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愛靜 韓金庭
摘 要:為提高鐵道機械化維修技術專業高職學生學習《機械基礎》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鍛煉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從而對《機械基礎》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實踐教學等方面對傳統的《機械基礎》課程教學進行改革和探索。關鍵詞:創新能力;機械基礎;教學方法中圖分類號:G423.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988(2020)08-224-02
Abstract: To improve the mechanization of railway maintenance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earning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mechanical basis?course, train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ve ability, thus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mechanical foundation, in the teaching contents, teaching methods, practice teaching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traditional?mechanical foundation course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Keywords: Innovative?ability; Mechanical foundation; Teaching?methodsCLC NO.: G423.07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20)08-224-02
前言
20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等場合中多次闡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一詞[1]。隨后的幾年間,各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活動蓬勃開展[2],有效挖掘了社會大眾的創新潛力,對于高職院校更應該根據當前形式與機遇,嚴格落實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的相關要求,更應積極探索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
對于高職理工類學生而言,《機械基礎》課程是一門必修專業基礎課。《機械基礎》課程內容可以更多的與實際生產生活相聯系,能夠更好的鍛煉學生的創新性思維。但傳統的教學方法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意識,存在很多的弊端,基于此,結合鐵道機械化維修技術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機械基礎》課程進行改革,期望能更好地鍛煉學生創新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1 教學內容的創新
鐵道機械化維修技術專業主要培養的是能在鐵路進行大型養路機械操作、保養等工作,熟知大型養路機械的結構組成、基本操作以及養護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可以熟練對大型養路機械進行操作、排除簡單故障、維護修理的能力;適應鐵路養護一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該鐵路崗位的相關技能及其知識技能的獲取與《機械基礎》課程的學習有很大的關聯,因此為了使鐵道機械化維修技術專業的學生能夠更好的適應將來崗位的需求,根據崗位職業能力的特點,對《機械基礎》課程的內容進行重新整合設計,按照機械基礎認知—構件設計—機構設計—系統設計—創新設計等遞進式培養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將整個創新能力的培養慣穿于整個課程的教學過程當中。機械基礎的認知,可以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構件設計及系統設計,通過測量、計算等過程,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和基本設計的能力;創新設計,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性。
2 教學方式的創新
2.1 信息化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
利用超星平臺進行網絡課程的建設,通過《機械基礎》網絡課程教學平臺的搭建,使得學生不再局限于時間和地域的要求,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學習。
課前,教師利用網絡教學平臺發送學習任務,學生通過完成預習任務從而對本節課有初步的認知;課中,教師利用信息化技術講解重點難點,通過視頻、動畫等手段進行演示;課后,通過平臺推送作業任務,以提高學生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以要求學生動手制作模型并以視頻或文檔等形式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中,通過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非常樂于參與進來,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課上課下學習的主動性明顯增強,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及創新意識能力也能得到明顯的提高。
2.2 采用理實一體的教學模式
講授新課前,注重聯系日常生活實際,創設有效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機械知識走入課堂,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探究,提升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如在講授鏈傳動時,首先將日常生活中大家非常熟悉的自行車掉鏈子事件作為導入,使學生對鏈傳動的基本結構組成有基本的認識,通過自行車的運動過程,了解鏈傳動的結構及其運動過程,明確了傳動的原理,最后教師再具體講解理論,同時說明掉鏈子說明鏈條松動,那么如何實施張緊呢?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及內容。在講授理論的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老師的演示及操作,并且通過自己的拆裝、設計等過程,可以加強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并且可以進行熟練的應用,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從而提高其創新應用能力。
2.3 舉辦競賽活動,促進學習積極性
《機械基礎》基礎理論知識相對比較枯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通過舉辦競賽活動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為了團隊的榮譽感,學生就會充滿熱情、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任務中,積極參與、主動思考,從而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樂于合作、創新的能力。
2.4 精心設計課堂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教學中要精心設計課堂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問題的設置,引領學生思考,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及求知欲,步步引領、步步探索,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根據具體的課堂項目任務,教師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頭腦風暴、小組討論、競賽、小組互相辯論等,通過多種教學方式的互動讓學生充分參與進來,提高其主動性。而且在實施任務的過程中也根據每位的學生的不同特點實施因材施教,從而保證可以提高每位學生的主動學習的能力及創新能力。
3 教學素材的創新
在教學中,收集、整理、運用了很多的多媒體課件、精美教具、視頻、動畫等素材,將抽象難懂、復雜的結構以更加直接、簡單、直觀、易懂的方式展現出來,從而讓學生更易于理解,提高了學習的熱情及效率。同時,我們也不斷積累、整理相關的試題庫、行業標準、不斷豐富自制的教具、模型等教學素材。另外,通過網絡平臺發布創新任務,對于精力充沛、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通過課下自主學習、動手制作設計,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增強了學生創新性思維、設計及實際操作的能力。
4 實踐教學的創新
在實踐教學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具體的企業生產實際為主線,以機械基礎的教學內容為基礎進行機械創新設計,學生通過設計計算、加工制作、圖紙繪制及裝配調試等方面,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創新設計的能力。
在畢業設計和頂崗實習的教學中,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理論與實際相聯系的能力、獨立解決具體崗位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整個的教學環節中,通過企業導師與學校專任教師的共同指導,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理論的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實際問題解決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
5 教學創新的意義
近年來,通過該課程教學改革的實施,學生設計制作出很多的創新模型及產品,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9,6(1).
[2] 楊柳.互聯網+時代創新教學模式淺析[J].教育觀察,20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