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班牙狂想曲》有別于其他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本文主要以高難度曲目《西班牙狂想曲》為例,從作為演奏者的個人視角為切入點,分析《西班牙狂想曲》在演奏技巧方面的訓練要點。
【關鍵詞】李斯特;西班牙狂想曲;演奏技巧;訓練要點;高難度曲目
【中圖分類號】J60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9-0013-02
【本文著錄格式】馬堃杰.《西班牙狂想曲》在音樂會準備中的各種技巧性音型的訓練要點[J].北方音樂,2020,05(09):13-14.
筆者依據自己在準備畢業獨奏音樂會時研究和練習《西班牙狂想曲》的經驗,對該曲在彈奏技術方面(快速輪指音型的準確性與顆粒性訓練、密集八度音型的訓練、三度音型快速演奏的訓練、快速大跳音型的準確性訓練等)進行了一些較為系統的梳理、研究與分析,并歸納出一些學習心得和研究方法。以期通過個人總結出的訓練方法與建議,能夠幫助到學琴者在正式演出時提高舞臺表演的藝術水準和把握性。要想駕馭各種技巧性音型,除了花費大量時間練習之外,更重要的是還需具備正確的演奏意識以及科學的訓練方法,才能達到最終理想的演奏狀態。因此,筆者對如何訓練各種技巧性音型展開了一些結合自身學習體會的思索。
一、快速輪指音型的準確性與顆粒性的訓練
在《西班牙狂想曲》尾聲部分中,有一段雙手輪指的技術片段。演奏者們都知道,要想快速地將輪指彈奏清楚,是不容易做到的。如譜例1-1所示,在高速輪指的過程中還要將左手所隱藏的主旋律突出出來,這將給演奏這一技術片段增加不少的難度。演奏到此段落時,演奏者的手部肌肉已經處于相當疲憊的狀態,如果沒有科學的訓練方法,演奏者們很難將此片段發揮到理想狀態。這一技術片段的要求在于快而靈活,聲音富有彈性。所以在練習時一定要做到“外緊內松”。所謂的“外緊”指的是手指關節抓緊,指尖在與琴鍵接觸時,一定要將每個音彈到琴鍵的底部。通過指尖發力到琴鍵的底部后,琴鍵反饋給手指一個向上的反作用力,這一點需要在練習過程中認真體會。這個反作用力也是“內松”的基礎。相對應手指尖在快速彈奏輪指的緊繃狀態來說,“內松”是指整個手腕及手臂的放松。如果在演奏這段輪指時,只專注于將每個音彈清楚而忽略了放松的過程,整個手臂很快就會處于僵硬的狀態,隨之而來的將是各種漏音、錯音與“音色笨拙”的聲音。因此,在慢練時一定要堅持“外緊內松”的原則,通過慢練來感受剛剛講述的反作用力帶來的放松,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找到緊與松的平衡后再提速,不難發現彈奏這段輪指變得容易不少。
通過上述方法培養出正確的彈奏習慣后,可以試著給每四個音加一個重音。在這里加重音有兩個目的,其一,在快速演奏時能通過更好的肌肉記憶,提高彈奏的準確度;其二,因為在演奏快速輪指的過程中,沒有像慢練時有相對充裕的時間來放松手部肌肉,所以可以將四個音為一組,除去加上重音的那個音,其余三個音可以更好地找到放松的狀態。這樣就減輕了演奏這個片段的負擔,使演奏者能夠相對從容地完成這一技術難點。
二、密集八度音型的訓練
在《西班牙狂想曲》中,密集八度音型是作為此曲推動音樂發展高潮的重要寫作手段,所以演奏者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去訓練密集八度音型,是非常重要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編排指法
在快速演奏密集型八度的過程中,要想”又快又準”, 合理的編排指法是一個很關鍵的步驟。因為只有通過手指指法的合理編排將音與音之間建立了聯系后,演奏才能夠變得流暢快速。這一點不僅適用于八度的跑動,也適用于單旋律的快速進行。在練習過程中,建議多交替使用雙手的3、4、5指。編排好指法后,應先分手單獨將編好的指法用單音去練習。在此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校正所編排指法的合理性,一旦有不流暢的地方應及時改正,最后得出最順手的指法。
(二)手腕擺動與八度音彈奏位置準確性之間的密切聯系
筆者通過多年學習及練琴經驗總結出演奏者在快速彈奏密集型八度音進行時,如果沒有手腕的帶動,彈奏位置的準確性較難保證,導致不易彈出連貫快速的跑動,也將影響音符走向的表現效果。所以,在練習過程中應用慢練的方式找準八度音彈奏的位置,在這個過程中演奏者應該特別注意手腕擺動的運用:根據音符的走向,手腕隨著這個方向緩慢的移動,在移動過程中,手腕的擺動幅度不宜過大,幅度過大,手指將會依賴手腕的幫助,導致降低手指本應有的主動性,所以如何把握手腕擺動的幅度是非常重要的。
三、三度音型快速演奏的訓練
三度音型在《西班牙狂想曲》中的霍塔舞曲部分占了非常大的篇幅,三度音型的快速演奏所產生的音樂效果又能夠非常形象地表現出霍塔舞曲熱情歡快的風格特點,因此,要想將此曲演奏得出彩,練好三度音型是至關重要的。
(一)注重手指支撐訓練
想要在三度的快速跑動中彈清楚,手指的支撐是必不可少的,而這種支撐必須要在慢練的過程中去感受。經過一段時間的慢練,慢慢找到支撐后,手指的獨立性也會隨之增強,這時用中速去驗證慢練的效果,明顯感受到跑動起來比之前彈的更清楚。
(二)合理使用手腕的重要性
經過不斷的慢練,手指的支撐也不斷加強,當提到原速演奏時,往往會發現手指仍有彈不清楚的狀況發生,這是因為在高速的三度跑動中,手型受到了“三度”這種特殊音型的限制,所以光靠手指的獨立性是不夠的,在合適的地方用上手腕能夠解決手指彈不清楚的狀況。
合理使用手腕第一,不要過多的使用手腕,因為手腕使用過多會破壞樂句的音樂走向;第二在使用手腕時,手腕不宜動作過大。手腕的動作過大仍會破壞音樂整體情緒,還會使聲音變得笨重失去靈動性;第三,音型比較繁瑣且手指不容易彈清楚的地方,多用手腕去幫助完成彈奏,難度就會減輕不少;第四,在使用手腕的過程中,指尖仍然要站住,不能因為使用了手腕,手指就放松了。
四、快速大跳音型的準確性訓練
曲中有一片段右手變成了快速大跳音型,由于已是尾聲部,大多數演奏者的手已經處于較為疲勞的狀態,所以如果沒有有效的訓練方法,是很難將譜例中的快速大跳音型彈奏清楚的。
(一)指尖的力量要傳到琴鍵的底部
很多學琴者在練習大跳時都忽略了將指尖的力量傳到琴鍵的底部。在快速演奏大跳時由于琴鍵與琴間的距離很遠,尤其是在快速的大跳中手指很容易彈不清楚,所以在練習時如果不將指尖的力量傳到琴鍵的底部的話,要想在以后的速度上和音色上達到很好的效果是不現實的。
(二)將重音放在每一組大跳中的小拇指上
給每一組大跳的小拇指加上重音,就好比是彈簧有了彈力一樣,在彈簧所承載最大拉力的范圍內不管彈簧拉伸得再厲害它始終還是會回到原位。每一組大跳加上重音,就等同于演奏者將整個手掌的重心通過手指放到了重音上,這樣不管音與音之間有多遠,它們之間就像連著彈簧一樣,彈奏的準確性會提升很多。需注意的是手腕是重心轉移的重要紐帶,在大跳的練習過程中,手腕的介入是至關重要的。在找重心的過程中如果不用手腕而是用小臂去代替,最后的演奏效果就是:速度提不上來,手很容易出現疲憊狀態。所以在練習這種大跳的高難度技巧時,科學的練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五、裝飾音的訓練
在《西班牙狂想曲》里的裝飾音,大多數是緊跟著快速大跳過后的。在這種情況下,既要保持裝飾音的準確性,又要做到符合這首曲子所要求的裝飾音音色效果,這是較為困難的。這首曲子里的裝飾音以輕快靈活為主,針對這種裝飾音,應該將其分為兩步去練習。
(一)練習”把位”
練習”把位”可以理解為找到有把握的位置。在慢練的過程中,可以將裝飾音的第一個音與跟這個音有聯系的前一個音進行反復練習去尋找有把握的位置。當找好位置過后,再用相對應的每一個手指把這一組的裝飾音全部瞄準,然后將它視為一個整體,并以這個整體再次與裝飾音的前一個音進行反復練習。演奏者通過這樣的方法不斷練習裝飾音,彈奏的準確性是很容易提高的。
(二)用指尖去彈奏裝飾音
在裝飾音的彈奏中,演奏者若借助手腕的幫助,彈奏難度技巧雖減輕不少,音色卻達不到曲目所要求的最佳效果,于是為了使裝飾音達到此曲應有的最佳聽覺,在練習時應該做到只用手指尖的力量去彈奏,不用手腕去”幫忙”。在這種彈奏要求下,快速彈奏裝飾音時,由于演奏者沒有充分的時間去做準備,所以使用指尖去演奏這里的裝飾音必須要全身心的高度集中,使手指指尖的靈敏度達到最佳。
六、結語
本文對高難度曲目在音樂會中準備的技巧訓練方法和心理緊張問題等展開了一系列的分析與討論,并較為細致地講述了綜合分析與研究作品可以對演奏質量起到的促進作用。以上觀點都為筆者親身實踐及翻閱文獻所得出的結論,較為真實可行。筆者希望文中所談到的訓練方法、及相關專業素質的培養思路,能夠幫助廣大專業工作者提升在音樂會表演中高難度曲目的演奏質量。
參考文獻
[1]史蘭倩斯卡.指尖下的音樂[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6-1.
[2](美)漢密爾頓(C.G.Hamilton)著,周薇譯.鋼琴演奏中的觸鍵與表情[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5-1.
[3](美)瑪德琳娜·布魯塞爾著,周彥,伍維曦譯.練琴的藝術[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5-1.
[4](波)約·霍夫曼著.論鋼琴演奏[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0-8.
[5]露絲·C.弗里德伯格著,張志羽譯.成功演奏家攻略[M].北京:人名音樂出版社,2007-4.
作者簡介:馬堃杰(1992—),男,四川省達州人,碩士,成都師范學院音樂學院青年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