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艷
摘要:審計制度是我國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審計制度是為了保護國家財政經濟、提升財產的使用效益權益、對廉政建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國現行審計監督制度還是有很多問題,難以滿足審計制度的變化。在治理現代化引導下,借用學術的研究、歷史的發展、地方改革的理論和經驗。
關鍵詞:治理現代化;政府審計;制度創新;研討
一、我國審計制度出現的主要問題
1.對審計制度存在認知的偏差性
在我國的審計制度中,對審計制度存在認知的偏差性、粗放性等問題,這樣就會影響審計的獨立性。憲法委托的立法,不作為和突出法律而保留下去,法律專屬權會損害審計的獨立性。《憲法》是我國的重要法律,也是我國最根本的治理依據,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征。根據《憲法》規定的公權力,運行制度需要通過委托的方法,相關事項進行規定。根據《憲法》第91條規定來說,在技術上體現出委托立法的內容,然而現在的《審計法》部分并沒有明確審計進行獨立審計的內容、形式和程度的不同。
2.審計制度的雙重領導制度不能保障審計的獨立性
隨著制度的定位、價值和范式進行轉變,獨立性的缺少,局限發展空間等,越來越顯現出來。雙重領導制度在實踐中,就是形式性,實質上增加了部門之間的權力,阻礙了審計的權力。即“審計業務以上級領導機關領導為主”已經架空了,部門間復雜的權力,進行博弈,很容易就能看出來,審計成效直線下降,實踐中基本上都是地方政府來決定的,審計機關負責人的任職權。上級機關征求意見明顯流于形式。根據M市審計局工作人員說,對M市的縣(市、區)基層審計機關調研發現,64%的班子進行成員調整,沒有事先征求上一級的審計機關,雙重管理形式。改革雙重領導制度并沒有必然的選擇,早在2006年修訂的《審計法》繼續運用雙重領導制度,但沒有雙重領導制度,保障發揮其應功效性,缺少落實措施。《審計法》規定審計機關的財政預算,由同級人民政府不能保證,在雙重領導制度影響下,審計機關額度受到地方政府部門,審計缺少獨立性。根據最高審計機關國際組織的有關會議,許多國家的審計機關都認為,預算費用直接影響審計工作。
3.審計制度的規制范圍很少,不能實現審計的全面覆蓋
據相關的調查結果現實,現階段我國審計監督制度的規制范圍還是不夠廣,涉及的面積還是不夠多,這樣的規制范圍很難滿足新時期的發展需求,其具體的表現是無法很好地將邏輯自洽性與實用性展現出來,會使得審計制度在進行時缺乏一定的保障。與此同時,審計制度的規制范圍很少還表現在范圍過于邊界分明,這樣就嚴重影響了審計制度的正常進行。另外,從我國目前審計制度規定中的內容與范圍來看,其規定的內容與范圍很難實現“審計全覆蓋”的新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現階段的審計制度實施者對于《審計法》還是缺乏一定的重視,而審計的監督對象中會包括各級、政協、企業、各類社會的團隊,還包括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和國有資源,如果審計制度的實施者缺乏對《審計法》重視,就會導致實際的審計監督工作缺乏一定的法律支撐,進而降低審計制度實施的實際效率。
二、解決我國審計制度的具體措施
1.對審計制度創新性有認知性
首先,要對審計制度性有正確的認知性。只有擁有正確的認知性后,才能對審計制度進行創新。要改變傳統的審計制度,保留有利于審計制度的內容,去除不利于審計制度的內容,對其進行創新性。這樣才能更好地解決對審計制度存在認知的偏差性。
2.解決審計制度中,雙重領導制度
在解決審計制度中,廢除雙重領導制度,因為只要有雙重領導制度,就會有一定的問題。例如:在M市,對審計制度進行改革的時候,如果要運用雙重領導制度就一定要有公證處,對其進行公證,單方出現是不可以的。必須是雙重領導都在場,如果一方找別人代替,也要是法人代表,不能隨便找一個人進行公證。只有這樣做才能防止受到一方的牽制,不能保障我國的廉政建設工作的正確認知。
3.審計制度的創新性需要全面覆蓋
部分審計單位對審計制度規范性很少,這樣就會導致,審計制度創新性不能全面覆蓋。所以,所有審計單位一定要進行統一的培訓,將審計制度的創新性進行全面覆蓋,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審計工作者明白審計制度創新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進行工作。只有對審計制度的創新性全面覆蓋以后,就能解決財政支出出現的問題,讓審計工作者對法律更好地進行了解。只有真正明白法律的重要性,才能讓審計制度的創新性更加深入人心,讓審計單位真正實施下去,而不是一個框架,只有更好地實施下去,才能有效地進行審計工作,所以要對審計制度進行全面覆蓋,才能對邏輯自洽性和實用性進行雙重保障,為我國的廉政建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結論
審計制度的創新是進依法治國的重要保證,具備適用的精確性、廣闊性、邏輯性以及綜合專業性,成為國家現代化的“實踐者”。圍著審計工作,實現體制的現代化。審計制度的職權需要進行邏輯、制度結構和保護措施都需要進行整改,實現了分權和集權、權力的制衡等作用,提升國家的成效性。只有在治理現代化的水準下,政府審計制度的創新才能為我國的廉政建設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