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是現如今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現代科學技術以計算機與網絡為主,在進行不斷地發展,并且這種技術已逐步進入教育領域中,從而推動教育事業進行全面改革。信息技術已逐步融入初中數學課程中,這種技術已成為教師的教學輔助工具及學生的認知工具。為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構建相應的數字化學習資源,使學生將被動接受式學習轉化為主動探索學習。為此,信息技術是為教師搭建起了自主探究式的教學模式的橋梁,這種信息技術教學將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學習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學數學;有效運用分析
引言:目前,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不斷地發展,在進行初中數學教育教學中,加強現代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很多教師的唯一選擇。為此,將教材的問題和信息技術進行相應整合的問題是重點問題,從而揭示問題的本質,并通過教學的難關。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信息表現形式中多媒體屬于一種全新的方式,多媒體是將信息學、心理學、傳播學和美學結合一體的傳播媒體,不僅擁有計算機的交互功能,而且具有生動的圖片、個性的畫面和精彩的動畫等特征,從而牢牢抓住學生的目光,產生相應的視覺沖擊。而在傳統教學中,大多數教學都是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授課的,給學生營造出枯燥無味的學習課堂,這將從豐富的資源和現實中進行隔離,導致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所下降。若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入至教學課堂,這樣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增加學習欲望,還相應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探究問題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表示:“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在進行數學學習過程時,本質在于對數學認知結構的變化過程,其不僅指學習相應的數學知識,形成一個整體的數學認知結構其實是更重要的,在對數學問題進行探索時,讓學生掌握數學的精髓,并用它來解決問題,從而通過思維的歸納,將其形成新的數學認知結構。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如果能掌握學生的數學認知過程,并設計出有問題懸念的課件,并創建一些生動的場景,從而調動學生的疑問,使學生進入好奇且渴望的求知領域,使學生主動產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
例如:在進行指數函數課程時,傳統教學方法是運用筆算來列表,而教學條件較好的地區會使用計算器來計算列表,然后在黑板上進行描點畫圖,其次給出y=ax的性質。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會浪費課堂大量時間。如果運用多媒體動畫效果繪出函數圖像,不僅節約了一定的課堂時間,而且會使學生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從而為下一步探索的問題營造出一個良好的開端。
三、利用信息技術創造數學實驗,有利于讓學生體驗創新過程
數學實驗是進行數字化數學教育的全新技術,假如學生某種數學想法出現在大腦里,他可以通過計算機進行相應的實驗。在如今信息技術時代,開展數學實驗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思考問題,并且從中體驗到探索及創新的數學樂趣。為此,要想充分開展這一教學方法,需要數學老師根據每節課堂教學難度進行相關數學實驗的開展,從而讓學生去探索數學中的奧秘。
例如:小明將要設計一個公路隧道,要求過往車輛限高為5m,限寬為4m,并且使兩輛車輛實現對開,在進行對開時,要保持橫向車離不小于1m。
情景1:利用幻燈片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隧道是什么形狀?這將是問題的關鍵。
情景2:利用FLASH動畫的方式,播出兩輛車輛在保持橫向車離不小于1m的情況下對開的動畫。并為學生設計問題:在這個時候,與隧道的形狀那些有關?
情景3:進行實驗論證,從而優化結果。將學生進行分組討論,讓學生通過已有知識及通過動畫及幻燈片觀察到的問題,繪制出不同的橫截面并進行思考,哪些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符合題意?
四、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
很多人都知道數學公式、定理、性質和公理等方面皆是體現一種客觀規律,但它們大多數是比較抽象,較難理解的。雖然數學教師想方設法從不同角度和層面進行講解,但有些學生無法理解。為此,利用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可以進行有效改變這種局面,從而使學生主動構建相應的數學框架。
1.將抽象概念具體化
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視頻、flash和幻燈片等信息技術,從而將學生們難以消化的數學理論知識,通過制成相應的動畫、視頻和PPT等,形成具體的例子。在數學教學課程中,只有將抽象概念具體化,才可以使學生真正理解其含義,并將其知識點運用到實際例題中。
例如:在進行講解二次函數時,
情景1:數學教師可以利用幾何畫板等軟件,將有關二次函數的圖像制成PPT進行演示。
情景2:可以讓學生在電腦上進行操作,從而觀察二次函數的圖像變化,探究其系數對圖像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情景3:通過大量的二次函數的圖像演示,學生觀察多媒體所呈現的不同圖形變化,并進行小組討論,總結出二次函數的特點,再加上數學老師相應的指導,這樣不僅有利于使學生形成自己的數學體系,還有利于學生產生渴望知識的學習狀態。
五、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問題更深層次的含義
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其實就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數學問題進行一系列探究的過程,從而延伸至更深層的數學含義。為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指的就是如何設計、選擇數學問題。然而很多數學問題產生于生活情境,為此,創設數學情景將是課堂教學的核心。而現代信息技術恰恰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情景資源。
例如:在進行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教學講解時,可以利用PPT制作出相應的動態平面向量課件,使學生進行觀察并探索理解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從而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標所表明的含義及作用。
六、有利于適當提高數學教學要求
信息技術提高數學教學要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將實驗、嘗試、模擬和猜想等方面作為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重要方式,這不僅可以使學生身臨其境的進行數學問題的思考,并且為學生開拓了較高的數學思維。二是可以將較難的作圖問題和實際問題進行有效真實情景講解,并且使學生理解的更加徹底。比如在進行函數教學時出現的住房、汽車貸款等問題和數列中出現的多劑量給藥的數學模型等,信息技術將可以進行實景操作,使學生更加理解其數學含義。
七、結束語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不僅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指導學生,并且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從而更加理解所學的數學知識點,提高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教師,應當將信息技術融入至教學課堂中,并學會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從而培育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相應的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
岑星熠(1998.09.20),性別:男,民族:壯,籍貫: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學歷:本科,研究方向: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