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檔案作為人類社會實踐活動的信息記錄,已成為現代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的重要資源。隨著我國邁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成為社會重要議題。而檔案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組成部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和載體,具有雙重社會屬性。因此,推進檔案治理現代化,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也是更好的服務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構建社會文明,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共筑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基于此,本文主要從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視角,在梳理檔案治理等相關概念內涵基礎上,研究提出檔案治理現代化的實現途徑和策略建議。
【關鍵詞】國家治理;檔案治理;治理現代化
引言
2013年11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概念,標志著我國由傳統政府為單一主體的“國家管理”逐步轉向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國家治理”模式,建立多方協同與協調合作的國家治理機制成為現階段國家治理體系的內在要求。2019年11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要求、總體目標和重點任務。在此背景下,檔案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國家治理的一個工具,加快完善檔案治理體系,推動檔案治理現代化建設成為檔案工作領域的重要任務。
1.檔案治理概念內涵界定
檔案治理是隨著國家治理、社會治理等概念的出現而被提出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后,國家檔案局在《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了“加快完善檔案治理體系、提升檔案治理能力”的要求。此后,檔案學術界,圍繞檔案治理概念進行了廣泛討論。正確理解和把握檔案治理概念,是研究提出檔案治理現代化框架和實現途徑的前提。
1.1檔案治理概念和內涵
關于檔案治理概念,學術界還未形成統一的認知和定義,不同學者對檔案治理的界定也不同。晏秦(2017)認為:檔案治理是檔案部門、社會組織和公民等多個主體協同合作,基于一定行動規則,共同對檔案事務進行科學、規范管理,實現檔案領域善治的活動和過程。劉東斌(2019)在吸收晏秦概念的基礎上,從政府行政職能轉變角度,將檔案治理界定為是對檔案行政管理的治理,也就是檔案行政管理要轉變職能,跟隨國家治理現代化步伐,走向檔案治理現代化。趙航(2018)從公共治理理論角度,認為檔案治理目的就是凝聚社會共識、協調社會關系、解決社會矛盾、化解利益沖突、促進社會公平,維護人民的利益,實現社會和諧。
1.2檔案管理與檔案治理區別
檔案治理與檔案管理在理念和行動層面存在顯著區別,許多學者對此進行了研究。總結來看,兩者區別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理念看,檔案管理仍屬于傳統國家管理階段強調政府或職能部門的主體一元性,而檔案治理更加強調國家治理階段多方主體參與的協同機制;二是從對象看,檔案管理的對象是檔案本身,管理的內容是檔案的收集、整理、鑒定、保管、利用等環節,檔案治理對象不但包括了檔案管理的事務性內容,還包含了對檔案工作服務質量、規范等事務性以外的內容。三是從目的看,檔案管理主要為保護國家各項事務檔案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而檔案治理體現了檔案服務社會多方主體的目的。因此,檔案管理與檔案治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檔案治理是檔案管理發展的新階段。
2.國家治理視域下檔案治理現代化內在要求
早在2003年,習近平在考察浙江省檔案局館時曾強調,檔案工作要走向依法管理,走向開放,走向現代化,這是首次提出檔案工作現代化的要求。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指出:檔案治理是國家治理的組成部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必然要求檔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隨著我國邁入社會主義新時代,檔案工作內外部環境已發生深刻變化,推進檔案治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檔案事業時代變革的發展必然。站在國家治理現代化視域下,檔案治理現代化發展時代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檔案治理要以“社會責任感”和“公共服務”為根本
要充分發揮現代檔案治理在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善治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應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檔案治理方式,提高檔案治理效率,以實現公平正義為根本價值目標,能夠為國家治理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2.2檔案治理服務更加注重不同利益主體訴求
國家治理時代,主張政府、組織和社會公眾的多元主體協同參與,現代檔案治理同樣涉及檔案管理部門、社會組織、企業、公民等多主體、多層級、多環節、多因素。這就要求,在完善檔案治理體系和檔案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對涉及檔案治理的機制、制度等設計,應兼顧不同利益主體訴求,保障各方檔案利益群體的合法權益,主動服務好大局。
2.3檔案治理現代化要以法治化為前提
法治作為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首要前提,檔案治理現代化同樣需要以法治作為保障。現代檔案治理體系必須充分注重在健全檔案法律、法規、制度、規范內運行,強調應用法治化思維依法開展檔案治理活動,包括檔案治理立法、行政執法和依法監督等各方面。國家治理視域下,檔案治理現代化就是要推進檔案治理方式的法治化轉型,全面提升檔案治理的水平,建立符合新時代發展要求的檔案工作運行新秩序。
3.檔案治理現代化實現途徑和策略建議
面對新時代國家治理新需求、新形勢,檔案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一項內容和工具,實現檔案治理現代化是貫徹落實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撐。檔案治理作為國家治理的一個基礎領域,根據黨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推進治理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和專業化,實現治理的現代化”的精神要求,本文在“四化”的基礎上,結合國家治理內涵和時代要求,將檔案治理現代化實現途徑總結為“五個轉變”,具體策略建議如下:
3.1轉變檔案工作理念,樹立“服務”為核心的現代治理思想
要切實實現檔案治理現代化轉變,首先必須從思想上充分理解“治理”理念,樹立和強化“治理”意識。即國家治理視域下,推動“檔案管理”向“檔案治理”理念轉變是檔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先決條件。國家治理時代的到來,要求檔案工作要從服務國家治理現代化發展大局出發,主動踐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理念與主張。因此,在日常檔案工作中,要逐步改變傳統檔案管理模式下重收集、輕服務的思想,主動樹立檔案服務全局意識,即首先要解決好檔案治理思想的現代化問題,為實現檔案治理現代化奠定正確的思想指導。
3.2轉變檔案參與機制,完善多元社會主體共同參與檔案治理主體結構
不同于傳統國家管理時代政府作為單一管理主體,此階段管理是一種相對簡單、單向的管理系統,缺乏管理主體與客體間的溝通協同。國家治理時代,在構筑服務型社會理念指導下,國家治理需要政府、非政府組織、社會公眾等多方主體共同參與,更加強調社會多元主體間的協同性。反映在檔案治理領域,檔案治理也應改變傳統檔案行政管理部門作為單一主體的舊模式,應積極創造有利機制,將企業、社會組織、公眾等其他社會主體也納入到檔案治理體系中來,逐步構建全員參與的社會化檔案治理體系,充分發各方在檔案治理中的作用。如在檔案服務供給模式上,積極推廣政府購買服務,引入競爭機制,通過合同、委托等方式向社會購買,擴大服務供給;檔案管理主體上,支持中介機構、專業機構參與檔案事務。
3.3轉變檔案管理部門職能,加強檔案法治建設和強化檔案依法行政監督執法
法治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基本方式,國家治理法治化是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包括政府職能轉變在內的政府治理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也強調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首先必須是國家治理法治化。由此引申到檔案工作領域,檔案治理體系背景下,鼓勵社會多方主體共同參與檔案事務管理,但必須以遵守檔案治理規范為前提,因此,推動檔案治理現代化,必須以良好的制度和法治為根本保障,堅持檔案治理依法行政和依法監督。如通過立法,明確和保障社會主體在檔案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嚴格檔案行政執法,保障社會公眾的各項檔案權利。
3.4轉變檔案資源存儲模式,加快檔案資源數字化和治理信息化、智慧化進程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各項社會事務日趨專業化、精細化,檔案來源主體日趨多元化,檔案資料信息規模極大化,對傳統檔案管理構成很大挑戰。此外,隨著社會公眾專業化意識的提升,檔案利用頻率日益頻繁,由此對應的檔案服務工作量劇增。在此背景下,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檔案服務需求,提供更加精細化、便捷化的檔案服務,全面提升檔案治理服務質量和水平,有必要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加快檔案治理信息化、智慧化進程。如加快檔案資料存儲數字化進程,推進檔案治理手段和服務的智慧化,積極應用大數據、云計算、云存儲等現代信息技術,加快數字檔案館建設,在保證檔案信息安全機密管理的前提下,有序開放電腦、手機等終端檔案查詢、提取功能,同時積極探索構建統一的數字化檔案信息平臺,集成城建、企業、科研等不同行業、不同部門的檔案信息,提升檔案利用效率,實現檔案治理智慧化、智能化。
3.5轉變檔案人才培養機制,加強符合現代治理需求的專業人才力量建設
檔案工作人員作為檔案治理的人力主體,是推進檔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直接推動者,因此,建立高素質的檔案管理專業人才隊伍是落實檔案治理現代化的必要條件。在人才引進方面,建立健全檔案專業人才引進機制,積極引進既懂業務又懂專業技術的復合型檔案人才,特別是加快引進能夠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云存儲等先進技術的檔案人才。在人才培育方面,積極加強檔案治理法律、法規學習,提升檔案工作人員法律素養,保障檔案治理工作依法開展。在人才發展機制方面,優化檔案人才干部激勵和晉升機制,鼓勵檔案工作人員主動學習檔案治理理論知識,提升自身實踐能力和工作熱情,為實現檔案治理專業化目標奠定人才基礎。
4.結束語
通過上述研究認為,檔案是黨和國家各項事務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檔案治理現代化建設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支撐。檔案治理現代化就是要構建“以主動服務各項社會主義事業理念為指導,鼓勵多方主體協同參與,以完善法治為前提,以信息技術為支撐,專業人才為保障”的現代檔案治理體系。
參考文獻
[1] 晏秦.論檔案治理的內涵、特征和功能[J].檔案管理,2017(04):4-7
[2] 劉東斌.檔案治理概念辨析[J]. 檔案管理,2019(01):47-49
[3] 趙航. 論內涵、特征和功能在檔案治理[J]. 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2018, 8(31):1
[4] 管先海,李興利.談談“檔案治理”[J].檔案管理,2017(04):69-70
[5] 陳忠海,宋晶晶. 論國家治理視域下的檔案治理[J].檔案管理,2017(06): 21-24
[6] 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EB/OL].國家檔案局,2016-04-07
[7] 王浦劬.論轉變政府職能的若干理論問題[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5(01):31-39
[8] 金波, 晏秦. 從檔案管理走向檔案治理[J].檔案學研究,2019(01):46-55
作者簡歷:閔憲法(1973.6--),本科,中共黨員,檔案系列副高職稱 ,副研究館員,棗莊市最美檔案人,目前從事集團檔案管理與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