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合唱要求演唱者擁有較強的音樂綜合素養。在中小學合唱訓練中,如何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音準概念,是合唱團可持續性發展的基礎和關鍵。
【關鍵詞】音準;音距;固定音高;依賴鋼琴及脫離鋼琴;聆聽
【中圖分類號】J616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12-0001-03
【本文著錄格式】張展璧.如何在童聲合唱中培養良好的音準[J].北方音樂,2020,06(12):228-230.
合唱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奧地利、瑞典、芬蘭等許多有著悠久合唱傳統的歐洲國家,合唱教育作為音樂教學中重要的環節,貫穿在學習成長的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統一、精準、平衡、和諧”是合唱藝術的鮮明特點,學生良好的音準概念是合唱團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和前提,也是在合唱訓練中指揮及教師亟待解決的難題。筆者15年童聲合唱的學習經歷及18年的合唱教學實踐,結合在第一屆由中央音樂學院舉辦的“中國合唱青年指揮領軍人物培訓班”的指揮學習經歷,對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準概念淺析以下觀點。
學生音準概念的模糊大致可分為以下兩大類型:一是沒有固定音高概念,對音程即音與音的的距離“遠近”沒有聽辨能力;
二是有一定的音高概念或器樂基礎,由于氣息支持及演唱技巧未能達到要求而形成的音準問題。
音準訓練是一個針對性強、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不同類型的學生,教師自身要有清晰的辨別能力,要用不同的手段及辦法予以糾正。
一、既依賴鋼琴,又脫離鋼琴——循序漸進,提高學生聽辨及模唱的準確性
音準是評價合唱隊員最重要的指標之一。 只有具備良好的音準及音程概念,才能為日后進一步的和聲訓練及多聲部訓練打下基礎。在音準訓練中,鋼琴是最重要的工具,從學生依賴鋼琴、辨別音高到離開鋼琴做到“心中有音”,是一個逐漸推進的循環過程。
(一)重視音階的聽辨與跟唱
聽音包括聽單音、音程、和弦、旋律,而一切的基礎則是建立在有準確的音高概念基礎上,更淺顯地說,就是把音與音之間的距離記在心上。初接觸音樂的學生孩子需要對音階的排列有深刻的認識,合唱入門階段,音階模唱是每節課必須進行的內容。每節課可以采用跟琴模唱音階——彈標準音——清唱音階——對音的循環練習,把高音譜號小字一組的音階反復鞏固。通過反復的模唱上下行音階,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音距”的概念,最終做到能基本準確地清唱音階,為練習模唱音程做好準備。
(二)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固定音高概念
固定音高概念對于合唱隊員接觸無伴奏作品及無調性的派作品有著重要意義。對于初學者來說,首要的是熟悉標準音及中央C的位置。
1.尋找標準音
在每節課的音階練習后,讓學生嘗試清唱出標準音“la”。開始訓練時,學生會覺得難度較大,不易唱準,老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剛剛唱完的音階練習,回想音高,喚起學生的音高記憶。通過反復的練習,大多數的孩子都能較準確地記住標準音的音高位置,對于能力稍弱的孩子要繼續進行上下行音階的復習,直到基本記住“la”的音高位置。
2.為“do”音找朋友
音階練習后,把學生自由組合,兩人分為一組,其中一人固定演唱中央C“do”,另一人為“do”音“找朋友”,可隨意唱出音階中的不同音高,形成do-mi do-so do-la do-fa等音程,讓學生在游戲中熟悉中央C“do”的位置。
3.在音程練習中著重四度、五度、八度等純音程的訓練,體會起音與落音的位置統一
|1 4 1- | 2 5 2- | 3 6 3-|4 7 4-| 7 4 7-|6 3 6-|5 2 5-| 4 1 4-|1- - -||
以上是一條四度音程練習。相對而言,合唱歌曲中三度與六度的聲部配置最為常見,教師也多以三度音程為為聲部的發身練習。但以訓練效果而言,四度、五度及八度音程的訓練更能達到訓練音準的目的。合唱團可首先以齊唱形式,與鋼琴合作完成以上的四度音程練習,而后清唱此條練習。在練習中,最容易出現的音準問題,是每小節的最后一個音容易比第一個音偏高,此時,需要通過鋼琴重新對音,達到起音與落音的位置統一。當音準基本達到要求后,可進入四度音程的聲部和聲練習。
Soparno| 1 4 1-| 2 5 2-|3 6 3-|4 7 4-|5 1 5-|1 5 1-|
Alto | 4 1 4-| 5 2 5-|6 3 6-|7 4 7-|1 5 1-|5 1 5-|
Soparno|7 4 7-|6 3 6-|5 2 5-| 4 1 4-|1- - -||
Alto |4 7 4-|3 6 3-|2 5 2-| 1 4 1-|1- - -||
以上的四度音程和聲練習同樣是以跟琴演唱及清唱訓練交替進行。起音與落音的音準統一依然是練習的關鍵。如此類推,五度及八度音程的訓練也可在發聲練習中循環采用。純音程對音準要求精確、細致,尤其是fa\si等不穩定音的頻頻出現對學生更是不小的挑戰,純音程的練習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音與音之間距離感的識別能力。
4.“二度音程輪唱”——感受個體聲音的獨立性
在四度、五度、八度等音程能較好完成的情況下,可以加入“二度音程輪唱的練習。
Soparno | 1 2 2 3 | 3 4 4 5 |5 6 6 7 |7 1 7 1 |1 7 7 6|6 5 54|
Alto | 0 0 1 2 | 2 3 3 4|4 5 5 6|6 7 7 1|0 0 1 7|7 665|
Soparno |4 3 3 2|2 1 1 ||
Alto |5 4 4 3|3 2 2 1| 1 - ||
以上是一條二度音程的輪唱曲。不協和的二度音程經常出現在各類現代派合唱作品及無調性作品中。練習此條練聲曲時,可以在不同的調上,利用不同母音、不同速度,由易到難地變化演唱。最后由鋼琴給出固定音,或由合唱隊員找出標準音,清唱此輪唱曲。
音準是音樂中重要的基本元素, 以上的練習有利于學生逐漸培養良好的音準習慣,做到既依賴鋼琴的固定音高,又能在演唱脫離鋼琴,把固定音高印在心中。
二、指揮手型在童聲合唱訓練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動作宜少不宜多,幅度宜小不宜大”。這是筆者對于指揮調整童聲演唱時手型狀態的概括。
(一)長音保持容易掉落時,需要及時用手型承托
當孩子在演唱長音時,氣息保持不夠導致音準偏低時,需要指揮及時發現并用手型加以承托。承托長音時,手勢宜平,盡量平緩地往上漸漸承托,讓聲音位置拉高并穩定下來。如果手型仍在大幅度地揮打圖示,會導致孩子的聲音更加不穩定,甚至持續偏低。
(二)在作品出現同音反復時,指揮手勢只需給出句子的音頭,其他時間盡量保持靜止
同音反復,尤其是跳音、頓音的同音反復,學生很容易出現逐漸偏低或音準不穩的情況。指揮劃出圖示時,要特別注意,在給出重音音頭后可以將手心的空心提起,保持住氣息的提拉與高位置,只給出重拍的拍點,并減少手上線條動作。
(三)當孩子準備演唱音程大跳,或急吸氣,演唱較高音區時,孩子容易出現音準偏高的情況
指揮可以提前在手勢上給出預示。手心可以盡量放平,并把手勢的高度放下,往腰間放,并用手勢提示孩子——提起眉心,拉緊腹部,保持掛住好位置,保持氣息的充足。
(四)預示拍的清晰,對學生演唱音準非常關鍵
預示拍的運用是指揮學中的重要環節。對于童聲合唱的音準也是至關重要。預示拍的清晰與否直接影響孩子們的吸氣,各種預示拍的處理、幅度、手型,對孩子的音準影響很大。作為指揮,要對各種拍子的預示拍認真學習并合理運用。
三、容易被忽略的中低音區(自然音區)的音準問題。
在發聲練習中,教師往往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高音區的練習上,容易忽略中低音區即學生自然音區的音準問題。在少年變聲期前后,自然音區主要指從中央C do以下三度,以上六度這一組八度音程。這個音域與學生聲帶的自然發聲狀態位置一致,唱起來絲毫不費力氣。此音區恰恰成為音準問題的“重災區”。
(一)嘗試平躺,用“睡眠呼吸”練習深氣息
中低音區的音準通常容易偏高,大部分是由于吸氣不深、不充分造成。腹式呼吸法已在合唱中普遍推廣使用,學生在運用腹式呼吸時最大的問題是難以堅持并在演唱中熟練運用。教師可在訓練時嘗試有趣的“平躺睡眠呼吸”練習,模仿瑜伽訓練的呼吸意念法,把腹式呼吸變成歌唱中最順其自然的氣息狀態。
人體在睡眠中的自然呼吸,往往是悠長、深厚的腹部呼吸。在練習中,教師首先關閉合唱室內的燈光,讓學生在木地板上自然平躺,閉起雙眼,體會每個人自然的睡眠呼吸,可著重讓學生感受腹部的變化:吸氣時,腹部輕輕鼓起;呼氣時腹部漸漸收緊,盡量把氣息延長。雙手可向上緩慢抬高,然后自然下垂,體會肋骨呼吸、張開,腹腔擴張的感覺,學生通常對睡眠呼吸興趣濃厚,通過每晚入睡前三至五分鐘的練習,歌唱時,腹式呼吸的運用就會如條件反射般自然、持久。
(二)“喉頭”位置偏高容易導致中低音區音準偏高
學生在中低音區演唱時,時常會出現因“喉頭”位置偏高導致的音準偏高。教師應該細心聆聽,重點幫助其克服“喉音”和“白聲”。發聲練習前,可以先引導學生做打哈欠的口腔打開動作,要求學生模仿打哈欠時的口腔狀態,然后上下唇輕輕閉合,感覺喉嚨像豎了一個小鴨蛋或口里象含了半口水,口腔和喉嚨的整體是打開、圓滑、松弛的,可引導學生用手輕柔地撫摸頸部的喉頭位置,暗示喉頭放松,造成一種感覺上的高位置頭聲。
喉頭位置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教師還可以讓其體會“倒抽一口氣”“吃一驚”等日常生活中的動作,引導孩子打開喉嚨,保持“O”字的嘴型。可以向學生形象地比喻為氣體如“聞花香”般被吸入,如一束光線般沖擊聲帶,喉嚨處的軟口蓋部分已被輕輕“拎起來”,喉嚨下沉到腹部,從口腔—喉部—腹部形成了均勻膨脹的“氣柱”。通過形象的表述,使學生明白演唱時正確的口腔狀態,從而更好地解決中低音區的音準問題。
四、幫助維持音準的小竅門——有趣的心理暗示
(一)在音程練習的過程中,不同的手部動作,能有效地提高學生對“音距”的辨別能力
例如:在半音及二度音程的練習中,可配合雙手做手掌與手心緩慢的撫摸動作。提示二度音的距離就猶如手掌和手心和距離一般——貼合、緊密。這種提示有助于學生理解半音之間的黏合性。
(二)在肢體語言幫助音準的心理暗示中,存在有趣的“逆向思維”現象
(1)當學生在演唱中氣息支撐困難或聲帶出現疲勞時,音準往往容易偏低。尤其是演唱某些歌曲句末的長音或同音反復時,更容易出現音準偏低的情況。指揮可做出適當的預示動作,例如:在長音或同音反復進行時,用食指從腹部開始,緩慢做出由下至上的“上升”動作,有助于提醒學生持續保持聲音狀態,避免聲音位置的下滑。
(2)與前面的例子相反,合唱團演唱高音時,容易因為氣息淺而出現集體音準偏高的情況。教師或學生本人在容易出現音準波動的位置,提前做出“由腹部向下拉”的肢體動作,提醒和幫助學生氣息下沉,有利于合唱團整體聲音的集中、準確。
綜上所述,合唱是形成良好音準習慣、提高聽覺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學生的音準概念與內心聽覺在多種手段的合唱綜合練習過程中逐漸形成、逐漸精確。教師在對待學生出現的音準問題時應仔細聆聽,認真辨別,對不同的原因導致的問題采用有針對性、有效的解決方式。培養學生正確的音準概念,是提高合唱基礎訓練水平、保持合唱團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盧劍鋒.探究童聲合唱中多聲部教學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樂,2020(4):151.
[2]許艷會.天籟童聲——第七屆中國童聲合唱節觀摩有感[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9(11):16-17.
[3]江霞英.合唱,點亮童年的繽紛色彩——淺談童聲合唱訓練的方法[J].北方音樂,2019,39(15):140-141.
作者簡介:張展璧(1980—),女,漢族,廣州市,中教一級,畢業于華南師大大學,本科,文學學士,研究方向: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