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的管理生態環境簡單來說就是與高職教育活動密切相關的各個環境因素的總和,由管理者、管理對象、管理手段、管理制度以及管理手段等一系列因素構成的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管理生態系統,并且這一管理系統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高職院校管理的成績和效果。良好的管理生態環境是實現高職院校發展目標的前提。
一、目前高職教育管理生態環境中存在的問題
(一)管理層
就目前高職管理層而言,僵化、片面的教學理念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生態環境問題改善面臨的首要問題。
高職院校的管理者,他們的管理理念和教育思維是制約學校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整個管理生態環境中居于主要地位。管理生態環境的標準就是學校管理的質量高低、效益好壞,能否最終實現學校發展的目標。高職管理者在實現學校發展目標的過程中,要具備敢于改變現狀的決心和勇氣,具備憂患意識,意識到在同類型院校中突出自身優勢的重要性。但是,事實上,很多高職院校的管理人員大多思想陳舊、安于現狀,在平穩中求發展,學校長期發展不起來,造成教育管理生態環境低效,甚至無效。
(二)管理對象
管理對象在高職教育管理生態環境中主要指的是教師管理的禁錮化。教師是高職院校高效運轉的第一資源,但是教師作為教育事業的主體在其作用的發揮中,沒有充分的話語自由權。很多高職院校忽視高職教師的自主性,制定很多強制性的規定,造成很多老師敢怒不敢言,在工作中充滿抗拒心理。部分強制化規定不符合實際,例如對于未乘坐校車而遲到的老師進行嚴厲處罰,這些都是不可控因素,學校強制老師無條件服從,增加教師的不滿情緒,降低工作效率。
(三)運行層面
管理運行層面的主要表現就是行政權力的非正常擴張是影響高職教育管理生態環境的第三大因素。
由于長期的不正常思想觀念的影響,很多人認為,行政職位就是當官,就是權利與金錢的象征。在這種想法的驅使下導致對權利的趨之若鶩,在這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為了獲得行政權力的不正當競爭手段,其中以學術造假最為明顯。在實際行政權力的運用中,權利范圍也被過分膨脹化,甚至延續到生活中,利用職權范圍收受賄賂現象頻發。諸如此類問題的產生都嚴重制約著學校額管理發展結果,制約著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高職教育管理生態環境優化和創新的意見
(一)各司其職
各司其職的首要前提就是在高職院校實行對稱性生態管理,也就是說將學校管理層的職權進行分層,制定相應的制度,明晰各個管理層的工作范圍、職責、權利和義務。將學校所有事務進行細分,將事務管理確定到各個層面,在各個管理層中明確到個人,實現專人負責,避免權責不清現象的出現。整個管理層中居于重要地位的就是中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除了在處理好自身事務的同時,還要負責上傳下達,是上下級溝通的橋梁,在整個管理工作中,中層管理人員既不能越位替領導作出決策,也不能有所添加的傳達下級的意見和建議,必須獨立自主的完成所有工作任務。
(二)人本化生態管理
人本化生態管理方式指的就是一種以人為本,參考并尊重他人意見和建議,剛柔并濟的生態管理。人本化生態管理環境中必須改善傳統的獨裁的、居高臨下的、一人獨大的管理模式,堅決抵制強權主義。在高職教育管理生態環境中要做到有理有據,既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和行為準則,又有啟發性、建議性的柔性措施,“剛柔并濟”“雙管齊下”實現高職教育管理生態環境的優化。
但是,在實行剛柔結合的管理方式時,要注意控制柔性管理與剛性管理的程度和方法,如果控制不當,就會造成高職教育生態環境失衡,得不償失。
(三)競爭性生態管理
21世紀最重要的是人才,實行競爭化生態管理,有利于高職院校教育的快速發展,有利于提升高職院校的管理成效,實現高職院校在教育競爭中奪取勝利的目標。
高職院校應該在學校的發展過程中,時刻保持競爭意識,做好競爭準備,保持高度的危機感,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開拓和創新,實現高職院校的發展目標。開拓創新這一要求,對于教師而言就是要不斷鼓勵教師對新的學科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學生而言,就是在學習中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的養成,在遇到問題時,能夠舉一反三,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解決處理問題。對于學校而言,就是要嚴格控制學校各個崗位教師的質量,在考核教師時,注重教師的教學成果以及教學效率,做到有獎有懲,創造良性的學術環境和輕松的教學氛圍。
我國高職教育管理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就必須對當前的管理生態環境進行改革創新,使得高職院校的生態環境更加科學規范化。高職院校生態環境優化與創新需要學校、教師以及學生共同努力,多管齊下,更好地的達成高職教育管理生態環境的良性循環。
參考文獻:
[1]李柱梁.高職教育管理生態環境的改革與創新[J].職教論壇,2011(01).
[2]梁偉東.高職教育制度生態環境的缺陷及優化創新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4(12).
作者簡介:
劉福剛(1980-) 男,籍貫:安徽潁上,淮南聯合大學,碩士學位
研究方向:網絡安全、數據挖掘、隱私保護
[項目]: [項目]: 安徽省教育廳重大教研項目[2017jyxm0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