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雪

在20世紀初期,許多藝術家都承認畢加索和立體主義的影響——如果有人不承認,他們大概是在撒謊。藝術家們還將立體主義的作品與推崇簡單化的宗教或哲學聯系了起來,但是由于形式主義對于藝術史的解讀占了主導,這種聯系的影響越來越弱。
蒙德里安是20世紀最知名的抽象派藝術家之一,他的抽象主義道路也包含了上面提到的所有特質。雖然他的抽象主義網格畫為全世界的美術館增添了光彩,也以與眾不同的方式,成為了現代藝術的象征,但是大多數人并不知道他是如何形成了這種知名的風格。
1872年,蒙德里安出生于荷蘭,起初他的作品專注自然,并且從野獸派和光亮主義中汲取靈感。很快他開始受到梵高的影響。從蒙德里安1908和1909年的作品中,尤其是Red Tree (1908)中,不難發現一些我們通常認為屬于梵高的特點,例如重復(甚至是震顫)的筆法,樹在構圖中的位置,對明亮色彩的使用,以及將樹融入背景的方法。
1911年對蒙德里安是至關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他在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看到了一場名為“Moderne Kunstkring(現代藝術)”的展覽,這場展覽展出了保羅·塞尚、畢加索、喬治·布拉克的作品,將立體主義帶到了荷蘭。這場展覽極大地改變了蒙德里安的想法,關于想要成為什么樣的畫家這個問題,蒙德里安有了新的答案;關于想要在哪里生活,蒙德里安也有了新的想法:在這一年年末,蒙德里安從荷蘭搬到了巴黎。
在巴黎,蒙德里安的作品很快展現出了立體主義特征。最初,他的畫模仿了所謂的分析立體主義的風格,尤其是對于米黃色、灰色和赭色的使用,用直線和弧線來表達物體和空間的方法。畢加索和布拉克創作了典型的靜物畫,而蒙德里安的主題是自然,通過一系列直角和網格來實現。此外,蒙德里安對空間的使用比立體主義復雜的三維(或四維)空間要更平面,更清晰。
驅使蒙德里安走上抽象藝術道路的動因十分神秘;用他的話來說,是“為了闡明現實表面背后宇宙和諧的神秘概念”。蒙德里安的思想來源于他對神智學的信仰,神智學是一種哲學,19世紀晚期在美國有一批追隨者。大約1913年以來,蒙德里安的作品中那些看起來像十字的水平軸線和垂直軸線,就是他信仰的表現。這些十字反映了蒙德里安的信仰,即宇宙是相反力量持續沖突的場所,無論是正義和邪惡,正面和負面,男性和女性,還是動態和靜態之間的對立。
1914年,蒙德里安回到荷蘭看望患病的父親,之后由于一戰的爆發,沒能回到巴黎。 直到1919年,他才回到了巴黎。但是在荷蘭,蒙德里安開始有條理地提煉自己的繪畫風格,也是在這個時期,前面提到的水平軸線和垂直軸線開始出現,成為了他越來越抽象的作品中主要的組織原則。
到了1916年,蒙德里安開始去除主題,表達他眼中不可簡化的世界結構:由完美平行或垂直的線條組成的網格。起初,網格在畫布上以始終如一的方式延伸,并結合了色彩,比如粉色、藍色和橙色。最終演變成了較大的正方形和矩形,色彩也減少到只剩三原色。最初的簡化嘗試可以追溯到1920年,從那個時候開始,蒙德里安這個名字和他的作品被牢牢拴在了一起。
也是在這個時期,蒙德里安開始撰寫關于作品的著作。在蒙德里安一篇重要的文章《繪畫藝術中的新造型主義》(Neo-Plasticism in Pictorial Art)中,他解釋了自己創作抽象藝術的方法。除此以外,他還引證了生命的機械自動化是帶領許多藝術家走向抽象藝術的動因——他認為這是內部動因,因為抽象藝術是人類思維的表現。蒙德里安還提出,美的基礎是互補物之間的關系:他相信平衡對等的力量是對普遍、和諧和統一最純粹的表現,這些都是思維、生命和任何東西的固有特質。對蒙德里安來說,在繪畫方面,兩條直線形成的一個直角,完美和諧地表達了兩個極端之間的關系。而且,蒙德里安認為使用互補的色彩和尺寸能夠加強這種平衡。
從初出茅廬到成為抽象派藝術家,蒙德里安的故事只是20世紀藝術史上許多個故事中的一個。現當代藝術為我們提供了許多藝術家“成長”的故事,這些復雜、無階層的后現代敘述,為當今的創作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