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娜
【摘 ?要】基礎工程是房屋建筑施工中第一個分部工程。古人云“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基礎的重要性從古重視到今。人民的工作、生活城市化后,對房屋的需要日益增加,帶動房屋建筑工程突飛猛進的發展。基礎工程的適用性、安全性、耐久性更是影響著房屋建筑整體的質量和安全,決定著房屋建筑的壽命。我國國土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不同地區的房屋建筑地質條件更是復雜多樣,如軟地基、巖層地基、黃土地基等復雜性地基。在房屋建筑地質建設中,碰到不同的地基采取不同質量控制措施至關重要。本文結合從事過的地基基礎工程和施工中的常見問題探討有利于質量控制的措施,提高管理人員的質量管理水平,使工程質量安全和壽命更有保障。
【關鍵詞】地基;基礎;人工挖孔灌注樁;旋挖鉆孔樁;措施
引言
樁基工程是房屋建筑施工中經常應用的基礎工程,為此探討人工挖孔灌注樁、機械旋挖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措施非常有必要。通過探討質量措施來保障基礎工程的質量符合設計和規范的要求。
1.人工挖孔灌注樁
人工挖孔灌注樁是通過人工開挖成孔,放置鋼筋籠,灌注混凝土成形的樁。端承樁結構在人工開挖灌注樁中應用最廣,建筑的整體荷載通過豎向樁傳遞至底部的巖層上,巖層的承載力大于建筑整體豎向荷載和設計承受的荷載。適用于深度較淺的樁基礎。施工中按照人工挖孔樁專項施工方案進行作業,當地質情況與方案不一致時及時修改方案,報監理工程師等審批。
1.1人工挖孔灌注樁適用地基
一般性黏土、膨脹土、凍土、換填土、碎石土和水位較低地基,但淤泥土嚴禁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樁,因為容易塌方對孔里作業人員造成危險。
1.2人工挖孔灌注樁施工中質量控制措施
(1)開挖后及時安裝鋼護壁,避免樁四周靜荷載和動荷載較大時造成樁基四周土層擾動塌方。護壁頂部應高于地面300mm以上,阻擋雨季施工雨水倒流至孔內。護壁安裝定位軸線應符合設計位置的要求。
(2)開挖深度不但要滿足設計的要求,還得參考地勘報告和現場實際地質情況,如未開挖到設計深度就碰到巖層,還需繼續開挖,因為可能存在地基中夾雜的巖層,有的巖層500mm厚繼續開挖就是土層,開挖至設計深度后未看到巖層,須繼續開挖直至達到符合承載力的巖層。有的基礎工程在與專業承包簽訂合同時,要求開挖至設計深度,現場開挖過程中遠遠超過設計深度,承包方提出變更,就造成總承包成本增加,簽訂合同時一般采用總價包死或按深度單位米收費,發包方與總承包方、總承包與專業承包簽訂合同時宜采用按米計價方式,在保證承包方成本的提前下,更能保證工程質量。
(3)地基開挖過程中夾雜較厚巖層開挖應采用水磨鉆成孔,水磨鉆施工中加水鉆孔,鉆孔深度不易太深,均勻鉆孔,采用風鎬破碎斷根,全部孔斷根后,用吊籃吊出孔洞,重復操作直至土層。
(4)成孔后孔底質量檢查,作業人員挖至設計深度和巖層后,管理人員和監理人員須檢查:孔徑、深入巖層的深度和質量、四周巖層是否存在開裂等斷巖現場,底部巖層組織檢測單位檢測是否滿足設計承載力的要求,巖層是否和地勘一致。符合要求后,擴孔施工,擴孔后檢查:孔徑、擴孔四周巖層質量、浮渣清理干凈程度,根據地質情況鉆孔檢測持力層下是否存在空洞等持力層不完整性檢測。
(5)人工挖孔灌注樁鋼筋籠質量須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現場鋼筋籠須懸掛驗收狀態:待檢、不合格、合格。避免作業人員起吊鋼筋籠時誤入不合格的鋼筋。
(6)混凝土進場前后質量須符合設計及規范的要求。混凝土罐車隨車攜帶合格證相關資料,進場后管理人員須確認混凝土標號和使用部位。確保進場混凝土方量滿足一次成孔澆筑的要求,避免混凝土生產和運輸的不確定性,造成預計能來的混凝土到不了現場,造成混凝土樁斷層現場。連續澆筑多個成孔樁時,澆筑現場最后一個罐車混凝土時須等待后面罐車混凝土到達現場后再進行澆筑。
(7)澆筑后的混凝土在滿足試驗條件時,須按設計比例進行樁身完整性檢測和進行靜載試驗。
2.機械旋挖鉆孔灌注樁
摩擦樁結構在機械旋挖鉆孔灌注樁中應用最廣,建筑的整體荷載通過豎向樁四周的土方摩擦阻力消除到零,且四周的土方摩擦遠遠大于建筑的整體豎向荷載。相對于人工挖孔灌注樁機械化作業高、成孔效率高、安全穩定性好,缺陷是底部淤泥及松土清理不干凈。主要通過:旋挖鉆孔、安防鋼筋籠、澆筑混凝土等工序來完成樁基作業。
2.1機械旋挖鉆孔灌注樁適用地基
適用于地質沒有堅硬的巖石、地下水位較高、土質質量不穩定的混合土或者松散性砂土、淤泥的基礎。
2.2機械旋挖鉆孔灌注樁施工中質量控制措施
(1)護筒埋設位置、直徑要符合設計要求,護筒的材質質量要滿足抗彎曲能力,作業過程不變形、經得起擠壓拉的作用,滿足四周土的穩定性和較重的旋挖機械設備的荷載,護筒埋設深度必須深入表層回填土、松散土的深度,且埋設高度高于地面300mm,避免護筒旁不良地質在泥漿的作用下更加松散,甚至掏空,造成孔洞塌方及護筒偏位,護壁安裝就位后需要回填周圍土方時須分層碾壓。護筒按規范要求設置,避免安裝不當造成塌方及重大安全事故,且護筒安裝的各種措施直接影響鉆孔成型的質量。
(2)鉆渣后使用螺旋桶直接抓取,采用靜態泥漿護壁就能滿足泥漿護壁的要求,泥漿須采用膨脹土,膨脹土保存過程中避免潮濕,使用前加工膨脹土使直徑符合易成漿的要求。泥漿按配合比進行攪拌保證質量。
(3)旋挖鉆孔作業須一次旋挖鉆土成型,但作業時需要注意,旋挖抓渣后螺旋桶提升速度須均勻上升,尤其是穩定性不好的土質更要較慢上升,避免螺旋桶磕碰護壁造成多處塌方,增加機械作業時間,嚴重時地表下沉塌方造成人員設備受損、成孔質量保證不了。隨時觀察鉆渣質量,是否與設計及地勘情況一致。
(4)旋挖至設計深度后,及時向監理工程師報檢,檢查出渣質量是否符合設計及地勘要求,采用50米鋼卷尺或帶有刻度的繩索下沉至孔底測量成孔深度,做好記錄簽字確認,做為質量驗收和后期變更計價的依據。
(5)鋼筋籠易采用12米鋼筋焊接成型,基礎較深時鋼筋籠連接質量易采用機械連接,接頭錯開的要求,且連接時橫向防止鋼筋籠下沉的工裝不能直接放在鋼護筒上,須放置在兩側工裝上,鋼筋籠中心線應順直且均勻下沉,減少一切可能造成塌方的因素。
(6)澆筑使用的導管應安裝在鋼筋籠正中央,有防傾斜措施,方便拔管過程。澆筑過程中導管須埋入澆筑好的混凝土里面最少1000mm,現場混凝土方量滿足一次成型的量。混凝土澆筑頂部高程應超設計1000mm,方便鋼筋籠后期破樁后與底板鋼筋連城整體。
(7)樁基施工前須對施工過程用到各種人員、機械設備、材料、工藝、作業環境等進行檢查,避免施工過程中準備不足造成的質量問題。
(8)樁基成型后,須對樁位置進行坐標檢查,樁頂高程進行測量,樁身完整性檢測和靜載試驗。不符合要求時,需上報整改方案,經設計、勘察、質監站、監理和專家評審通過后再進行整改。
3.結束語
人工挖孔灌注樁和機械旋挖鉆孔灌注樁工程是基礎施工中應用最廣的兩種樁基。規范和設計的要求是最基本質量控制依據,現場控制是實現質量符合規范和設計要求的最重要的保障措施。本文通過探討基礎施工中的質量保證措施,目的是提高管理人員的自身的職業技能,管理人員使用這些質量措施指導施工人員進行作業,才能保證基礎工程的質量。為建設單位工程的應用增值、為勘察和設計單位后期技術改進等提供參考依據,為施工單位減少返工,節省成本,創優質工程提供管理保證。
參考文獻
[1]劉少軍.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探討[J].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19,(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