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亞波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人心,教育現代化進程的全面推進,使得課堂教學的改革迫在眉睫。小學數學的教學是一門學科,為了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小學數學教學必須構建開放式的教學模式,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積極性、主體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的發揮。新課程的實施是一次全方位的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適應新的課程理念,改革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是當前廣大思想政治課教師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課堂 主體性 創造性 民主性
【中圖分類號】CJ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14-051-01
目前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普遍存在著“串講”、“串問”式的灌輸現象,相當多的都采取傳統的“五段教學法”模式,這一模式造成學生在被動中學習,對知識囫圇吞棗,回答問題參照教師參考書念答案,有些學生干脆睡覺,講話,看課外書。這些都嚴重阻礙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能力素質的發展。要提高課堂效率,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舞臺,就要改變以往的僵化模式。根據我個人的教學經驗,我認為要提高課堂效率,在教學實踐中要從“三性”上狠下功夫,努力突破。
一、主體性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因此,教師就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把探索權還給學生,把創造的可能性還給學生。現存的課堂模式的學生習慣于等著老師說出答案,喪失了思索、創造的渴求。現代教育要求教師要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活躍課堂。因此,我采用了多種教學手段,讓學生參與課堂。這樣做,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人格,又使學生在經歷挫折、困難中享受獲得知識的無窮樂趣,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因此教學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看學生是否會學。所以在課堂中要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學情調查。上課前,我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了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只有這樣,教學才會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第二,學法指導。教是為了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交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三,教學評價。在學生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積極的評價,要使用激勵性的語言,大膽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及時指出學生的錯誤,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讓他們覺得課堂是他們的,真正的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做課堂學習的主人。
二、創造性
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就是以問題作為知識教學的紐帶,把學習看做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千方百計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從多個角度對教學內容進行質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我們要切記一點:設計高質量的問題,是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關鍵。問題設計過高、過大、過空,遠離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就很難回答上來。在教學展示活動中,我就感到,問題提得巧,越接近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生回答思考就越好。我們在提問題的時候要思考:問題是否巧,是否讓學生有話說,有話能說。作為教者,無論出現什么樣的困難,我們一定要給學生表達的機會和展示的機會,要讓知識恢復生命,恢復活力,讓學生去感悟,這往往比我們單純講要好得多。既使學生掌握了知識,主動性、創造性也得到充分的發揮。
僅僅裝滿知識的大腦只是容器,只有學會運用知識的大腦,才是知識的再生器。知識要靠行動去打磨,才會有璀璨的光芒;能力需要靠行動去檢驗,才能造就堅實的脊梁。小學數學課的教學內容,本身實踐性強,生活氣息濃。我鼓勵學生多聯系生活實際,通過自己的創造性分析討論,和教材上學的知識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深化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數學理解能力和解題能力,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在實踐中享受著收獲沉甸甸果實的快樂。
三、民主性
著名教育家杜威在他的《民族主義與教育》中闡述教育的本質時提到教育的民主,認為學校要培養學生的社會精神和民主性格,使教育為民主服務,創建民主自由的氛圍,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是民主生活中的一份子,只有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才會更高,才會有意識地參與到課堂中來。但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學都認為學生的職責是學習知識,教師的職責是傳授知識,于是就陷入“說教”、“滿堂灌”的模式。以往的教學經驗也告訴我們,當我扳起面孔說教,效果不佳,學生也不喜歡,學生的能動性很低。也有一句話這樣說:“課上得太像課就不是好課。”,所以從此以后,我的課堂注重民主,大部分時候隨學生的意愿,有時,我安排好的計劃也可以打亂,只要學生高興,又有道理,能讓學生學到知識,我會尊重學生的選擇,還學生充分的民主。有一次,我評講練習冊,他們要求我們先討論討論,不會的再講,我就依了他們,結果無論是興趣還是效果,都比預期的要好。又有一次,為了趕進度,我有兩周都是一節課連續上了兩個框題,我還想繼續的,學生這時舉手說話了:“老師,我們累了,消化不了這么多,想看一節課外書,行嗎?”“對不起,我急著趕進度,忽視了你們的感受。”我的道歉并沒有縱容學生,反而尊重了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他們看了一節課外書,也沒忘我的“感受”,每人都交來了漂亮的知識思維導圖。這樣建立了良好的師生關系,課堂氣氛自然就會活躍很多,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也得到很大的發展。課堂教學民主化,就是教師要視學生為與自己地位平等的社會成員,使學生成為教學的真正主體。
我相信,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尊重學生,一切從學生的個體發展出發,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積極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學生便會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真正做到樂學,學生就能在愉悅的環境中學到知識,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舞臺。
【參考文獻】
[1]王道俊,郭文安.教育學.人民出版社,2009.05.
[2]莫雷,勞秀安,張積家,心理學,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3]教育部師范教育司.魏書生與民主教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第11版,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