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朱麗
摘 要:前不久,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發出的必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新號令。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年,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是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本文試用基本的“加減乘除”法來探索高質量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路徑。
關鍵詞: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高質量
3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發出的必須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最新號令,他指出:“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沒有任何退路和彈性”。這是黨中央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發出的最強動員令。
目前,我國的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接近完成,貧困人口減少到了2019年年底的551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連續多年每年都減貧1000萬人以上,脫貧攻堅工作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決定性成就,成效顯著。但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沒有摘帽、2707個貧困村沒有出列以及建檔立卡的貧困人口沒有全部脫貧,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面勝利任務依舊艱巨。今年是脫貧攻堅決戰之年,更是決勝之年,鞏固脫貧成果,完成剩余攻堅任務更顯緊迫,再加上今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又給決勝之戰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對此,我們必須結合當前的實際情況,進一步用好“加減乘除”法,高質量取得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
一、鞏固存量、擴大增量,用好“加法”
在脫貧攻堅的決戰階段,前期所取得的成就就是我們取得最終勝利的最大底氣和信心。我們已經比較圓滿的完成了減貧任務,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成績來之不易,成果更需鞏固,當前最關鍵的是要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穩定和確保已脫貧的存量,防止已經脫貧的貧困人口再次返貧和新的貧困人口的產生。在鞏固存量的基礎上,還要多措并舉擴大脫貧增量,積極用好“加法”。
一是從數量上來看,就要堅決啃下貧中之貧、困中之困這個深度貧困人口脫貧的“硬骨頭”。這不僅是擴大脫貧增量的關鍵,也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任務。對深度貧困人口要“按實施策”、“按需施策”,一方面要按照黨中央指示精神,對確實沒有任何勞動能力的特殊貧困人口強化社會保障兜底,實現應保盡保。另一方面是對需要社會兜底,但還沒有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采取開發式扶貧和保障性扶貧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持續脫貧。
二是從內容上來看,可以通過建立健全長效機制來解決已脫貧人口的持續穩定脫貧問題。充分借用制度的約束和激勵作用,確保貧困人口的各類創收、自主脫貧能力以及生產生活條件等在原有基礎上能夠得到進一步提高和改善。
二、求真務實、力戒形式,用好“減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能否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任務,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作風”。隨著減貧任務的取得決定性成就,我國有一些地方以及一些黨員干部出現了工作重點轉移、投入力度下降、精力分散的現象,這些不良現象必須堅決抵制。在決戰決勝的關鍵時間節點,各級黨員干部尤其是扶貧工作者仍需以求真務實、埋頭苦干的優良作風解民憂、幫民困、護民利,破除一些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所帶來的危害,積極用好“減法”。
一方面,在脫貧攻堅的最后沖刺階段,黨員干部和扶貧工作者絕不能因為剩余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情況復雜就弄虛作假、以次充好,用“白紙上的脫貧”、“數字上的脫貧”、“隱蔽性的脫貧”來掩蓋真實情況和問題,導致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直接承擔扶貧任務的工作者必須針對剩余脫貧攻堅任務,結合貧困戶特別是深度貧困戶的實際生產生活狀況將“一戶一策”落實到底,執行到位。另一方面,在脫貧攻堅的總結反思階段,切不能以會代會、文山四海,用“紙面文章”、“文字游戲”、“會議文稿”來代替實地走訪和調研,導致脫貧致富的國家政策得不到落實。各級黨員干部以及扶貧工作者必須還要進一步深入基層、深入農村,從農村中來,到農村中去,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最新情況,總結經驗教訓,鞏固脫貧成果。
三、把握形勢、注重創新,用好“乘法”
在脫貧攻堅最吃緊的階段,必須要把握新的發展形勢,注重創新在高質量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重要作用。我們可以在原有的扶貧思路、路徑和方式方法上進行新的嘗試和突破,實現造血,激發脫貧的持續內生動力,積極用好“乘法”。
第一,扶貧思路要因勢而謀。盡管現在全國各地的各行各業都已基本復工復產,但新冠肺炎疫情給脫貧攻堅帶來的挑戰依舊存在,比如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的外出務工短期內還將受阻、多數產業扶貧項目受前期疫情影響而不能按計劃推進等等。挑戰和機遇往往是相伴而生的,只要我們因勢而謀,重新調整扶貧思路,那么疫情帶來的現實挑戰也可以轉變成新的發展機遇。
第二,扶貧路徑要應勢而動。扶貧路徑有多種,包括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就業扶貧、教育扶貧、生態扶貧、兜底保障等等,其中最重要的當屬產業扶貧,它是鏟除窮根,實現造血的根本路徑。從全國各地推行的產業扶貧項目來看,像農產品種植、蔬菜種植、生態旅游等等,雖說力度很大,但產品同質化明顯、標準不一、質量參差不齊、資源配置不優、成效不理想。解決產業扶貧瓶頸的關鍵就是要將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和群眾力量有機結合起來,優化配置各類資源要素并積極對接市場,在市場競爭中找準切入口提高扶貧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第三,扶貧方法要順勢而為。疫情期間興起的“無接觸經濟”顯示出了數字經濟的巨大優勢和潛能。因此,無論是扶貧工作的對接,還是扶貧產業的推進,扶貧產品的銷售等都可以采取線上+線下并行的方式進行。比如在扶貧產業發展方面,除了線下實地推進之外,還可以通過線上來尋求外在資源、資金以及技術指導等。再比如在扶貧產品銷售方面,一方面可以通過直接實地采購或配送來縮短線下渠道,幫助脫貧群眾銷售農副產品。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鼓勵直播帶貨、電商銷售來加速線上渠道,幫助貧困群眾上線網絡平臺,拓展銷售網絡。
四、迎難而上、破除瓶頸,用好“除法”
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松松一沖鋒就能打贏的,在脫貧攻堅最要緊的關頭,困難和挑戰更不易攻克。對此,必須保持警醒,不停頓、不大意、不放松,攻堅克難,破除各類瓶頸,積極用好“減法”。
首先,要破除思想瓶頸。對于各級黨員干部和扶貧工作者來說,不能把“脫帽”當成是脫貧攻堅取得了絕對勝利的標志,不能因為暫時取得了巨大成就,就盲目樂觀,而忽視了后期穩定持續脫貧問題 ;不能因為要兼顧本職工作或其他工作,就顧此失彼,而偏離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這個重點任務;也不能因為脫貧攻堅任務重,難度大,就避重就輕,而錯過了取得脫貧攻堅戰最終勝利的關鍵期。我們的各級黨員干部和扶貧工作者在最后階段必須一以貫之完成后續保障工作。
其次,要破除工作瓶頸。扶貧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它有著自身的特點。從過去的具體實踐中,我們發現在很多的扶貧工作中都出現了把理應適當“輸血”的財力支持、人力支撐和要素支援當成應當重點“造血”的重心,簡單粗暴給錢、給物、給人。我們的各級黨員干部和扶貧工作者在脫貧攻堅決戰決勝階段,必須摒棄這種大包大攬、包辦代替的工作方式,要通過更多的開發式扶貧方式將部分貧困群眾“等靠要”的這種坐享其成、不勞而獲的依賴思想遏制在搖籃里。
再次,要破除制度瓶頸。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扶貧制度的完善也是如此。在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階段,形勢和任務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扶貧制度也必須隨之而變化。我們要取得最終的勝利必須因時制宜、因地制宜,不斷提升扶貧制度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把那些大而空談原則、不顧實際一刀切的不合時宜的制度設計破除掉,確保決戰決勝階段的扶貧工作有序推進。