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鶴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的各項工程建設越來越多。混凝土作為工程建設中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為滿足不同工程對相關材料的品質要求,常常會在配合工藝方面進行相應的調整,以提高混凝土的各相指標。本文以混凝土外加劑為切入點,就其在提高混凝土成品質量與性能的原理、應用進行了闡述,同時對其在應用方面的具體措施進行了分析,希望能為優化混凝土外加劑使用方面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 混凝土;外加劑;研究與應用現狀;問題;優化舉措
引言
在當下混凝土拌制過程中,都會應用到各種型號的外加劑,以便更好地提升混凝土的拌制質量,使其整體強度、應用性能等得到最大化提升。 因此,在外加劑實際使用過程中,一定要對其進行全面、科學的檢測,并掌握相應的技術應用要點,這樣才能使之在混凝土工程中發揮出更大的實效作用。
1混凝土外加劑的實施原理和應用手段
針對不同的要求,混凝土外加劑的成分與功用各不相同,但就工作原理而言,外加劑作為一種表面活性劑,其作用一般都是可以顯著改變液體表面或液體混合物界面張力。在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比例的外加劑,可以使混凝土料中水的表面張力下降,水與水泥顆粒間的界面張力也會隨之下降,達到減水、潤滑作用,從而改變混凝土的品質和性能,使之能夠適應更多變的建筑工程需求。就功能而言,混凝土外加劑主要可分為六個種類:可以減少混凝土含水量,提升其強度的減水劑;可以延緩混凝土硬化時間,提高其施工適應性的緩凝劑;可以加速水泥水化速度、增強混凝土早期強度的早強劑;可以提升混凝土潤滑、易和作用,使混凝土的抗凍、抗滲、耐久等性能得以提升的引氣劑;可以提升混凝土密實性和防水性的膨脹劑;可以提升混凝土流動性,降低其離析性的泵送劑[1]。
2外加劑研究和應用的現狀與問題
(1)與水泥的適應性問題。按照相應的標準要求,在選擇外加劑種類以及設計外加劑添加數量時,都要結合基準水泥的各項檢測數據來進行。但在實際混凝土配制過程中,由于不同種類和型號的水泥,其成分、細度等存在較大的差異,所以在與外加劑融合時,也會產生很多適應性問題。
(2)外加劑的用量問題。混凝土外加劑的使用,需結合混凝土基料、混凝土性能要求,以及拌和、施用的溫度等各個因素來綜合確定,就用量而言,一般以膠凝材料總量的百分比進行表示。同時,外加劑種類不同,摻量也有所差異。為保證混凝土的品質,必須嚴格確定外加劑的用量,否則用量不夠,會造成混凝土的品質、性能達不到預期功效;用量過多,一方面會增加混凝土工程造價,另一方面會導致混凝土質量下降,從而對工程建筑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造成嚴重影響。
(3)多種外加劑復摻的適應性問題。現如今,大多數混凝土拌合站,在對混凝土進行配合比設計時,都會充分考慮其高效的應用性能。相對,這就使得外加劑的利用率大大提升,但是若是在應用過程中,缺少對外加劑質量的全面檢測以及用量的合理控制,則必定會產生很多適應性問題,影響混凝土的拌和質量[2]。
3外加劑的檢測要點分析
(1)進場前的檢測要點。首先,要將外加劑樣本放在專門檢測的試驗設備上,以便可以對其各項指標參數進行有效的檢測和確定,進而看其是否滿足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要求;其次,要將合格的外加劑與混凝土原材料進行充分融合,并對融合后的反應進行認真觀察,若是水泥混凝土需水量發生變化,而水膠比未發生變化,則證明外加劑很容易影響到混凝土的強度及耐久性,所以,必須對減水劑的使用量進行科學管控,這樣才能確保混凝土的拌和質量。
(2)調控外加劑摻量。外加劑的添加量對混凝土整體質量有很大影響,摻入量過多或過少,都會對混凝土整體質量影響很大,因此事先試驗調配,以確定外加劑摻入量。在調配過程中,以現有材料進行配比,從中找出最佳摻量范圍,結合實際項目質量及成本,確定摻比量。
(3)外加劑趨向節能環保型發展。基于外加劑使用量、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加強外加劑制備工藝研究,以工藝升級驅動外加劑創新發展成為新時期外加劑行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在此背景下,一些新技術(如微波合成技術、粉體聚羧酸系減水劑生產技術、離心式噴霧干燥技術等)得以產生與應用,在保證外加劑質量達標的同時,節約成本與能源。
(4)加強技術交底與試驗操作。混凝土外加劑的種類多樣、功能各異,其使用方法和摻和用量隨工程建設要求操作復雜。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應結合相關因素,在進行混凝土制作前對外加劑的選擇、使用方法進行試驗操作,在確定了外加劑的種類選擇、用量、工藝等技術要求后,針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交底和崗前培訓,培訓合格人員方可上崗作業。同時,在混凝土制作過程中,加強對相關工作的現場監察、記錄工作,通過技術控制、合理操作、監督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提高混凝土外加劑的應用效果,達至提升混凝土性能、滿足工程建設需求、保證工程整體質量要求的目的。
(5)外加劑趨向創新型發展。針對當前外加劑應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包括無機型外加劑效能低且不利影響大、外加劑應用下混凝土塌落度損失問題、外加劑原材料新來源問題等。需以創新發展理念為指導進行新品種研發,促進低成本、可再生資源在外加劑研制中的應用,實現有機型外加劑向無機型外加劑、復合型外加劑方向發展等。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外加劑是提高混凝土性能,使其能夠適應不同工程建設要求的經濟性方法。目前已在建筑領域廣泛使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外加劑種類的不同,與水泥材料、使用環境的相適性差異以及人為因素等問題,使得外加劑的混凝土制作中的性能發揮并不穩定。而我國在混凝土外加劑使用規范方面存在相關標準不統一等問題,造成我國針對混凝土外加劑的使用規范及檢測困難重重。因此,需要及時規范混凝土外加劑的使用規范及檢測標準,通過科學、規范的指導提升外加劑的質量檢測及用量確定,從而進一步提升外加劑在混凝土制作過程中的性能發揮,促進混凝土的品質保障,為我國建筑領域的健康、長遠發揮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盧錦峰.混凝土外加劑檢測及應用技術分析[J].綠色環保建材,2019,(8):20.
[2] 鄒小平,柴天紅,萬佳俊,等.混凝土外加劑檢測及應用技術探討[J].江西建材,2019,(1):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