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摘要: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日常飲食等消費理念也有了進一步的升級,不再拘泥于之前的飲食消費結構,越來越追求新鮮健康的飲食理念。不僅僅要求飲食結構豐富,還更加關注食材的新鮮度。若想使食品從生產地到消費地始終保持著新鮮健康,就必須進一步的發展冷鏈物流。此文,將進一步的分析新經濟形勢下冷鏈物流的發展情況,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
關鍵詞:新經濟;冷鏈物流:一帶一路
隨著一帶一路工程的建設,我國與周圍其他各國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同時伴隨著世界人民品質的提升,對于日常生活食品的質量有了新的要求。對于新鮮食品的需求促發了冷鏈物流的研究和應用。如何進一步的發展冷鏈物流,如何在冷鏈物流產業中擁有自身的優勢,成為了現階段物流行業思考的重點。
一、冷鏈物流概念綜述
(一)冷鏈物流
冷鏈是指容易腐敗的生鮮食品從采集生產加工到運輸銷售等各個環節,要始終處于一定的低溫環境之下,從而保證食品的質量,進一步降低食品的損耗的物流管理工程。根據國家相關的標準和信息,冷鏈是指根據運輸產品的特性,為保證其品質,而采取的從生產到消費各個環節,都處于低溫狀態的物流體系。冷鏈物流是伴隨著科學技術發展而成立的低溫物流過程。根據運輸儲存溫度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三類,分別是冷凍產品、冷藏產品以及恒溫產品。冷凍產品的運輸溫度在-18℃以下,冷藏產品的溫度在0℃到7℃之間,恒溫產品的溫度在18℃到22℃。
(二)冷鏈物流特點
1.具有運輸,儲存,配送,加工,包裝,搬運以及顯示物流信息的功能。
2.冷鏈物流初期投資較大,對技術要求比較嚴格,且技術運用復雜。
3.每一個流程都需要較高的協調性。
4.現階段冷鏈物流的市場規模一般,但是其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二、發展冷鏈物流的必要性
(一)滿足人民需求
現階段隨著人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對于日常生活食品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對于健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民渴望購買到營養以及新鮮度都符合其要求的產品,因此進一步發展冷鏈物流能夠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水平的需要。
(二)增加農民收入
在我國,農產品流通損失率非常高。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果蔬損失在25%左右,肉類損失在11%左右,水產品損失在15%左右,農民每年在產品流通損失中,共計損失可達1 000億元以上。同時,伴隨著我國一帶一路的開設,農產品出口量不斷的增加。因此為了進一步增加農民的收入,降低流通損失,必然要進一步的推廣冷鏈物流。
(三)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一帶一路的發展給我國對外出口提供了眾多機遇,但是出口的農產品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運輸和儲存。農產品與其他產品不同,極易發生腐爛變質,因此迫切的需要進一步的改變運輸方式,發展冷鏈物流。并且很多發達國家對于農產品進口要求逐步提高,只有進一步的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才能更好的進行出口。發展冷鏈物流能夠提高農產品的質量,從而提升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更好的打開國際市場,更好的發展一帶一路。
三、發展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一)斷鏈問題頻發
現階段在日美等發達國家冷鏈流通過程中,其冷鏈率基本上可以達到90%。其中易腐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冷鏈率基本上達到了100%,果蔬類在其運輸過程中冷鏈率達到了85%。但是在中國以及一帶一路國家中,易腐類產品在冷鏈流通過程中,其冷鏈率僅僅達到了30%。并且果蔬類冷鏈率僅僅達到20%,這種覆蓋率是我國農產品在很多情況之下是處于常溫狀態進行生產和銷售運輸,冷鏈運輸體系經常出現斷鏈情況。
(二)冷藏設施設備不足、技術落后
我國農產品冷鏈設備嚴重不足,現階段使用的冷藏設備,大多比較陳舊,并且冷藏設備分布及其不均,很難在全國范圍內為冷藏產品提供低溫環境,在裝卸運輸過程中,中國大部分易腐產品的裝車是露天進行的,而非在保溫環境下操作。同時,各個運輸環節缺乏統一的溫度要求和操作規范標準,進而使冷鏈物流技術使用比較粗放。
(三)標準化建設落后
現階段我國很多大型企業已經制定了冷鏈物流的標準,部分省市也開始實行地方冷鏈標準,但是在國家層面上,頒布的標準仍舊有限,同時,標準化建設的落后嚴重影響了冷鏈物流的發展,使得全國范圍內冷鏈物流未達成統一標準模式,影響了其可持續發展。
(四)缺乏技術人才
冷鏈物流工作是一個跨越了行業,跨越了部門的有機整體工作,它涉及了多個學科的綜合運用,從冷鏈運輸的起到冷鏈運輸的終包含了七個環節,這七個環節中必須實現無縫鏈接,才能保障冷鏈運輸的質量。這也就要求了冷鏈物流工作人員不僅僅需要精通自身崗位的技能,還需要兼顧其他領域的知識,目前對于冷鏈物流人才培養嚴重的滯后,缺乏專業性的冷鏈物流人才。
四、新經濟形勢下冷鏈物流發展的對策
(一)多方參與冷鏈物流建設
冷鏈物流涉及了多個領域多個環節,其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因此迫切需要多方進行參與。參與方主要是政府、物流行業、冷鏈上下游企業、第三方物流企業等。首先,我國政府要強化與一帶一路國家政府的合作工作,共同制定有利于冷鏈物流發展的優惠政策,給予專項資金以及給予相應的貸款政策,加快冷鏈物流建設。其次,政府還要強化對教育領域的引導,加大冷鏈物流人才培養工作。最后,各企業應該聯合起來,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共同投資冷鏈物流設備,實現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最后,第三方物流企業應該進一步的擴展其服務功能,積極的應對新經濟形勢,向冷鏈物流方向發展,建立起一個冷鏈物流中心。
(二)制定相應法律法規
國家要積極的與國際接軌,制定和完善關于冷鏈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制度政策,既要包含冷鏈物流各個環節的標準,比如說,生產地的標準,銷售地標準,運輸標準等。還要進一步的考察出口要求,積極與一帶一路國家以及世界各國強化聯系,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制度政策,更好地促進自身冷鏈物流的發展,加大農產品的出口,提高農產品國際競爭力。
(三)加快信息技術應用,完善冷鏈物流信息平臺
要進一步的依托國家的策略,強化冷鏈物流建設活動,積極的與我國互聯網相結合,加入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進一步的強化冷鏈信息追溯體系的建設,完善冷鏈物流信息平臺。及時的為冷鏈客戶使用者提供市場信息和供求情況數據。并且運用先進的技術對產品進行流通地到需求地的全方位數據監控和數據顯示,從而更好的發展冷鏈物流體系,吸引更多的潛在客戶。
(四)加大冷鏈物流的宣傳
要進一步強化對冷鏈物流的宣傳工作,提高民眾對于生鮮食品以及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加強對冷鏈運輸的認可。使得需求者從心理上主動的要求商家實行冷鏈運輸,進而進一步的打開冷鏈運輸市場。同時還要對不遵守冷鏈物流相關法律法規的商家進行制約和曝光,進一步的提高違規成本,更好的規范冷鏈物流運輸市場。
五、結語
新經濟形勢之下,農產品對外出口范圍擴大且數量增多,但其仍舊存在著運輸效率差,運輸質量不佳的問題。因此,此文進一步分析了新經濟形勢下冷鏈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根據相應問題提出了發展對策。本論文的研究仍舊存在著系列不足之處,希望在日后的實踐和研究中進一步的完善。也希望能夠引起行業同仁的關注,共同發展我國冷鏈物流,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參考文獻:
[1]張梅.基于冷鏈物流的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創新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1).
[2]郭海清.鐵路發展冷鏈物流的SWOT分析及對策建議[J].鐵道貨運,2016(4).
[3]蔡曉輝.河南省冷鏈物流的SWOT分析[J].物流科技,2012(12).
作者簡介:張 兵(1989—),女,遼寧錦州人,助理工程師,碩士,主要從事供應鏈、智能物流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