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類每天的生活、工作、娛樂、作息等等活動的進行都離不開建筑的存在,建筑存在于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伴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人民物質生活水平也相應的提高,所以人民對建筑和居住的內部環境要求也逐漸提高。近幾年來,人們對于住宅的內外邢空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開發商業開始逐漸重視這些問題的出現。雖然我國住宅外邢空間的環境水準提到了相應的提升,但是和發達的歐美國家還是存在巨大的差距,在論文中我們就按照住宅外邢空間環境設計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的分析和總結,最后得出更加適合我國國情的設計策略。
關鍵詞:住宅;外邢空間;環境設計
我國在悠久的歷史文化中一直有著對建筑空間設計的傳承,從古至今我國一直都保持著較高的建造藝術和造詣,從明清時代開始,我國就開始率先對庭院的外部空間設計展開了研究,經過時代的變遷和發展,我國對于建筑空間外部環境的設計形成了系統的體系,也逐漸成為了一門專業學科。優秀的外部空間設計不只是可以提升人們的居住舒適性,也一并可以提升城市的空間魅力,不管是對于人民的居住還是城市的發展都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一、我國住宅外部空間環境設計發展
在我國古代明清時代起,我國的傳統建筑風格和造型都形成了一定基礎樣式。那個時代的建筑不論從建筑本身還是建筑內部的空間設計感都超越了那個時代應有的技術和水平。其中含括了非常多精湛技術,比如:雕梁畫棟,一草一術、一磚一瓦、匕檐翹角都充滿了唯美的設計感,可以讓每個人都感受到精心的設計美感,到現在留存下來的大量名勝古跡就能很好的說明這一點,我國出名的建筑有:北京四合院,蘇州園林等等。隨著時代技術的日新月異,我國在建筑環境設計的各個領域都受到了西方先進文化的影響,人們更多的開始吸收和學習西方的設計理念,設計觀念從古代的唯美設計和符合房屋主人的身份設計,開始向西方先進方便簡潔的設計理念。跟隨者設計思路和理念的改變,建筑物的設計更多的開始舍棄了平房這種結構,居住小區模式也開始成熟,以前的四合院或者合同的居住類型開始被時代所遺棄,取而代之的是更多功能體系完善的設計美感的住宅開始呈現。這樣的建筑風格更多的是追求空間的利用率和設計的簡約,而內部的控制設計遵循的是簡單實用大方的模式,建筑空間環境的設計開始走向科學合理的方向。在新時代的推動下,人們開始漸漸認可并且享受這樣的設計思路,也有更多的人開始關注空間環境的設計問題,并且投入到培訓和學習之中,進而保證我國設計環境的技術提高后繼有人。
二、住宅外部空間環境設計注意事項
1.重視綠化與景觀設計
一是需要掌握好尺度和程度。在住宅外部空間環境的設計中,非常多的人單純的認為水域面積設計的越廣越好,所有對于水域面積的設計一撮而就,但是真正合理的環境設計并不能一味的采用大量的水域面積進行裝飾。如果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水域面積過于廣闊的情況下,水含量的蒸發量會有相對的提高,在控制干凈水源進行補充也是一個難題。同時對于水體的養護也是問題突出,水體的干凈程度會決定水體中的蚊蟲含量,如果水體的養護不能正常保證,就可能滋生過多的蚊蟲,對小區的環境問題起到發作用的能力。與此同時綠化率的問題也很明顯,所以在設計小區綠化率的同時要保證好看的同時也控制在一定范圍內,考慮到經濟效益的問題,保證利益最大化。
二是需要設計者注重植被之間的選擇和搭配。在住宅外部環境中不能選擇單一的品種,要做到因地制宜的種植植物,在盡量減少蟲害的同時也要控制成本,打造好看,好用的綠化園林。
2.重視人的需求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需要做到幾下要求:首先要保證可以提供空間性的集體活動場所,要保證足夠的空間和設計理念,主要的代表建筑就是廣場。廣場一般都是人們用來集體活動的地方,在空間足夠的情況下,需要設計的越大越好,這樣才能保證參與的人數。在進行廣場設計的時候,要規避小區的主干道,把對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還要注意場地的公眾開放性,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設計工作。然后在小區涼亭的設計中可以在四周種植相應的植物,盡量的打造公開化的私密性,保證乘涼的居民不被完全暴露在大眾的眼光下,盡量使用彎曲的小道,更加提升舒適性和安全感。
3.注重住宅小區外部空間的設計
在小區的住宅外部空間設計中,要結合小區的內外環境和條件統籌規劃和設計,需要科學合理的進行功能區域的劃分,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小區連接的道路和河流等,這些區域的空間環境設計高低會直接影響到小區的環境,所以在注意小區環境和空間問題的設計上,還要重視小區的景觀設計。如果小區在外部有相應的水域面積,則需要小區改善并且利用,打造更加優異的自然環境設計,讓小區的外部環境更上一層樓。
4.注重外部空間的延伸
住宅外部空間環境設計在專業角度來說,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技術活,工作接觸面非常廣泛,需要設計人員頭腦發散思維的同時還要結合現代先進技術的理念,才能逐漸的符合人們越來越高的居住需求。外部空間的廣泛空間也給設計的整理協調性和設計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并且還要注意到空間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的使用空間。在這個問題上實際上起到關鍵作用的還是承建單位,建設承建單位需要在企業利益最大化和空間環境利用效率。這樣就需要在培訓工作的進行過程中,盡可能的多培訓空間利用效率的主題,減少建筑物的其他不相關培訓,更多的使用土地資源完成小區環境提升的要素。
三、結語
綜合來說,隨著新時代的發展人們開始更加注重居住環境的問題,逐漸提高了對住宅外部空間環境的需求和要求。目前我國在住宅外部空間環境設計方面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和矛盾,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對相關人才的培訓應試化、單一化,很少考慮到全部的細節,空間利用的效率不足等等。為了更好的讓居民可以感受到外部空間環境設計帶來的影響,需要專業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結合人性化、合理化、科技化、現代化的思維,用先進的理念和方式進行創新設計,符合現代建筑的設計規范。其次就是要結合人們的居住實際需求,滿足居民視野上、心理上、情感上的需要,進而保證小區的建筑和居住環境提高一個檔次,加強小區的舒適實用性。做好方便居民生活的同時也提升了城市建筑的風采。
參考文獻:
[1]居住區空間環境設計淺析[J]. 吳壽浩.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 2017(06).
[2]城市商業綜合體外部空間環境設計初探[J]. 王芳.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17(07).
[3]城市老年建筑空間環境設計策略研究[J]. 劉曉宇. ?城市建筑. 2019(30).
[4]長沙理工大學校友之家內部空間環境設計[J]. 張地緣. ?湖南包裝. 2019(06).
作者簡介:
陳麗佳(1998.6.23),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湖南省醴陵市,學歷:本科,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