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今時代,社會各方面更加重視食品的營養健康以及質量安全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保健食品也開始受到廣大群眾的熱愛。對于相應的監管部門來說,保健食品的監管工作變得越來越重要,因此相關部門也開始加大對其的監管力度。本文探討分析了保健食品的稽查執法工作。
關鍵詞:保健食品;稽查執法;執法主體
隨著我國整體社會經濟以及科技的不斷快速發展,當前保健食品也開始逐漸形成了極為規范的產業鏈,但是部分保健食品在生產研發以及經營方面都存在著許多問題,這使得保健食品以及相應的保健食品企業都存在著嚴重的信任危機。我國政府以及相應的執法部門也應該認識到保健食品對于國民健康的重要影響,并且不斷加大執法力度、監管力度,從而使得我國的保健食品更加科學、正規化,保證我國國民的生命健康問題得到有效保障。
1 保健食品稽查執法實踐
1.1 執法主體的主體資格
在我國,執法主體是相應的行政機關,主體的資格是對相應機構行使行政處罰決定的有效前提。因此,在對保健食品執法的過程中,只有保證執法主體有更加合理的授權才可以保證相應的權力、職權不被越位。對于行政處罰來說,建構行政主體或變更行政主體,只可以由最高行政部門國務院或者是其他省級人民政府來決定。因此于機構編制委員會應該承擔相應的政府工作部門職責變更的職權,但是在行使職權的過程中,若是涉及行政處罰,還需要依照規定由國務院或者是省級人民政府進行進一步的確認[1]。
1.2 保健食品的產品范圍界定
在我國的《保健食品管理辦法》中有明確的規定,保健食品是一種具體被給予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保健食品本身并不能治療相應的疾病,但是對于人體機能來說也不會產生各種性質的危害。我國食品監督管理條例中也規定了保健食品歸屬于一種食品,并且對于保健食品本身來說其屬于《食品安全法》范圍,并清楚具體的明確了保健食品區別于一般食品,因為其具備一定的保健功能。但是在實際執法過程中,如何明確界定某種產品是否真的屬于保健食品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普通的保健食品通過報刊、電視等網絡媒體進行宣傳。確認一類產品是否為保健食品應該從法律的角度分析,并且看此類產品是否具備保健功能、是否屬于保健食品管理范圍。
1.3 行政執法處罰依據
在對相應的保健食品進行行政執法處罰的時候,也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部分從事保健食品經營行為的當事人并沒有取得相應的許可證明,對于這類當事人,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相應的法律法規來進行處理。并且我國為了更好地幫助執法部門執法,明確規定了4種無證查處的情況,也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并且對于這種類型的案件也制定了系統的規定,對于案件本身也做了更加細致、具體的調查研究工作,進一步保證了行政執法部門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可以依據法律行使行政權力,并且在法律中明確規定了可以收繳非法生產經營所得,并給予其一定的公告處罰。
2 《食品安全法》的法律適用
2.1 《食品安全法》中的連帶責任
在《食品安全法》中,連帶責任也是關鍵之處,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確規定了連帶責任的認定以及涉及連帶責任的相應角色環節,從而保證相應的執法部門在執法過程中可以依照法律進行更加細致的執法工作,并且連帶責任更加細致、明確的規定了各個環節以及相應機構、負責人的相應行政責任,并且對一些沒有及時履行法定義務的生產經營者作出相應的處罰措施。
2.2 《食品安全法》中的資格罰與懲罰性賠償金
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確規定了如何評定吊銷執照單位或是限制其從業資格,并且我國相應的《藥品管理法》中也有許多的法律法規,對此類現象進行了更加明確的規定。近幾年來,我國對于關于懲罰性賠償金的立法工作依舊保持著極為嚴謹的態度,并且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比,《食品安全法》中的部分規定具有極強的突破性意義,因此相應的行政執法部門進行食品安全監管的時候應該更加嚴格。
3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在開展保健食品稽查執法工作時,應該不斷從執法實踐中吸取經驗,并且明確劃分執政主體的主體資格以及相應的保健食品產品界定范圍,保證相應的行政執法部門在開展行政執法工作或對其進行行政處罰時,有相應的法律法規提供強有力的法律保障。從而使我國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得到良好保證,進一步保證行政執法部門的執法工作更加科學、有效。
參考文獻
[1]安永鵬.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測定保健食品(杞髓沖劑)中4種礦物元素的不確定度評定[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20,11(1):196-201.
作者簡介:楊超(1987—),女,河北承德人,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食品藥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