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了規范食品添加劑的使用、保障我國消費者的飲食安全,國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的相關標準于2014年12月24日制訂了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等37項標準,并于2015年5月24日開始正式實施。
關鍵詞:啤酒食品添加劑;產業鏈結構;GB 2760-2014;結構變動;原料成分
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以下簡稱《標準》)與上一次國家頒發的GB 2760-2011(下文簡稱《舊標準》)在食品添加劑的內容方面有著很大的不同。新時期,國家提高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要求和添加標準,這意味著我國衛生健康檢查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也體現了廣大消費者對健康消費、安全消費、衛生消費的重視。本文將以《標準》中有關啤酒食品添加劑的標準為例子,分析啤酒行業的發展前景。
1 《標準》與啤酒行業現階段使用的食品添加劑
2014年年底推出的《標準》在啤酒食品添加劑內容方面與2011年的相關標準 相比并沒有發生太多的改變。首先,啤酒類產品的規格編號仍舊是15.03.05,其次, 關于啤酒食品添加劑成分方面,此次《標準》雖有微小的變動,但是《舊標準》相關的原內容大致不變。除此之外,新《標準》還增加了“可以在發酵酒中使用3,3二甲基丁基-L-阿爾法-苯丙氨酸-1-紐甜”,意在增加甜味劑領域的可支配種類。著色劑方面,《標準》新增了貝塔-胡蘿卜素、溶菌酶、雙乙酰酒石酸單雙甘油酯三類。但是《標準》中規定的這幾類食品添加劑只能應用于發酵酒、麥芽飲料和啤酒中 ,除此之外的啤酒種類如果使用此類添加劑、發酵酒類過度或者超標使用食品添加劑仍屬違法行為[1]。
2 《標準》頒發對啤酒食品添加劑的新要求
《標準》中的“表A.1”詳細描述了可允許使用的食品添加劑的品種、范圍和使用量。《標準》與《舊標準》在啤酒、麥芽飲料、發酵酒方面的要求基本類似,對于其基本種類如二氧化硫、焦糖色素、維它霉素、甲殼素、焦亞硫酸鉀類與 三氯蔗糖等的規格要求基本不變[2]。“表A.2”則規定了當前階段下仍可使用的啤酒工業添加劑,如乳酸、檸檬酸、抗壞血酸、卡拉膠與瓊脂等等。《標準》放寬了對食品添加劑的種類限制,但是相應的,啤酒工業應在保證不濫用、不超量用、不違法用添加劑的同時,嚴格規范生產程序。食品添加劑的主要種類有增味劑、增色劑、防腐劑、增稠劑與抗氧化劑等等,而常說的吸附劑、冷卻劑、助濾劑與絮凝劑都屬于加工助劑的范疇,啤酒工業應該嚴格區分兩者,尤其是在加工過程中,應該增加檢測程序,提高檢測人員的復檢水平,通過取樣調查,用培養液進行深層次的測量,以達到《標準》規格要求。下面是幾類具體的添加劑使用范圍。
2.1 焦糖色添加劑
焦糖色添加劑屬于增色劑,通過普通法、加氨生產法、亞硫酸銨法3種制作方法制成的焦糖色食品添加劑都可以在啤酒工業中使用。而《標準》中新增了“苛性硫酸鹽”制作法生產的焦糖色添加劑 只適用于部分酒類,如白蘭地、威士忌、朗姆酒等配置酒類[3]。所以啤酒工業在使用這種新的添加劑時必須了解其生產方法并達到質量要求,試劑檢測和溶液檢測能為啤酒工業提供合適的數據報表。
2.2 磷酸
在《標準》中沒有規定磷酸及磷酸鹽類化合物適用于啤酒工業,很多企業為了盡快達成啤酒發酵,將磷酸作為發酵助用,甚至將其作為發酵營養物質使用,這是不合法的。
2.3 添加劑、加工助劑的規定
二氧化碳、鈣類鹽、鋅類鹽以及鹽酸等屬于加工助劑,一定要將其與添加劑區分開來。乳酸、卡拉膠都是共性很大的啤酒工業使用劑,它們既可以作為加工助劑,又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4]。對于共性較大的食品添加劑,《標準》B2、B3中都有詳細的介紹,啤酒工業可以選擇乳酸作為增味劑、用卡拉膠作澄清劑使用。除此之外,《標準》中還規定了“食用單寧”的制作方法和規定使用分量(具體可參考《標準》C3文件表),食用單寧又被稱為“單寧酸”,要注意的是,單寧酸是一種延展性較好的加工助劑,而不能作為食品添加劑用于啤酒工業。
3 啤酒與食品添加劑行業的發展前景展望
從《標準》中可以看出,國家對啤酒行業的發展是支持、贊許的。近幾年來,我國的啤酒行業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許多知名啤酒產品暢銷海外,如青島啤酒、燕京啤酒、哈爾濱啤酒等。而這次《標準》放寬了對啤酒行業著色劑以及甜味劑方面的限制,更是給不少啤酒企業引導了新的方向,啤酒產業鏈的結構會大大延長和穩固。此次條件放寬使得啤酒企業在甜味劑和增色劑方面有了不少選擇的余地,對比市場差價,啤酒企業可以選擇成本更加低廉的原料,從而降低成本,直接提高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國家政策的放寬和對啤酒產業鏈發展的支持態度意味著啤酒行業將在未來獲得一個很長時間的發展期,我國的啤酒內需巨大,啤酒企業競爭激烈,無論各種規模的公司企業都力求能在市場中占據一定份額。從目前的市場經濟發展情況來說,中小型啤酒行業還是需要重視內外銷的結合,國內需求雖然巨大,而且其主要的銷售對象是國內消費者,但是競爭的激烈程度不利于中小企業的長期發展,因此尋求市場合作,擴大國際貿易訂單仍不失為一個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國貿體系的發展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很好的銷售條件,至于訂單的成交量就要看每個企業自身的變革了。國內的大型啤酒產業則需要在堅持內外銷售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員工個人素質、延長生產產業鏈,從而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減少內耗,增加收益。首先,添加劑制作廠商更容易獲取市場投資,啤酒制造商的青睞無疑會給他們帶來不少訂單,另外這樣會使啤酒副產品產業鏈與啤酒行業的關系更加穩定,在與啤酒企業長期合作的基礎上,食品添加劑企業規模將會不斷擴大,對國家而言,這有利于增加內需、擴大生產、提高就業率,從而達到維護社會安全與穩定的最終目的。
4 結語
《標準》在啤酒食品添加劑方面與《舊標準》相比,并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這說明,我國的啤酒行業發展穩定,在食品安全與衛生方面能夠提供強有力保障。但是啤酒行業不要因此松懈,應密切注意生產線以及售后的相關安全衛生工作,做到食品添加劑的合理、合格使用。
參考文獻
[1]孫寶國.完善食品添加劑監管讓人民吃得安全放心[J].食品與機械,2018,34(3):220.
[2]林騰奕,陳思敏,梁旭霞,等.超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飲料中20種食品添加劑[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0,11(2):500-506.
[3]池玉芬.淺析食品添加劑對食品安全的影響[J].現代食品,2019,(24):123-124,127.
[4]趙昕,韓宗博,王智宇,等.幾種食品添加劑對黑胡蘿卜紅色素熱穩定性的影響[J].煙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與工程版),2019,32(4):369-374.
作者簡介:魏高歌(1987—),男,漢族,江蘇常州人,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食品安全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