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石設計
成立于1999 年,致力于打造專業化和綜合性的設計平臺,擁有建筑行業建筑甲級資質、風景園林甲級資質、城市規劃乙級資質。其核心技術能力涉及精品人居、城市綜合體、產業園區、城市再生、公共景觀、城市規劃、文化旅游、建筑遺產保護等類型;服務范圍涵蓋規劃、建筑、景觀及室內等多專業和全過程的設計及咨詢服務,倡導精細化和一體化設計,強調價值挖掘、產品創新、品質穩定度,以及設計圖紙與建成效果的高還原度。近年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獎項,包括上海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優秀獎、上海市建筑學會創作獎、ASLA、WAF 等榮譽。
趙文
水石設計合伙人、建筑設計二部總經理,國家一級注冊建筑師。
黃恕
水石設計建筑設計二部設計總監。
肖祖興
水石設計建筑設計二部設計一室副主任。
項目位置:江蘇省江陰市
設計團隊:水石設計建筑設計二部
建筑師: 趙文、黃恕、肖祖興、許聲鋒
基地面積: 30000 m2
建筑面積: 2800 m2
結構形式: 鋼結構
設計周期:2019.3-2019.6
建造周期:2019.7-2020.2
1 總平面圖
2 平面二層
優美的弧線倒映于水面,映山入水,舉重若輕。
一座輕盈舒展,充滿動感的藝術品,坐落于徐霞客博覽園。
基地位于中國江陰市徐霞客鎮,毗鄰徐霞客故里及徐霞客博覽園,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豐富的生態濕地資源,是全球探險者的精神原鄉。
展示中心選址在徐霞客博覽園內,如何處理本案與徐霞客故居、霞客府及徐霞客博物館之間的關系,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除了基礎展示功能外,將引入更多可能性,把整個區域統合起來,使其成為“一處不設大門的體驗場所”,讓文化和藝術成為整個霞客島的引擎,同時,給公眾一個水邊的文化社交空間。
映山入水,建筑仿若水面倒影里的山水畫卷,同時更加豐富了建筑底部的活動空間形式,妙趣橫生。設計通過抬升打開視野歸還場地。底部的活動空間與展廳通過架空的形式,形成“博物館—架空展覽、水景空間—霞客府”之間的視線通廊,歸還原有場地的同時保留了場地原有的游園流線。
架空空間成為人流匯聚的焦點,讓游園的人不僅能在室外活動,還能在半室外空間活動,室內室外空間相互滲透交融。抬高部分眺望公園風景一覽無余,由此不僅創造了半室外活動空間,打造了煥然一新的展示空間,還有吸引眼球的懸浮形象,成為樞紐上的視覺焦點,形成步移景異的360°觀景平臺。
3 米白色GRC 對光線的微妙吸收與反射
4 360°觀景平臺
1 鳥瞰圖
2 水系穿透形成停留空間
3 未來感入口空間
4 序列感折型玻璃
5 米白色GRC 對光線的微妙吸收與反射
追尋霞客足跡,漫游星空。將徐霞客游歷中國山川的足跡幻化成一個個星光點,通過在底部GRC上鑲嵌點光源形式呈現,同時起到架空層照明效果。光源通過慢呼吸及色彩變幻,形成美輪美奐的繁星效果。水幕及上而下流淌,配合上部LED 燈光,構成惟妙惟肖的水景燈光效果,同時下部配合噴霧營造水幕效果。偶爾跌落至身上的水露,仿若置身于霞客當年游山玩水的仙境。
展示中心下部所使用的玻璃纖維增強混凝土(Glass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又名GRC,利用其極高的易模性,將下部結構完美的包裹并呈現山形的曲面造型。同時材料本身的啞光質地極具美感,與玻璃幕墻形成虛實對比,增強了視覺沖擊力和藝術表現力,成就了倒山映水。相對于自然界純自然的美,人類更喜歡創造有秩序的美,折型玻璃有序排列,營造序列之美。
鋼結構創造輕盈超大懸挑。相對于鋼筋混凝土,鋼結構強度更高、自重更輕、且整體剛度好、變形能力強。鋼結構的對稱化模塊不僅能實現室內空間無柱化,還能更快的預制建造,大大縮短建造時間,降低建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