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興國
摘 要:“大智移云”背景下集團企業相應實施了以財務共享為基礎的集中核算,財務會計人員業務及能力轉型必將引致高校人才培養面臨升級,升級不僅是軟件硬件等技術設備提升,更是思想觀念、人才培養方式、教師授課模式的轉變。以財務共享為基礎的財務轉型,以“1+X”證書試點培養及考核方式的轉變不斷逼迫職業院校進行教學改革。
關鍵詞:云財務;財務共享;研究
“大智移云”背景下全球經濟環境急劇變化,人流、財流、物流已經實現無縫鏈接,未來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人機交互、深度學習、互聯網+”等新興信息技術正在顛覆傳統商業。未來社會交易的平臺化,金融的泛在化,支付結算、票據、合約的電子化,數據資產化,還有企業組織變得更加靈動,業務流程化、知識工作自動化,管理、經營決策智能化等等,人在商旅途中完成系列經濟活動已成為現實。
一、新時期云財務的含義
云財務是基于財務共享、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后的一種財務信息系統和財務工作模式,以智能報賬、智能核算、智能共享等為核心,以社會化商業服務的連接、融合、共享為基本特征的新商業范式。未來以此為基礎建設數字化政府將成為現實,云財務以云技術為依托,以財務共享、業財一體化、數字化財務、數字化資產有限共享為未來發展趨勢。
二、云財務與高校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
信息技術發展引領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是新生代企業的必由之路,數字化轉型不僅僅是硬件的更新,更是對組織活動、流程、業務模式和員工能力的方方面面進行重新定義。財務機器人的出現,非數字化信息的采集及轉換技術的發展,使得11%的財務工作已由人工智能承擔,未來比例將繼續擴大,諸如憑證編制、賬本登記和報表編制等基礎性工作正在被財務機器人所替代,會計工作的環境和未來應對的技術發生了實質性轉變。
(一)人才培養內容面臨更新
面對技術更新傳統會計的會計課程設置過于專業化,僅圍繞會計準則與會計制度培養學生理論知識,后續手工技能的培訓加之以經濟業務驅動的線上仿真會計核算,存在滯后性,缺少新興會計學科綜合技能的培養。未來會計處理將會運用“云技術”在網上實時做賬、實時報賬與實時審賬的批量處理,那些瑣碎的事后核算將由會計軟件所代替,會計工作將從會計核算向財務分析與管理決策的方向轉移,人才培養應圍繞財務分析與預測、績效管理、風險管理、戰略規劃、全面預算、資本市場運作等相關知識,人才培養內容面臨轉型與提升。
(二)硬件設施需要完善
傳統的做幾門會計核心課,買幾臺電腦就能開辦會計專業的傳統理念已經完全喪失了未來學生就業市場,了解未來的就業市場,熟知就業技能需求,理念更新、理論晉級、設備提升才能真正實現產教融合。傳統的單一的實訓模塊固化,應對未來業財稅一體化、經濟發展財務核算數字化的趨勢明顯應對不足,應改善學生實習實訓設備,從硬件軟件及實訓環境多方入手,解決人才培養的新仿真模式,讓學生畢業即就業。
(三)師資水平有待提升
未來財務發展方向,會計工作的重心將由會計核算向管理會計偏移。傳統會計教育中,會計教師的工作是備課與教學,是理論知識和手工技能的傳授,“互聯網 + ”時代的會計教師不僅僅應通曉會計專業理論,還更應該熟悉與會計信息化相關的計算機科學、網絡科學、信息管理、軟件操作等其他學科實務知識,產業轉型帶來的知識更新使得教師不僅要具備會計核算理論,還應具有相應的管理會計、財務分析、內部控制等知識,應該從會計專業的專才向多學科交融的通才轉化。
三、“云財務”建設的應對措施
(一)建設專業試點班探索未來專業發展方向
為了適應未來“云財務”的發展方向,部分學校與企業合作開設了“云財務”班進行試點合作,開啟“雙師教學、雙元育人”的教學模式,企業派駐員工作為學校外聘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與管理,開設專題講座。校企雙方完善體現智能財務趨勢的課程體系,引領專業課程改革,完善智慧財稅專業群課程體系、專業標準和課程資源,以學生為中心,強化人才培養的職業性特點,在專業課程安排及職業素養方面,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課程設計以實際應用需求為導向,重視實戰能力,實行學分互換。產業、行業企業相結合為依托,以崗位、能力、課程對接為抓手,通過開展動態真賬訓練、企業真賬模擬等多業態實驗模式培養,將實踐教學貫徹于“云財務”班學生職業教育全過程中,遞進式對學生職業選擇與發展進行引導式的指引,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開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實施學校與企業雙主體,教師與師傅雙導師,學生雙身份,不斷深化“崗位需求導向的工作過程系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豐富“學校和企業一體化、教師和企業家一體化、教室和實訓室一體化、實訓室與工作室一體化、學生和員工一體化”的“五化”建設內容,培育現代化復合型人才。同時利用新型現代學徒制與社會企業緊密合作,建設以能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構建緊密型校企合作,共建專業、共享資源,以師傅帶徒弟的模式使學生接觸新技術,適應新環境,實現畢業即成才、畢業即就業的現代化培養模式。校內培養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服務、區塊鏈”等新技術和新場景, 打造符合高等職業教育要求的教學及實訓基地文化環境,打造設施設備先進、職業教育特色鮮明的教育環境,傳播優秀的財經文化,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引進先進的企業文化入校,舉辦專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師生成果展、主體班會等特色文化活動,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的作用。
(三)加快1+X證書試點建設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制訂工作方案和具體管理辦法,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教育主管部門下發了貫徹落實《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截止目前國家已經公布了三批X證書評價組織,目前依托“大智移云”技術的證書有“智能財稅、財務共享、大數據財務、數字化財務應用、業財一體信息化應用”等。開展基于1+X證書的職業能力培養和認證工作,學校參與試點并聯合認證評價組織培訓師資,鼓勵學生報考證書,與學歷教育并行,夯實學生可持續發展基礎,拓展就業創業本領。探索建設1+X證書培訓中心,開展校內外證書培訓。
(四)以專業群建設為契機,形成新商科培養體系
以 “雙高”建設為契機,以“大智移云”技術發展為導向,以“1+X”證書試點建設為平臺,構建新的商科專業群。以“財務共享”為目標的新型智能財不僅要解決財務核算的智能化,更要解決智能核算前端和后續業務的信息化、因此“云財務”不僅要解決智能財務共享,還要解決業務財務一體化應用,從業務起點到最終財務成果、數字化信息資產的一體化培養。要建立起商務、貿易、財務、物流、金融等經濟業務融合的專業群,提高“云財務”的輻射范圍。
(五)師資培養與人才引進
堅持“名師、雙師、導師”三師戰略,創新校企師資協作機制,提升教師綜合能力;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師資隊伍專業水平,建成“雙師結構、技術跨界、國際水準”的名師團隊。依據智慧財稅專業群“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有關制度,按照專業群建設發展規劃,嚴格把握標準、條件,聯合社會評價組織、優質教育機構培養并認定一批能力突出、素質優良的專業群建設帶頭人、骨干教師隊伍,確保專業群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智慧財經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同時按要求從社會引進一批專業技能強,理論水平高的一線行業專家真正走進學校培訓師資、成為專職教師培訓學生,引進一些懂信息技術和會計知識的跨專業通才,提升學校雙師隊伍能力水平。引進培養一批省內國內知名的教學名師,引領制定行業規范,發揮引領作用,使學生培養規范化。
參考文獻:
[1]人工智能發展趨勢下高職會計專業的轉型與提升[J]. 茅玲華. ?現代營銷(經營版). 2018(12)
[2]“互聯網+”人工智能視域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改革研究[J]. 章君.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9(11)
[3]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探討[J]. 吳利. ?中國商論. 2018(33)
作者簡介:
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