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樂與舞蹈是藝術的姊妹花,二者融合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選擇舞蹈的時候要關注音樂與舞蹈的結合點,找到他們之間的教學共同性,以此來展開教學活動。本文從舞蹈的融入形式具體的研究了音樂課堂的實施策略,意在喚醒教師對于舞蹈的關注,對學生藝術素養的關注。
【關鍵詞】舞蹈;小學;音樂;融合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9-0211-02
【本文著錄格式】姚雨晴.融入舞蹈,讓小學音樂課堂更加精彩[J].北方音樂,2020,05(09):211-212.
舞蹈與音樂相融合的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得到更有效發展。“音樂是審美的藝術。”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與舞蹈的融合過程中,音樂的藝術呈現更加的鮮明。當前的音樂教學活動比較單一,尤其是小學的音樂課程,被認為是副科的音樂課堂中幾乎沒有學生想要的審美,聽唱的傳統教學模式比較受教師歡迎,既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完成教學內容,又可以讓學生感到有所收獲,學會了一首歌,就是最有效的教學。當然這是一個誤區,音樂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學會音樂知識,更要讓學生懂得審美,懂得品質。舞蹈與音樂融合的途徑有很多,在課程導入環節、理解音樂作品內涵的過程中以及拓展音樂知識的過程中都可以將舞蹈融在其中。這不是一種刻意的安排,而是一種藝術的鍛造。
一、以舞蹈引入新課,豐富學生的視覺體驗
導入環節不能隨意化,關系著學生的聽課狀態以及對于音樂的探索欲望。導入的成功與否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成正比,在舞蹈與音樂的融合中,舞蹈可以用在課程導入環節,小學生們對于新奇的事物總是沒有什么抵抗力的,上課伊始,若使欣賞到一段優美的配樂舞蹈,那么就會使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也能夠使其迅速的融入到本課的學習中去,在這樣的舞蹈中,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去猜測自己舞蹈中的主題,使學生的探究欲望更加的強烈。
例如在《野蜂飛舞》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用舞蹈引入課程,上課伊始,教師變身為一只活潑可愛的小蜜蜂,隨著音樂翩翩起舞,學生們都會深深地陶醉在教師的舞蹈中,會感受到那種活潑和熱情的情緒,在這樣的舞蹈中,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也許他們會思考,我們今天要學什么?舞蹈和今天學習的課程是不是有聯系?在學生的思考中,他們就會產生學習的期待感。“同學們,你們能不能猜出我剛才的舞蹈的主題是什么?”學生們開始嘰嘰喳喳的討論起來的,很多同學都想到了小鳥、蜜蜂、風箏等主題,在這樣的等待答案的心理期待中,教師開啟課程,那么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當前的音樂課程導入中,很少有教師去精心設計,生怕課堂上預留的教學時間不夠或者將學生的思緒帶偏,而正是這樣的原因,為了使課堂更加高效,使學生能夠在短時間內了解作品的深層意蘊,能夠對所學的音樂作品充滿期待,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用舞蹈詮釋音樂,融合藝術的多種形態
音樂的旋律學習中需要學生去自主性的把握,無論教師怎么滲透和講解,都不能代替自己的學生。使學生充分展示出學習的自主性,讓他們在一種更為自主、開放和輕松的環境中去感受作品,這樣的教學才是高效的。在課程改革實施以來,學生的主體性備受關注,《小學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的指出了要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愛上音樂,舞蹈詮釋了音樂的教學策略是一種對小學生而言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它可以讓行動與精神達到一種完美的融合,可以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提升其對于音樂的審美力。
例如在《迎來春色換人間》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去傾聽歌曲,然后在通過舞蹈來表現音樂,“同學們,在你們欣賞這首歌曲的時候,你們有沒有想要跳舞的沖動過呢?那就讓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動起來吧,我們隨著音樂跳起來, 邊跳邊欣賞別的同學的表現,我們做一群春天里快樂的小鳥吧!”學生們在教師的鼓勵下,都跳出了動人的舞蹈,雖然他們的舞姿還比較的稚嫩,但是在與其他同學共舞的過程中卻感受到了音樂的最恰當的表現形式。“你能不能說出你舞蹈的動作為什么會出現時而有力時而舒緩的情況呢?”學生們都在這樣的問題中感受到了音樂節奏的變換,感受到了旋律中的美感。
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懂得舞蹈律動對于音樂教學的重要意義,無論是在情感上還是在學生的生理發展上,都能夠取得較好的效果,在具體運用的時候,苦于學生的評價環節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大都選擇了放棄。教師不能在有效的時間內對每個學生都有深刻的了解,事實上,教師可以將這個主動權交還給自己的學生,讓生生互評。
三、把舞蹈配上音樂,體驗音樂的情感態度
用舞蹈檢驗音樂感知力,這也是音樂與舞蹈融合的一個策略。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可以涉及相關的練習,自己去表演一段舞蹈,讓學生在諸多的音樂中為舞蹈選擇合適的音樂,這樣的教學方式中,音樂的情感態度會被無形中得到理解,學生也會在一種充滿著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空間中懂得音樂背后的情感。除了教師自己跳舞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跳,隨便跳一段舞蹈,然后自主配樂,講出自己的創作歷程,講述舞蹈與音樂是怎么成為一家人的。策略和形式有很多,教師只需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本節課教學的重點去研究哪一個策略更加契合和有效。
例如在《森林與小鳥》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去欣賞一段有關的舞蹈,教師自己去創編一個適合這首歌曲的舞蹈,讓學生仔細地欣賞,“同學們,我剛才跳的這段舞蹈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呢?你有沒有從我的動作和表情中觀察到什么呢?下面,我這里有三個曲子,你們來為這段舞蹈選一個合適的好不好?”學生們的積極性非常高,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聽音樂找答案了,于是教師就可以準備三個不同的曲子,讓學生在選擇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感受音樂與舞蹈相融合的美妙。
當前的小學音樂教師中的確也存在著不了解學生的現象,也許正是因為自己對于課堂的不關注,對學生的不啟迪,就會使學生與藝術失之交臂,這樣的教學行為與音樂學科開設的初衷背道而馳,是不可取的。
四、以舞蹈提升音樂,提高音樂的欣賞水平
音樂欣賞,是學生走進音樂的又一途徑,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為學生搭建一個和諧而又溫馨的環境,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時候能夠達到多種感覺器官的融合,比如觸覺、聽覺和視覺的三重融合。舞蹈可以滿足學生的視覺和觸覺的體驗,在學生合作來表演舞蹈的時候,他們可以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借助舞蹈來欣賞音樂,就可以在無形中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音樂欣賞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現舞蹈與音樂的融合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去靜靜欣賞,從而有效提升自我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瑤族舞曲》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學生搜集一段有關的瑤族舞蹈,制作成學生喜歡的幻燈片,展示舞蹈的基礎動作,學生熟悉動作的要領后,再為學生播放瑤族舞蹈與舞曲的結合的視頻,讓學生去欣賞,“同學們,你們能不能看到瑤族舞蹈有什么特點嗎?”“老師,我覺得瑤族的舞蹈中的鼓、歌、舞之間融合的非常好,這樣的舞蹈節奏感很強,我挺喜歡的。”“老師,我覺得看著舞蹈、聽著音樂真的是一種絕美的享受,體現出一種豪邁、奔放、堅強和勇敢的民族性格。”學生們都能在音樂與舞蹈的融合中提升審美素養。“同學們,你們說的非常好,其實瑤族的舞蹈中的確有著狩獵、農事和祭祀的信息,所以呈現出的音樂也是比較有力的。”在教師與學生的共同欣賞中,學生獲取的知識量很大,審美水平也得到了一些提升,他們可以在舞蹈中感受音樂,亦可以在音樂中感悟舞蹈。
教師在選擇多媒體素材的時候,要關注學生的接受程度,盡量選擇一些學生喜歡的有節奏感的、表現力比較強的舞蹈,不要選擇那些抽象的、小學生看不懂的藝術表現形式,這樣他們才能在欣賞的過程中逐漸提升審美能力。
五、以舞蹈拓展音樂,延伸音樂的藝術廣度
音樂的世界是廣闊的,在廣闊的音樂世界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可以得到無限的發展。怎么去延伸音樂的藝術廣度呢?怎樣為學生打開更廣闊的藝術世界呢?舞蹈可以發揮作用,在教學的最后拓展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去欣賞一段配樂的舞蹈,讓學生去在課下研究音樂作品的創作主旨,在這一主旨下,還有哪些音樂作品值得去研究和學習。學生自己在家與家長一起來尋找,在下節課的時候與其他同學一起交流討論,展示自己的作品,說出自己的選擇依據,這樣,學生在無形中就拓展了音樂的外延。
例如在《愛的人間》這節課的講解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先去欣賞歌曲,并且去欣賞歌曲背景下的舞蹈,學生感受音樂與舞蹈的融合中,了解了音樂的愛的主題,在這樣的舞蹈與與音樂融合的過程中,教師在課程的最后階段,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同學們,你們能不能將有關愛的主題的音樂作品挖掘出來?注意舞蹈與音樂的融合,再下節課的時候,將你欣賞的作品帶過來,我們一起來交流討論一下,好不好?”學生們都很積極,有的在課堂中就想出了自己要聽的歌曲,“老師,我知道一首歌就不錯,《愛的奉獻》,我聽過,這首歌我下節課一定拿給大家一起欣賞。”“老師,我覺得《我的好媽媽》這首歌曲也不錯,唱出了媽媽對我們的無盡的愛,這樣的愛我們真的無以回報,雖然聲音很稚嫩,但是卻唱出了我們的心聲。”學生們都快樂的、充滿著的幻想和期待的下課了,相信這個作業應該是所有作業中他們最愿意去完成的。
讓學生能夠欣賞到同一主題下的音樂的不同的呈現形式,就可以懂得音樂創作的多種技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展示一段音樂,讓學生自己去尋找與其匹配的舞蹈,這樣的融合中他們的審美能力就會獲得提升,藝術的品質也可以得到鍛造。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舞蹈元素不可或缺,教師要積極挖掘出舞蹈與音樂的融合手段,用自己的課堂教學智慧實現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關注學生主體性,本文從即興舞蹈、舞蹈導入課程、舞蹈拓展音樂外延以及舞蹈理解音樂情感等角度研究了具體的課堂實施策略,意在喚醒教師對自己課堂的關注,引導學生熱愛藝術,勇于用藝術去詮釋生活。
參考文獻
[1]蔡銀花.借助情景表演促進小學音樂教學[J].名師在線,2019(32):69-70.
[2]周雅.趣味性教學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8):240.
作者簡介:姚雨晴(1994—),女,漢族,江蘇蘇州,本科,小學音樂教師,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