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子洋 武占魁 姜艷青 霍世超 崔鵬
摘要:市場經濟社會中,經濟往來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是簽訂合同。合同是企業經營的直接體現,企業在經營中必然會簽署大量的合同,用以規范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保障彼此的利益。
關鍵詞:合同;風險管理;企業運營
從大多數公司法律糾紛來看,無一例外都是由于合同的簽訂和履行的不規范所造成的,可以說,目前,合同風險是企業運營中最大的法律風險。 航天企業根據自身的行業特點就合同風險管理提出建議和對策。
一、合同的分類
(一)諾成性合同:合同簽訂后即成立和生效,無需以交付標的物為成立和生效要件。如買賣合同、質押合同等。
(二)實踐性合同:以交付標的物為成立和生效要件,不交付標的物,該合同不生效。如:定金合同、保管合同、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等。
(三)要式合同:保證、抵押、質押、定金等擔保合同、技術開發合同、技術轉讓合同、著作權轉讓合同、金融機構為貸款人的借款合同、勞動合同、保險合同、融資租賃合同、建設工程合同、合伙協議。
(四)有名合同:買賣;供用電、水、氣、熱;贈與;借款;租賃;融資租賃;承攬;建設工程;運輸;技術;保管;倉儲;委托;行紀;居間。
(五)無名合同:訂立有名合同之外的合同。
二、合同的風險
合同風險也就是合同法律風險。航天所屬廠所和單位就合同管理均制訂《合同管理辦法》,辦法明確各部門職責、流程以及規范要求,涉及合同的前期、簽訂、履行和歸檔的全過程。目前,企業法律部門作為合同管理部門,兼有全面風險管理和法律服務的工作職能,有利于對控制或規避合同風險的管理。
(一)合同風險現狀
合同風險是基于合同產生的對合同當事人的非正常損失,包括客觀風險和主觀風險。客觀風險是指基于合同產生的不可歸責于當事人的非正常損失,例如合同履行過程中,國家政策變化、自然災害、戰爭導致的損失。一般是不可預見、且不可避免的。主觀風險是指基于合同產生的可歸責于當事人的非正常損失,例如因合同主體不適合或一方當事人無履約能力等導致的損失。
我們這里的合同風險,主要是指主觀風險。因為只有基于主觀原因,即可歸責于當事人的原因所產生的風險,才是可控的,才可通過完善制度、加強管理來盡量規避。
就航天企業來說,合同風險可能發生在合同管理的各個環節。比如在合同簽訂前期,如不進行資質調查,可能導致與不具備承制資格的單位進行外協加工,使產品不能滿足要求甚至發生更嚴重的生產風險;在合同簽訂過程中,如不對合同文本進行把關,可能導致產品數量、金額錯誤,或個別條款不能實現,使所面臨相應的法律風險;在合同履行時,如不及時跟進產品交貨狀態、不及時催款,可能導致資金回收風險,拖延時間越長,該風險越高。由此可見,合同風險不單單體現在合同領域,還會輻射到所日常經營的各個領域。
(二)控制風險目標
合同管理的目標是通過對合同的簽訂、履行、變更或解除等事項的規范和控制,確保合同有效執行,合同違約風險得到及時識別和有效處理。具體目標如下:
目標1:明確合同審批權限,規范合同訂立行為;
目標2:確保合同的簽訂符合國家及行業有關規定和所自身利益;
目標3:規范企業經營行為,強化合同管理,防范法律風險,有效維護所合法權益;
目標4:明確各崗位的職責、權限,確保合同管理的相互制約和監督。
為實現合同管理目標,一方面,通過識別、評價合同及合同管理存在的風險,制定相應的管理措施,達到管控風險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辦法和流程,形成長效機制。
(三)合同風險管理的建議和對策
1.合同統一歸口管理
合同管理部門為法律部門,負責編制合同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會同有關部門對合同管理制度執行情況及合同簽訂、履行等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就合同流程來說,負責本單位全部合同文本的用印、編號、查詢、預立卷與借用、移交歸檔等日常管理工作。而作為職能部門,法律部門負責法人授權委托管理工作,對對外簽約的委托代理人進行辦證、培訓、檢查、考核等管理工作;負責合同示范文本的制訂及政府部門、行業等權威機構監制的合同示范文本的推薦使用;按規定權限,對合同進行法律審核。也就是說,航天企業實現了從合同的授權、起草、生效、歸檔、監督檢查乃至糾紛處理的統一歸口管理。
此外,依托一定的法律基礎和較高的法律意識,在負責本單位合同管理員隊伍建設工作、組織所內合同承辦單位專兼職合同管理員的業務培訓,以及參與重大合同的相對方的資信情況和履約能力調查、參與項目重大、法律關系復雜合同的談判和文本起草工作方面,更有利于滿足合同風險管理需求。
2.控制合同管理關鍵節點
合同起草階段,通過發布合同模板,保證了合同基本規范;合同審批階段,在《合同管理辦法》中明確合同審批權限、各部門職責以及評審的主要內容和基本要求,并嚴格履行;合同監印階段,合同管理部門需對合同進行形式審核,審核合格后方可施章;合同管理部門定期組織對合同執行情況和收付款情況進行清查,以提醒和處理合同問題,盡量規避合同風險的發生。
3.不斷完善合同管理辦法
合同管理辦法進不斷更新修訂,以適應合同管理需求,并適時進行修改。目前,合同管理辦法規定了包括管理職能、對合同承辦單位的要求、合同管理基本流程、資信調查、合同訂立、合同評審、合同簽署、合同監印、合同履行、合同檔案,可以說比較全面的涵蓋了合同管理的各方面要求。通過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辦法和流程,形成長效機制。
4.發布資質調查工具
按照資質調查工作需要,為了便于各合同承辦單位對合同相對方資質進行相關情況的調查、在合同簽訂之初防范規避合同主體風險,法律部門將收集整理的有關資質、資格調查工具進行公布,以方便合同承辦單位使用。資質調查工具分為企業主體相關信息的查詢、涉訴信息查詢項目、資產信息查詢項目、針對投融資信息查詢項目四個方面詳述用途。此外,通過發布本單位的通知公告,提醒各合同承辦單位在簽約前認真核實合同對方主體,不要偏信對方企業出具的證明、口頭的答復,一切以工商信用系統登記信息為準,就有關問題作風險提示,要求做到“三不簽,三核對”。
5.提高全員法治意識
作為普法工作主管部門,定向法規提示等途徑,面向全員進行法律宣傳,另一方面針對合同管理,每年對合同管理人員進行培訓,通過風險管理與合同管理知識相結合,提高合同承辦和管理人員的意識。此外,每年進行委托代理人法律考試和答題,逐步提高委托代理人簽約時的法律意識和能力,從源頭降低合同風險。
6.優化信息化管理工具
對現有合同管理系統功能升級。保留系統的基本功能外,針對風險管理,擬增加預警功能,更好地達到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