采煤塌陷地進行綜合治理的根本目的。該礦除了對已經穩沉的采用“引黃輸沙淤填治理”工藝外,對于另外兩種情形也各有治理方案。挖深墊淺復墾模式用于沉陷較深、有積水的高、中潛水位區域。針對塌陷區季節性積水較深的地方,組織人員在旱季進行挖深取土,將土方充填到塌陷較淺的區域,然后較淺區域復墾為耕地,較深區域就勢建塘養魚,并在魚塘邊坡地栽樹種草,改善塌陷區的生態環境。截至2019 年底,邱集煤礦采用“引黃輸沙淤填”工藝治理采煤塌陷地1892 畝,交付地方政府1612 畝;采用挖深墊淺、水利改造方式治理采煤塌陷地1147.51 畝。
本著“生態利民、治理惠民和綠色發展”原則,邱集煤礦因地制宜推進多元化綜合治理,打造了養殖基地、糧食生產基地、蔬菜生產基地等,使當地居民充分享受采煤塌陷地治理帶來的生態紅利。與地方政府共同建立起“田園農旅休閑康養基地+標準化生態循環種植養殖園地+農企多業態融合一體化經營”運營模式,帶動鄉村振興,周邊農戶種植治理后的農田近1 萬畝,預計年直接收益1500 萬元。
目前,生態園已治理利用611.65 畝,整體道路及環形河道、中心湖已全部完成施工。生態園觀賞魚養殖基地成為黃河北最大的觀賞魚養殖基地,年產值可達40 萬元。同時,建立了蔬菜采摘大棚5 座,種植各類樹木6140 棵、玫瑰1100 棵,養殖魚苗4000 斤,種植蓮藕3500 斤,應季經濟作物及瓜果蔬菜大量種植。水中有魚、岸邊有樹,當地居民擁有了一座茶余飯后休閑娛樂的“后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